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占 |
考试 科目 |
中 医 基 咽 理 论 |
七、 病机 |
( 二) 气的失常 |
4.气陷 |
|
| ||||
( 四) 血的失常 |
.血虚 |
| ||
2.血行失常 |
| |||
3.血热 |
| |||
( 五 ) 气 与 血 关 系 |
.气滞血痕 |
| ||
2.气虚血痕 |
| |||
3.气不摄血 |
| |||
4.气随血脱 |
| |||
5.气血两虚 |
| |||
( 六) 津液代谢失常 |
.津液不足 |
| ||
2.津液输布、 排泄障碍 |
| |||
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 七) 津液与气血关 系失调 |
.水停气阻 |
| ||
2.气随津脱 |
| |||
3.津枯血燥 |
| |||
4.津亏血痕 |
| |||
( 八) 内生 " 五邪" |
.风气内动 |
| ||
2.寒从中生 |
| |||
3.湿浊内生 |
| |||
4.津伤化燥 |
| |||
5.火热内生 |
| |||
( 九) 疾病传变 |
.疾病传变的概念 |
| ||
2.病位传变 |
| |||
3.病性转化 |
| |||
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
| |||
八、 防治原则 |
( 一) 预防 |
.未病先防 |
| |
2.既病防变 |
| |||
( 二) 治则 |
.正治与反治 |
| ||
2.治标与治本 |
| |||
3.扶正与桂邪 |
| |||
4.调整阴阳 |
|
考试 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考试 科目 |
中医 基础 理论 |
八、 防治原则 |
( 二) 治则 |
5.调理精气血津液 |
|
6.三因制宜 |
| |||
内 |
一、 气 . 阴 阳.五行 |
|
阴阳的基本概念、 属性特征 |
|
二、 藏象 |
|
.奇恒之腑、 五脏、 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
| |
2.藏象的概念、 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
| |||
3.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
| |||
4.宗气、 卫气、 营气的循行及作用 |
| |||
三、 病机 |
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
." 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阳盛则外热, 阴 |
| |
2." 百病生于气" 的发病学观点 |
| |||
3.六yin的致病特点 |
| |||
4.病机十九条 |
| |||
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 |
| |||
四、 病证 |
|
.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 |
| |
2."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的病机 |
| |||
3.行痹、 痛痹、 着痹的成因 |
| |||
五、 诊法 |
|
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 |
| |
六、 论治 |
|
.正治法与反治法 |
| |
2.因势利导治则 |
| |||
七、 养生 |
|
.人生长壮老的规律, 肾气与生长、 发育、 生殖 |
| |
2.养生原则及意义 |
| |||
伤 寒 论 |
一、 太阳病辨 证论治 |
( 一) 太阳病本证 |
.中风表虚证 ( 桂枝汤证) |
|
| ||||
( 二) 太阳病变证 |
| |||
| ||||
|
更多卫生资格考试信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