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约占感染性心内膜炎2/3病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心血管病及其他易患因素
1.获得性心血管疾病 已有病变的瓣膜易受侵犯,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中以二尖瓣受累最多,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少见,以早期瓣膜病变多见。合并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时少见。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动脉粥样硬化、肥厚性心肌病、梅毒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人工瓣膜置换术等也均可发生。
2.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多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
3.正常瓣膜少见一般是在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与细菌毒力极大时发生。
(二)菌血症
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必要条件。一般在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下尿道和生殖器内可有少量固有细菌,它们通过手术或器械操作等造成的创伤口进入血液,造成暂时性菌血症。口腔组织创伤常致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创伤常致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皮肤创伤感染常致葡萄球菌血症。如侵入细菌量少、粘着力不强、机体抵抗力强,则细菌很快被清除;若细菌量大、粘着力强、机体抵抗力差,则细菌定居在病变的心内膜、心瓣膜上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菌血症的临床情况有拔牙、扁桃体摘除术、支气管镜、膀胱镜、尿道插管、前列腺手术、各种消化道及经皮导管术、皮肤感染灶、吸毒不洁注射等。
(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环节
1.血流动力学因素 以下三种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病人易导致心血管内膜损伤而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1)高速异常喷射血流冲击心和(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如二尖瓣返流面对的左心房壁、主动脉返流面对的二尖瓣前叶有关腱索和乳头肌,动脉导管未闭射流面对的肺动脉壁内皮损伤。
(2)血流从高压腔流向低压腔室时,因两端的压力阶差大,流速快,血液流出狭窄部位后突然减速,管壁产生负压和局部湍流。成为细菌停留感染部位。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3)独立的两室间有相对狭窄的孔道并具有一定的压力阶差,如室间隔缺损。
所以,本病在压差小的部位,如房间隔缺损,大室间隔缺损和血液缓慢时如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时少见,瓣膜狭窄较关闭不全少见。
2.无菌血栓性心内膜炎形成血液湍流及喷射的损害作用,可致受损部位心血管内膜胶原暴露、血小板聚集同时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无菌血栓性心内膜炎,从而对病原微生物粘附到瓣膜或受损心内膜上起重要作用,为诱发感染性心内膜创造了条件。
3.赘生物形成菌血症时循环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在无菌血栓性心内膜炎的损伤处粘附并繁殖,成为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定居后,促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感染赘生物增大,纤维蛋白层覆盖在赘生物外,可阻止吞噬细胞进入吞噬,为其内细菌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庇护所。
粘附力强的细菌: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