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医学影像学 > 正文
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诊断/检查方法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一、检查方法

  (一)CT检查方法

  1.平扫 脑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CT多以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层面厚主多用5或10mm。层面与基线平行(图5-1-30)。检查后颅凹,则层面与眦耳线成20°角。扫描头部需固定。不合作患者或儿童需给麻醉。

图5-1-3 头部CT横断层面

  2.造影增强CT 以静脉注入含碘水容性造影剂再行扫描。剂量以60%的泛影葡胺为例,每公斤体重用1.5~2.0mL。给药方法可用静脉滴注法或静脉注射法。增强是指病灶密度的增高。病灶增强与病变组织血循环丰富,病变周围组织充血与过度灌注,病变血脑屏障形成不良或被破坏有关。病灶增强后显示更加清楚。依有无增强、增强的程度和增强的形式,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不能使用含碘水溶性造影剂患者,不能进行本项检查。

  3.脑池造影CT(cisterongraphy CT)是经枕大池或腰脊穿刺注入非离子型水溶有机碘造影剂或气体,使拟检查的脑池充盈,再行扫描的方法,可使脑池清楚显影。易查出脑池内的肿块。多用于桥小脑角池和鞍上池,以查出池内小的肿瘤。应强调水溶性造影剂只能用非离子型者。

  脊柱CT扫描一般采取横断面,先作定位扫描片,以选定适合的扫描层面和扫描架倾斜角度。检查方法因目的要求而异。疑椎管狭窄者以层厚10mm连续扫描可疑狭窄椎管段;疑椎间盘突出者,分别对怀疑突出的椎间盘及其上下方椎体扫描3~5层为一组,层厚2~5mm;疑为椎管内病变则需经椎管内注入非离子型碘造影剂5~10mL,翻动体位,使造影剂和脑脊液充分混匀,然后以5~10mm层厚边疆扫描病变区。对怀疑脊髓血管畸形或血管丰富肿瘤者,还应静脉内注射造影剂作增强CT扫描。

  (二)MRI检查方法

  脑部MRI常规采用横断面,根据需要再选择冠面或(和)矢状面扫描作为补充;为观察脑中线和后颅窝病变,矢状面扫描十分重要。层面厚度一般为8~10mm,特殊部位和垂体和内耳道层厚用5mm或更薄。脊柱MRI一般以矢状面扫描为基础,能比较全面地显示脊柱顺列。椎弓、椎间盘和脊髓的解剖结构与病变细节,辅以病变区横断面扫描,以观察脊髓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三维关系,有时也取冠状面扫描。矢状面和横断面的层厚分别为3~5mm和5~8mm为适宜,薄层扫描可提高信噪比和清晰度。

  脉冲序列主要应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T和质子密度加权象。使用表面线圈以缩短检查部位与接收信号的距离,提高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必要时可用顺磁性造影剂Gd-DTPA作增强MRI检查。

  二、正常图像分析

  (一)脑CT横断面层面 一般要有8个标准层面图像。了解这些正常标准层面图像的特征,有利于观察和分析脑部疾病。

  10mm底颅层面 此层面通过眦耳线上方10mm,由前向后可见眼眶上部、蝶窦和中颅凹底、枕骨及枕大孔等颅底结核。20mm蝶鞍层面 可见垂体、四脑室、桥池和桥小脑角池、岩锥与内耳道、前、中和后颅凹脑组织结构。本层面重点观察垂体和后颅凹结构。(图5-1-4A)。30mm鞍上池层面 可见鞍上池呈六角星或五角星形低密度脑脊液间隙,增强CT扫描尚可见脑底动脉环在池内的分布情形(图5-1-4B)。鞍上池后方、环池和四叠体池包绕部分即为中脑。40mm三脑室前部层面 重点观察内囊、基底节和丘脑区(图5-1-4C)。50mm三脑室后部层面 除显示内囊、基底节和丘脑区外,同时是观察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重点扫描层面(图5-1-4D)。60mm侧脑室体层面 可观察侧脑室体部、三角区和后角(图5-1-4E);增强CT尚可见直窦、上矢状窦和大脑镰强化显影。70mm侧脑室顶层面 可见侧脑室顶部、大脑纵裂、脑皮质和脑髓质(图5-1-4F)。80~100mm脑室上层面 脑皮、髓质、脑沟和大脑纵裂清楚显示。

  (二)脊柱横断面CT扫描 可见三个标准层面图像,即通过椎弓根、椎间孔和椎间盘的扫描层面。

  1.椎弓根层面 由椎体、椎弓根、椎弓板和棘突围成一完整的骨环称为椎管(图5-1-5A)。正常椎管前后径为16~17mm,下限11.5mm;横径20~24mm,下限16mm。

  2.椎间孔层面 可见椎间孔呈裂隙状位于椎管前外侧(图5-1-5B),通过脊神经根硬膜囊借周围脂肪显影,呈圆形或卵圆形,囊内含脊髓,二者平扫不能区分。颈髓的前后径正常时为6~8mm,横径7~12mm颈膨大横径可达12~15mm;胸腰髓的前后径5~7mm,横径7~9mm。

  3.椎间盘层面 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影,其后方可见脊椎小关节及其关节面(图5-1-5C)。黄韧带位于椎弓板及小关节突的内侧面,厚约2~4mm,超过5mm为黄韧带肥厚。

  (三)MRI图像 脑髓质比脑皮质含氢质子的数目少10%左右,其T1和T2值较皮质为长,故T1WI上脑髓质信号高于脑皮质,而在T2WI上侧低于脑灰质。脑脊液的主要成分为水,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脂肪的氢质子分子结构不同于水,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骨皮质、钙化和脑膜因缺少水分,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也为低信号。有时血管可出现流动相关增强现象,呈类似血栓形成的高信号(表5-1-1)。

表5-1-1 正常脑组织MRI的信号强度特征

  脑白质 脑皮质 脑脊液 脂肪 骨皮质 骨髓 脑膜 血管
T1WI
T2WI 高(中) 高(中)

图5-1-4 正常头部CT扫描

A、蝶鞍一鞍上池层面,鞍上池和后颅凹同时显示,
B、鞍上池层面增强扫描,可见颅底动脉环显形
C、第三脑室前部层面 D、第三脑室后部层面
E、侧脑室体部层面 F、侧脑室顶层面

图5-1-5 正常脊柱CT横断面扫描

A:椎弓根层面显示椎管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围成的骨环,椎管中央为脊髓(→)
B:椎间孔层面显示椎间孔位于椎管前外侧呈裂隙状(→)
C:椎间盘层面显示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影(→)

  脊柱MRI以SE脉冲序列正中矢状央T1WI上显示较好,椎体呈方形或长方形中等信号,均匀一致,外围以骨皮质低信号线形影,椎弓亦因骨髓腔含有脂肪和骨髓组织得以显示。椎间盘的信号强度和椎体相似或略低,髓核的信号强度较纤维软骨板略高。旁正中矢状面像上,椎间孔内有脂肪组织充填呈高信号影,其间低信号圆形或长圆形影为脊神经根。

  矢状面T2WI上,脊髓位于椎管中心呈中等强度信号的带状影,周围环绕以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横断面像上,可清楚显示硬膜囊及脊神经根。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87-6 咽旁脓肿
7-3 垂体后叶疾病
207-1 二尖瓣脱垂
241-2 卵巢癌
180-2 多发性硬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