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小儿内科专业模拟习题—细菌性疾病(一)
第三十三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伤 寒
【 诊断要点 】
流行病学:接触伤寒患者或伤寒慢性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饮食或物品,或进入伤寒流行疫区后,在几日至三周可发病。
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1~2周(3~60日)。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四周左右,可分为四期。
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日内达到39~40℃,常伴全身不适。本期末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
极期:病程的第2~3周,有典型表现,且易出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
高热:稽留热为典型的热型,常持续2周左右,39~40℃。
消化道症状: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或有隐痛,以右下腹明显。
相对缓脉。
脾脏肿大,也可发现肝大。
意识朦胧、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重者呈现虚性脑膜炎表现。
玫瑰疹:约于第3病日出现,躯干上部为多,为色淡红、稍高出皮肤的小形斑丘疹,约1周消退。
缓解期: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病程第3~4周,体温逐步下降,病情缓解,仍应注意肠出血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症状及体征均回复正常。
临床类型:本病可有下列各型
轻型。
暴发型(重型)。
迁延型。
逍遥型。
顿挫型。
小儿伤寒。
老年伤寒。
妊娠伤寒。
复发与再燃:本病复发率一般为10%左右。在病程的2~3周左右,潜伏在体内病灶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重新繁殖,再次引起菌血症而引起复发或再燃。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常减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严重病人病程较长,或并发肠出血时,可出现贫血表现。
尿:高热病人可有轻度蛋白尿。
粪:在肠出血情况下,可有粪便潜血或血便。
细菌培养:进行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检查是本病的确诊依据。检材可取自血液、骨髓、粪、尿、玫瑰疹刮出液等。
血培养:尽可能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血,以含胆汁的培养基为好。抽血量需10ml。第1~2周阳性率可达70~90%。
骨髓培养: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适用于血培养阴性的疑似伤寒的患者。阳性率可达90%。
(3)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本试验在病程第1周常呈阴性反应,第2周开始阳性率上升,第4周阳性率可达70~90%。约10~30%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本反应的效价很低或阴性。
有条件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