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
态度形成
1、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 态度的特点:①内在性(内在的心理倾向),不是外显性。
②对象性(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对象包括人、事件、观念)
③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轻易转变)
3、 态度的成分,有认知C、情感A和行为倾向性B三种(态度的ABC模型)。当他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4、 态度对象的客观价值对态度有重要影响,但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
5、 态度与价值观不同:(1)价值观更抽象、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
(2)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价值观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6、态度的功能 ⑴工具性功能(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
⑵自我防御功能(强调个体被动保护自我形象与价值)
⑶价值表现功能(强调个体主动表现自己)
⑷认知功能(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已形成的态度会影响对新的情境的认识。)
7、凯尔曼(美)提出态度形成阶段的说法包括:
① 依从(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是表面的、暂时的,是一种印象管理策略。)
② 认同(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主动趋同于对象。)
③ 内化——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