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腱鞘囊肿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thecal cyst
拚音 JIANQIAONANGZHO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与损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腱鞘囊肿是在关节或腱鞘附近发生的囊性肿物,囊腔多为单房,也有多房者。最多见于腕背,其次是腕掌,手掌、足背、膝关节两侧及腘窝亦可发生。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多为劳累或外伤,引起腱鞘内的滑液增多后发生囊性病变,以及结缔组织的粘液性变所致。从好发部位及女性多见的临床分析来看,似与长期过度劳损有关。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女性多于男性。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关节囊或腱鞘中多余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形成。部分患者有外伤史。腱鞘囊肿与关节腔或腱鞘滑膜腔密切相关,但彼此之间是否相连通,目前仍有争论。
中医病机
病理 囊腔多为单房型,有时亦可为多房型。囊内为无色透明胶样粘液,较正常滑膜液粘稠。囊壁的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层由光滑的白色膜覆盖。其大部分由腱鞘起源,一部分由关节囊起源。囊肿基底部有时有小型囊肿散在于关节囊上。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腱鞘囊肿一般生长较缓慢,也有突然发现者,少数可自然消失,以后可再长出。
病史
症状
体征 好发于腕部背侧,其次为腕部掌侧,再次为手掌远端附近。左右手差异不大。少数患者可发生于足背部。囊肿的大小及张力可因过度活动而增大,充分休息后而减小。除少数患者无症状外,多数患者有局部胀痛和不适感。囊肿发生于皮下,呈圆形,质软而伴有张力感,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2cm。个别发生于腕管或小鱼际者,可压迫正中或尺神经,引起感觉障碍或肌肉麻痹。
体检 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张力较大的包块,直径约1~1.5cm大小,有轻度压痛,有囊性感或波动感,基底固定,不与皮肤相连。当调节关节位置或张力大时,包块易被误为骨突。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少数囊肿能自行消失,亦不再复发。但多数囊肿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增大,须进行治疗。治疗时首先考虑手指挤压法,此法简便易行。针刺和曲安奈德(确炎舒松A)等药物注入法亦可应用。非手术疗法治疗后复发者应进行手术切除。
一、穿刺抽液:在局麻下,用较粗的针头穿刺,抽出囊液后,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0.5ml,加压包扎。
二、手术疗法:囊肿摘除术为常用的可靠方法,宜在止血带下进行,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于囊肿最突出处,沿皮纹作稍长于囊肿的横切口,切开皮肤后,纵行分离皮下组织,显露囊肿。沿囊肿壁周围分离至蒂部,全部摘除囊肿,腱鞘切开处不缝。如与关节相通,可用细丝线将关节囊开口处缝合。术后稍加压包扎。


中医治疗 囊肿已破,但局部仍感较肥厚者,可用茴香酒或万应膏外用,使肿块进一步消散。
中药
针灸 可用针灸针自囊肿四周及中央围刺,穿通囊壁,留针30分钟,出针后用手指在囊肿处加压揉按,挤出囊液,使囊肿变平而愈。亦可采用温针灸治疗。
推拿按摩 对发病时间短,未经治疗而囊性感明显,触摸囊肿感觉囊肿壁薄而活动者,将腕背伸或掌屈(肿物在背侧者掌屈,反之背屈),使囊肿较为固定和突出后,术者用拇指挤压,迫使囊壁破裂,此时,术者指下有张力突然降低的感觉,说明囊肿已破,这时再用手指揉按,使之完全消失。手法后可加压包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消疔散(《良方集腋》卷下。)
 大家看看这个方子开得怎么样
 如何守神
 眼睑基底细胞癌
 杂谈医话------从《伤寒论》27条谈学习中医
 芜荑散(《鸡峰》卷二十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