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中医复习 > 正文
中医综合针灸学考研辅导:治疗部分(十)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6/17 字体:


难点重点

一、治疗总论
1.针灸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是实证采用泻法治疗。针刺治疗实证用泻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写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如在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开阖等泻法。可以起到祛除人体病邪的作用;应用偏泻性能的腧穴如十宣穴、水沟、素髎、丰隆、血海等,也可达到去邪的目的。

虚则补之就是虚证采用补法治疗。针刺治疗虚证用补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和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如在有关脏腑经脉的背俞穴、原穴施行补法,可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等的不足;另外,应用偏补性能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穴,也可起到补益正气的作用。

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为主。当气虚出现陷下证候时,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目的。如子宫脱垂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菀陈则除之,“菀”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菀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除”即“清除”,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等。就是对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如由于闪挫扭伤、丹毒等引起的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即可在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法,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病情较重者,可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这样可以排出更多的恶血,促进病愈;又如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也属此类。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是指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主要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的病变,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在针刺时,多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热则疾之
即指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可以不留针或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如风热感冒者,当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即可达到清热解表的目的。若伴有咽喉肿痛者,可用三棱针在少商穴点刺出血,以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寒则留之
即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因寒性凝滞而主收引,针刺时不易得气,故应留针候气;加艾灸更能助阳散寒,使阳气得复,寒邪乃散。如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法较为相宜;若寒邪在里,凝滞脏俯,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合“烧山火”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急则治标
当标病处于紧急的情况下,首先要治疗标病,这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权宜之法,目的在于抢救生命或延缓病人的急迫症状,为治疗本病创造有利条件。如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高热抽搐,应当首先针刺大椎、水沟、合谷、太冲等穴,以泻热、开窍、熄风止痉;任何原因引起的昏迷,都应先针刺水沟,醒脑开窍;当中风患者出现小便渚留时,应首先针刺中极、水道、秩边,急利小便,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从本论治。

缓则治本
在多数情况下,治疗疾病都要坚持“治病求本”的原则,即在治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虚者固其本,邪盛者去其邪;治其病因,症状可除;治其先病,后病可解。如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泄泻是其症状为标,肾阳不足为本,治宜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标本同治
标病与本病并重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同治法。如体虚感冒,如果一味解表可使机体正气更虚,而单纯扶正则可能留邪。当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宜补足三里、关元,泻合谷、风池、列缺等。

因时制宜
根据患者所处的季节(包括时辰)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多在浅表;秋冬之季,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多在深部。故治疗上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此外,因时制宜还包括针对某些疾病的发作后加重规律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时机。如精神疾患多在春季发作,故应在春季之前进行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常在经前乳房胀痛较重,治疗也应在经前1周开始。

因地制宜
根据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寒冷地区,治疗多用温灸,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如男女在生理上有不同的特点,妇女以血为用,在治疗妇人病时要多考虑调理冲脉(血海)、任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2018年医学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2018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服务系统入口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