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针灸推拿
内科学
针灸古籍资源数据库 腧穴文献 针灸器材
针灸方法文献 针灸教学 新闻资讯
针灸艾灸 推拿按摩 刮痧
 医学全在线 > 针灸推拿 > 针灸古籍资源数据库 > 正文
医学纲目
针灸推拿数据 字体:
  
书目信息
【正题名编号】  772
【正题名】  医学纲目
【所属类别】  针灸通论
【卷册数】  40卷
【所属时期】  明时期
【成书年代】  1565
【版本数量】  2
【正题别名】 
【著者】  楼英
书考
 
提要

《三百种医籍录》提要

本书刊于公元一五六五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共四十卷,系采录《内经》以下历代方书、文献,结合楼氏见陈分十部论述。

卷一至卷九为阴阳脏腑部,为总论性质,分述诊法、治法、虚实寒热、刺灸、调摄、宜禁以及痨瘵、久疟诸证证治。卷十至二十九为:肝胆部,论述中风、癫痫、痉厥等病;小肠部,论述心痛胸痛、谵妄等病;脾胃部,论述内伤饮食、诸痰、诸痞等病;肺大肠部,论述咳嗽、喘急等病;肾膀胱部,论述耳鸣耳聋、骨病、牙痛等。卷三十至三十三为伤寒部,以伤寒病证为主,兼及温病、暑病、温疫等。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为人部、小儿部各病证治。卷四十为运气部。每部之中,病证、方药、治法,又各有别;治法以正门为主,支门为辅,(如心痛为正门,卒心痛则为支门,门分上下,上者为《内经》原法,下者为后世各家之长。)全书资料广泛,纲目清晰,选论治方,很有法度。

 

 
目录及序跋

自  序

医之为学,其道博,其义深,其书浩瀚,其要不过阴阳五行而已。盖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其禀于人身者,阴阳之气,以为血气表里上下之体;五行之气,以为五脏六腑之质,由是人身具足而有生焉。然阴阳错综,五行迭运,不能无厚薄多少之殊,故禀阴阳五行之气。厚者,血气脏腑壮而无病;薄者,血气脏腑怯而有病。阳多者,火多性急而形瘦;阴多者,湿多性缓而形肥。阳少者,气虚表虚上虚而易于外感;阴少者,血虚里虚下虚而易于内伤。况乎人以易感易伤之躯.徇情纵欲,不适寒温,由是正损邪客,而阴阳脏腑愈虚愈实,或寒或热,而百病出焉。故诊病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务在阴阳不偏倾,脏腑不胜负,补泻随宜,适其病所,使之全安而已。然其道,自歧轩而下,仲景详外感于表里阴阳,丹溪独内伤于血气虚实,东垣扶护中气,河间推陈致新,钱氏分明五脏,戴人熟施三法,几历代方书甚众,皆各有所长耳。故后世用历代之方治病,或效或不效者,由病名同,治法异,或中其长,或不中其长故也。姑举一病以言之,设恶热病,热病之名同也,其治之法异,四君治血实之热也,四物治血虚之热也,白虎治气实之热也,补中治气虚之热也,麻黄治表热也,承气治里热也,四逆治假热也,柴胡治真热也,泻青、导赤、泻白、滋肾、泻黄、治五脏热而各异也,各能洞烛脉证,而中其肯綮,则皆效,其或实用虚法,虚用泻法,表用里法,里用表法,真用假法,假用真法,则死生反掌之间,尚何责其效乎。脉者不悟是理,泛用古今之方,妄试疑似之病,每致夭横者不少矣,若是者,虚窃济生之名,实所以害人之生,乱医之真,孔予以乡原乱德,为德之贼,斯则医之贼也,暗损阴,神明不佑,可不谨哉。英爰自髫年,潜心斯道,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昼读夜思,废食忘寝者三十余载,始悟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盖血气也,表里也,上下也,虚实也,寒热也,皆一阳阳也。五脏也,六腑也,十二经也,五运六气也,皆一五行也,鳞集于鱼,辐揍于毂,医之能事毕矣。是以不揣芜陋,掇拾经传方书,一以阴阳脏腑分病析法而类聚之,分病为门,门各定阴阳脏腑之部于其卷首,而大纲著矣。析法为标,标各撮阴阳脏腑之要于其条上,而众目彰矣。病有同其门者,立枝门以附之。法有同其标者,立细标以次之。凡经有衍文错简脱简者,以理考而释正之。传失经旨、众论矛盾者,各以经推而辨明之。庶几诸家之同异得失,得以曲畅旁通,精粗相因,巨细毕举,同病异法,如指诸掌,名之曰《医学纲目》。藏之巾笥,以便考求,使夫临病之际,自然法度有归,不致误投汤剂,而害生乱医,获罪神明者矣。虽于岐轩医法之妙,不致同年而语,然亦天地生物之心一助云尔。

 

目  录

卷七

阴阳脏腑部

刺灸通沦

刺虚实

刺寒热

八治寒热法

卷八

阴阳脏腑部

穴法上

穴法下

卷九

阴阳脏腑部

调镊宜禁

用药宜禁

刺禁灸禁

 
附篇
 
版本信息
 【版本名称】  明建阳刻本
 【刻印方式】  刻本
 【现存状况】 
 【国别】  中国
 【收藏单位及说明】 
 
单位名称:北京图书馆
单位编号:1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39号
所在国家:中国
所在城市:北京
电    话: 010-68415566
传    真:
邮政编码:
电子邮件:webmaster@publicf.nlc.gov.cn
网站名称:webmaster@publicf.nlc.gov.cn
其它说明:
相关文章
徐衡之与上海国医学院
祖国医学科普的先驱-蒲松龄
升陷镇潜论是张锡纯对中医学的突出贡献
韩尔中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简介
张从正攻邪思想对针灸医学的影响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