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皮外伤科病证
1. 瘾疹
瘾疹是以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片、成团为主症的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又名风疹。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淡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疹块,时隐时现。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西医的荨麻疹属本病范畴。
【辨证论治】
外感风邪
主症:风疹起病急骤,可伴有怕冷,发热或兼咳嗽,肢体酸楚,舌苔薄,脉浮。若病及咽喉部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有明显的气闷窒息感,甚至可发生晕厥,若病及胃肠,可有脘腹疼痛,便秘或泄泻,恶心呕吐等胃肠和降失司的症状。医.学全.在线www.med126.net
治则:疏风和营,夹热泄热,夹寒加灸。
处方:取督脉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穴取肩髃、阳溪、大椎、血海。
方义:肩髃、阳溪治疗风疹见于《百症赋》的成方:“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大肠与肺互为表里,肺主一身之皮毛,凡有关肌表皮肤的病变,一般都适宜在大肠经取穴。配用大椎,是为增强疏散风热;取用血海,意在理血和营祛风。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随证选穴:咽痛加少商放血;胃肠积热加足三里,曲池;腹痛加天枢、支沟。
气血两虚
主症:风疹块反复发作,延续数月甚或数年,劳后加剧,神疲乏力,苔薄舌淡,脉濡细。治则:补益气血,调摄冲任。针用补法。
处方:取足三阴经腧穴为主。曲泉、太溪、三阴交,气海。
方义:曲泉为肝经合穴,太溪乃肾经原穴,二穴针用补法,意有调补肾以摄冲任,三阴交健脾,气海补气,二穴协同,益气和营。
随证选穴:如风疹延续日久,加肝俞、脾俞、厥阴俞,针以补法,加拔罐。
2. 蛇串疮
蛇串疮是以成簇水泡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又有蛇丹、蜘蛛疮等名称。多见于胸背、面部和腰部,好发于春秋两季。
【辨证论治】
主症:初起患部皮肤烧灼刺痛,局部皮肤潮红,伴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丘疹,迅速变为水泡,如绿豆或黄豆大小,疱液先为透明,后转混浊,三五成群,排列如带状。疱疹在2~3周后,逐渐干燥结痂,愈后一般不留瘢痕。若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若脾虚湿蕴,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若气滞血瘀则皮疹消退后疼痛不止,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治则:清火燥湿,解毒止痛。
处方:取局部穴、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局部围刺、夹脊穴、合谷、曲池。
方义:本病取局部围刺、夹脊穴,以通病所经气;合谷、曲池配合疏导阳明经气,以清解邪毒。
随证选穴:肝胆火盛加太冲、支沟;脾虚湿盛加血海、三阴交;气滞血瘀加膈俞、气海、内关。
3. 痄腮
痄腮,又名“哈蟆瘟”,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好发于5~9岁儿童,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绝大多数可获终生免疫,也有少数反复发作。
西医的流行性腮腺炎属本病范畴。
【辨证论治】
主症:本病发病前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腮部肿胀部位,一侧或两侧均可发生。其特点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楚,外表皮肤不红,触之有压痛,张口不利,咀嚼疼痛。舌苔微黄,脉浮数。若温毒内窜则见腮部逐渐肿大,热胀痛拒按,或间有耳聋不聪,咽颊部红肿,口渴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伴有睾丸肿痛,甚则神昏惊厥,舌苔黄,脉滑数。
治则: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医.学全.在线www.med126.net
处方:取手阳明经、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
方义:本病患部属少阳经,治宜清泄少阳经郁热为主。取颊车、翳风宣散局部气血之郁滞;外关配合谷既能疏风解表,又可清热解毒;关冲点刺出血利少阳气机,可奏清热消肿之功。
随证选穴:温毒在表选风池、少商,热毒蕴结选商阳、曲池,肝经风热加太冲、曲泉,惊厥神昏加人中、十宣。
灯火灸:先将角孙穴处头发剪去,常规皮肤消毒后,取灯草蘸香油,点燃迅速点灸角孙穴,至出现爆灯样声音后立即提起,灸治1~2次即可。若不愈,次日在旁开0.1~0.2寸,3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