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专科疾病 > 口腔医学 > 正文
眶下间隙感染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预防】 【预后

概述】 返回

  眶下间隙感染是指眶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眶下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治疗措施】 返回

  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颌前牙及双尖牙区口腔前庭粘膜转折处做切口(图1);横行切开粘骨膜达骨面,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橡皮引流条。

图1 眶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的切口

病因学】 返回

  眶下间隙(infraobital space)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其上界为眶下缘,下界为上颌骨牙槽突,内界为鼻侧缘,外界为颧界。间隙中有从眶下也穿出之眶下神经、血管以及眶下淋巴结。此外尚有走行于肌间的内眦动脉、面前静脉及其与眼静脉、眶下静脉、面深静脉的交通支(图2)。

图2 眶下间隙的解剖位置

  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颌尖牙及第一双尖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或牙槽脓肿;此外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

临床表现】 返回

  眶下区肿胀范围常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龈沟处常有明显肿胀、压痛,极易扪得波动。少数可由此自行穿破,有脓液溢出。感染期由于肿胀及炎症激惹眶下神经,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疼痛。

  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亦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相关文章
颏下间隙感染
舌下间隙感染
咬肌间隙感染
颊间隙感染
53 缺血性坏死(骨坏死;骨缺血性坏死;无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