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内镜下胃炎分类
分类
内镜特点
浅表性胃炎(红斑/渗出型胃炎)
点片状红斑、粘膜细颗粒状渗出、粘膜水肿
平坦糜烂型胃炎
平坦型糜烂、沿皱襞的条状糜烂、可有不同程度的红斑、水肿
隆起糜烂型胃炎(疣状胃炎)
隆起型糜烂、可有不同程度的红斑、水肿
萎缩性胃炎
皱襞萎缩、血管透见、灰白色斑(肠上皮化生)
出血型胃炎
壁内出血点、瘀斑、渗血
胆汁返流
胆汁反流入胃、粘膜红斑、水肿、幽门前区呈牛肉样红色
粗大皱襞型胃炎
皱襞粗大、充气不能展平、皱襞宽度》0.5cm.
29.胃镜下胃溃疡的基本形态
(1)胃粘膜缺损形成凹陷,溃疡表面白苔或黄白苔、污秽苔、厚(薄)苔、或血痂、底平坦。
(2)溃疡周边炎症性变化:(充血)发红、水肿、边缘隆起。
(3)皱襞集中
(4)胃腔变形
(5)活检弹性
胃溃疡好发胃角、小弯、胃窦、溃疡形状:圆形、条状、线状、或不规则、直径为0.5--2.5cm。
30.GU的内镜分期
(1)活动期(Active stage,A期)
A1:溃疡底附厚白苔/污秽苔/伴出血或凝血块,边缘充血水肿、糜烂。
A2:溃疡底附薄白苔,边界清,红色带和皱襞集中。
(2)愈合期(Healing stage,H期)
H1期:溃疡缩小,周边再生上皮扩大形成红晕,皱襞集中明显。
H2期:溃疡缩小,苔薄、周边水肿消失,再生上皮红晕增宽,皱襞集中达溃疡边缘。
(3)瘢痕期(scaring stage ,S期)
S1期:溃疡为红色上皮覆盖,粘膜皱襞明显集中。
S2期:再生上皮增厚,由红色转为白色,与周边粘膜色接近。
31.胃癌的Borrman's分型
Borrman's 1型(肿块型):(1)突出胃腔的肿瘤。(2)广基,直径>2 cm与周围分界不清。(3)表面菜花状、结节状。(4)表面糜烂、浅溃疡、易出血。(5)病灶周围粘膜多呈萎缩性胃炎化。
Borrman's 2型 (溃疡型):(1)溃疡直径>2。5 cm , 边界清楚。(2)溃疡底污秽。凹凸不平、/伴出血。(3)环堤高低不平、陡直。
Borrman's 3 型(浸润溃疡型):(1)溃疡边界不清,底污秽,凹凸不平,/伴出血。(2)皱襞中断,变细,杵状或融合。(3)部分环堤无明显隆起,境界不清。
Borrman's 4 型(弥漫浸润型):(1)胃壁增厚,僵硬,胃腔小。(2)癌弥漫性浸润,无大溃疡及大隆起灶,可见小糜烂及或小溃疡。(3)粘膜皱襞粗大,可似正常粘膜,色发红或褪色,充气时胃扩张不佳。
32.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
病变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并可累及全结肠。表现为结肠粘膜层非特异性改变:水肿、红斑、粘膜脓性渗出、糜烂、溃疡。慢性期可见假性息肉形成。病变呈连续性弥漫分布。
活动期:粘膜弥漫性红斑,水肿,红斑密集,呈细颗粒状,质脆易出血,有粘液性或血性渗出物,多形,不等的糜烂、溃疡、溃疡间粘膜红斑明显(溃疡小而浅,多为0。2---0。3cm。
缓解期:炎症性息肉(假性息肉)<1cm形态不规则,或粘膜表面呈结节样变形。慢性反复发作使病变处结肠袋及半月瓣消失,肠腔狭窄。
粘膜活检:炎症性反应,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细胞变化。
早期可有结肠粘膜广泛散在针尖样大小浅溃疡,白苔,溃疡周围环形粘膜红斑,皱襞正常。
病例:张二秀,女,48岁,解粘液脓血便二年余,消瘦,乏力。普外拟诊直肠癌,行术前肠镜检查。肠镜示:距肛门8cm处一1×3cm溃疡,边界不清、溃疡底高低不平、质脆易出血、活检弹性差。内镜诊断为直肠癌,但病理诊断为溃疡。最后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33.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多侵犯回肠未端段、结肠、肛门、可累及整个消化道的任何部拉位。约半数可同时侵犯小肠和结肠。受累部位为全结肠壁肉芽肿炎症病变,合并纤维化及溃疡。病变分布多呈节段性或跳跃式。
内镜表现
早期:口疮样糜烂病损直径〈0。5cm,扁平或略隆起,边缘呈红斑样,中央灰白或黄色。呈簇状分布,节段性分布,或肠壁一侧有病变,而对侧或相邻侧壁正常。
溃疡期:溃疡形态不规则、呈纵行、边缘清楚,溃疡间粘膜近正常。浅溃疡呈线形,深者呈裂隙状。溃疡可融合成葡行性大溃疡。
慢性期:病变粘膜粗糙不规则,呈“鹅卵石”样改变,可伴有凹陷及溃疡,炎性息肉。深溃疡、透壁裂隙导致瘢痕、纤维化,使肠段狭窄,结肠袋变形,可合并瘘管。
病理特点:(1)节段性病变,全壁炎。(2)裂隙状溃疡。(3)粘膜下层高度增宽(水肿、淋巴管扩张,纤维组织、淋巴组织增生所至)(4)淋巴样聚集。(5)结节病样肉芽肿。
34.息肉斑
肠道息肉蒂旁边一般有点片状白斑,称“息肉斑”,成因不明。
35 错构瘤性息肉
张健 ,男性,15岁,反复腹痛2年,伴口唇粘膜黑色素斑。曾经在上海瑞金医院电子肠镜示结肠多发性息肉,病理为腺瘤型息肉。其父患相同疾病。诊断为Pentz-jeghers综合征。本病偶有癌变,为显性遗传病。
36. 食管上段入口处食管癌
患者进镜时对肿物观察不清,进入食管中段充气后缓慢退镜时观察视野清楚,活检时由助手固定镜身以防止滑出食管。因此,病史、钡餐或既往胃镜提示食管上段新生物的患者应小心插镜,最好勿盲插,进食管后可先退镜观察食管后再观察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