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性,30岁,体重60kg,烧伤双下肢(不包括臀部)与躯干前部,有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损,创面红、白相间。第一个24小时补入胶体量是
A.2430ml
B.3430ml
C.2655ml
D.1620ml
E.3240ml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
烧伤双下肢(不包括臀部)与躯干前部=7+21+13+13=54,故54×60×1.5=4860ml
按晶体:胶体=1:1,得到2430ml
II度、III度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第一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1.5ml儿童1.8ml婴儿2.0ml;晶体液:胶体液中、重度2:1,特重1:1;基础需水量:成人2000ml;儿童60——80ml/kg;婴儿100ml/kg。
第二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24小时的1/2,其他都一样。
成人烧伤面积:
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也就是9%×1=9%(一个9%)。
双上肢即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各占5%、6%、7%,也就是18%,即9%×2=18%(二个9%)。
躯干的前躯干、后躯干、会阴部各占13%、13%、1%,也就是9%×3=27%(三个9%)。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最常见的移位方向是:
A.远折端向后移位
B.近侧端向后移位
C.远折端向前多位
D.近折端向桡侧移位
E.近折端向尺侧移位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当肘关节处于过伸位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向下关生剪式应力,再加上尺骨鹰嘴向前施加的杠杆力,使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通常是近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后上移位。如在同时遭受侧方力,可发生尺侧或桡侧移位。
3.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最常见的移位方向是:
A.远折端向后移位
B.近侧端向后移位
C.远折端向前多位
D.近折端向桡侧移位
E.近折端向尺侧移位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当肘关节处于过伸位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向下关生剪式应力,再加上尺骨鹰嘴向前施加的杠杆力,使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通常是近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后上移位。如在同时遭受侧方力,可发生尺侧或桡侧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