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小针刀,墙内开花墙外香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小针刀疗法起源于南京,如今在南京却面临发展后劲不足、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在由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新中医学研究院等昨日联合主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发出呼吁: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所谓小针刀,就是将传统的针灸用针的针尖变刀状。其原理是对病变的肌肉、血管、筋膜等处进行针刺、对粘连组织剥离,从而达到改善病灶血液循环、消解炎症、解除神经压迫等治疗目的。

  小针刀疗法创始人是已故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朱汉章教授。为此,他荣获过全国骨伤科“华佗金像奖”、第37届尤里卡世界科技博览会金牌奖等,2001年还成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以星座命名的首位中国医务工作者。

  “过去许多需要动手术的颈椎、腰椎病、肩周炎等,用小针刀往往1-2次就能迅速见效,而且近、远期效果都非常好。”南京中医药大学新中医学研究院医药发展部肖志强主任介绍,颈肌劳损、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综合征等慢性病,西医基本上没有什么招数,小针刀疗法对这些慢性病却有奇效。

  “小针刀疗法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副会长王自平介绍,如今,小针刀在治疗胃肠、妇科、男科病等方面都有广泛运用,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前国家卫生部长张文康称赞道:“针刀疗法吸收了中、西医之长,具有简、便、验、廉四大特点,是中医学术研究方面的一大进展。”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燮荣介绍,卫生部统计,目前全国小针刀从业人数约10.2万人,每天接受小针刀治疗的患者多达36万人,全国2100多家医院开设了小针刀门诊,另有近400家专科医院。在小针刀治疗适应症范围内治愈率是外科手术治愈率的1.26倍,是药物和其它疗法治愈率的4.15倍。

  然而,这种灵验、经济的疗法,在南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追捧”。据了解,目前南京只有南医二附院、省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几家医院设有小针刀科室,从业人数最多的南医二附院也只有10多位医生,其它医院只有几人在坚守,小针刀专科医院更是零。相反,每年全国各地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小针刀疗法的人趋之若鹜,培训班期期爆满;这一疗法还输出到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等地,非常受欢迎。

  小针刀疗法“墙内开花墙外香”,原因何在?

  有关专家分析,首先是南京大医院云集,优质医疗资源丰富,许多医院重西医轻中医,不愿意投更多精力发展小针刀,与手术、介入等“大场面”西医疗法相比,小针刀就几根针加点消毒碘酒,许多医生也觉得该法是“小儿科”,没前途,不愿意学习。

  其次,小针刀疗法收费低廉,经济效益不明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针刀医生告诉记者,小针刀收费低廉,只是同等外科手术费的1/6-1/10。如普通的腱鞘炎用小针刀治疗,忙碌半天只收60元钱;再比如做个颈椎病手术要花3万多元,而用小针刀疗法只要4000-5000元,而两者的疗效不分伯仲,甚至后者更优些。“在主要靠自己挣钱养活职工的今天,经济效益是首位的,医院当然不会太重视小针刀的发展了。”该医生说。

  医生培养周期长,也是受冷遇的原因之一。小针刀疗法对医生业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往往靠医生的手感找到病变部位,这就要求对人体的解剖结构非常精通,否则小针刀容易伤及血管和神经,导致后遗症。一位成熟的小针刀医生,往往要经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十多年时间才能独自行医。

  省卫生厅中医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不仅仅是小针刀,刮痧、小夹板正骨、推拿、针灸等传统的中医疗法,都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市场萎缩的尴尬。一方面近几十年来西医技术突飞猛进,过去许多不能治疗的病现在通过手术、介入、新药物都能治疗了,导致“西进中退”;另一方面,近年来医疗行为市场化越来越严重,而推拿、针灸、小针刀等疗法的收费标准我省一直没有提高,比如针灸一次30分钟只收15-30元钱,而在英国针灸一次收费40英镑,以致许多中医科室自己根本“养不活”自己。像小针刀等中医疗法要传承、发展必须借助外力。

  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小针刀等传统医学疗法的保护、开发、支持力度,在定价、医保、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掌握一定中医“独门技术”的偏才在晋升、晋职中应给予照顾。这不仅是拯救几个中医疗法,更是保护传统的中医药文化。

  据悉,我省有关方面正在加紧调研,拟出台调整中医服务价格的文件。

记者:仲崇山

来源:新华日报
---不仅仅是小针刀,刮痧、小夹板正骨、推拿、针灸等传统的中医疗法,都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市场萎缩的尴尬。
---这都是一切向钱看惹的祸!
相关文章
 代妻问诊:妇科
 上寒下热证
 【彭统涛医案·十】胃病合并高血压
 蛭蟾丹(《种福堂方》卷二。)
 牡丹皮汤(《医醇剩义》卷一)
 得生丸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