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业(118种考试)
各省动态
 医学全在线 > 卫生资格 > 303内科主治医师-中级师 > 正文
经皮穿刺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2/6/25 字体:
经皮穿刺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模拟机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定性诊断肺部病灶

透视导向胸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已有100余年历史,其技术已相当成熟,且安全可靠,活检准确率在64%~97%之间。本方法是指用X线模拟机进行中心定位确定肺部病灶的进针方向、深度,而后进行穿刺活检。对于在正侧位上均能清晰显示且与肺门血管有一定距离的肺部肿块,用模拟机引导是合适的。模拟机能在透视下实时进针切割,也可采取切割与针吸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诊断阳性率。其并发症主要为气胸,资料报道术后气胸发生率为10%左右。当然,透视引导不能精确反映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小病灶、深部病灶活检困难,诊断准确率较低。

(二www.med126.com)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诊断肺部疾患

CT引导下穿刺适用范围广,临床应用最多。CT横断层扫描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准确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及内部情况,以及与血管等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尤其适用于定位难度大、病灶在肺门及纵隔附近者。当肿块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混合后,有时需行增强扫描才能确定肿块的实际大小。方法是指先作CT扫描确定病灶最佳的穿刺点,进针深度和角度,而后进行穿刺活检。常规CT下不能直接观察进针状况,必须在确定进针点后估算进针深度及进针方向,进针后再次扫描确认后方可行穿刺活检。

CT引导下穿刺精确度高,对于0.5~1cm的病灶也可在CT导引下成功活检。因此对常规方法未能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空洞病变、双肺弥漫性病变及纵隔肺门占位病变,应用CT引导下肺穿刺抽吸和切割针活检能取得较满意结果。尤其直径≤2cm肺部结节活检的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灶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CT导引下肺内病变活检的正确诊断率较高,目前国内外文献报告良恶病变总的精确诊断率范围在64%~97%,以2cm为界,直径2cm以上大结节的正确诊断率要高于小结节。Tsukada应用切割针对138例胸部病变活检,其对病灶直径5cm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6.7%、78.9%、86.7%、93.3%和100%.

(三)B超在肺部疾病诊断上的价值

B超在胸腔疾病的诊断及引导胸腔穿刺上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如果病变紧贴胸壁时,在B超下可清楚显示。B超实时引导进针、切割,可减少进针时间,有时还能区别肿块、不张和炎症,且费用低廉。但因超声不能透过气体,故适合于与胸壁紧贴的肿块。虽有报道用超声引导对中央型肺癌做穿刺活检,但在确认肿块上仍存在一定困难。

(四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经皮穿刺技术的适应症和并发症

经皮穿刺活检的适应证及方法选择有:①肺部结节尤其是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对于直径>2cm的病灶可选用模拟机,它较CT更简单、便宜、方便;对于直径≤2cm的病灶,最好选用CT定位,它较模拟机定位更准确。②管外中央型肺部占位,以CT定位较好,因为CT更能准确定位,特别是对心脏后、脊柱旁、主动脉旁、肺门区等特殊部位的病灶,可选择最佳穿刺点,减少并发症。③密度较低的病灶以CT定位较好,因为CT分辨率较高,并且可避开坏死区,选择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区域取材,提高诊断率。④弥漫型病灶选用模拟机定位就能确诊。

胸部穿刺活检的并发症有气胸、肺出血、咳血、胸膜腔出血、肿瘤的针道种植和其他器官的气体栓塞,实际上后两种情况非常罕见。国内外报道较为一致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肺内出血;而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9%~44%,多在10%左右,大多是少量气胸,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需做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仅占1.6%~14.3%;肺内出血1~3日可自行吸收,少数病人有痰中带血;大咯血和胸膜腔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进针次数、穿刺针与穿刺点胸膜切线位的锐角度及肺气肿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章
2011年江西省医学中级职称妇产科专业考试试
2011年辽宁中医外科主治医师合格分数线及查
子痈病因病机
整形外科卫生资格考试冲刺复习题(四)
2012年安徽卫生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