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疾病 >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 正文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外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脂肪诱发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为一种相对较罕见的遗传性疾患,由脂蛋白脂酶或脂酶作用蛋白apo-Ⅱ功能障碍所致,引起乳糜微粒和VLDL甘油三酯从血中清除功能下降。

症状,体征和诊断

儿童和青年人疾病表现为胰腺炎的腹痛,带粉红色的黄色的脂肪沉积皮疹(黄色瘤),特别多见于受压部位及伸肌表面;还可表现为视网膜质斑及肝脾肿大。多脂肪饮食可使血循环的乳糜微粒积聚从而使症状,体征加重。

甘油三酯的显著升高可使血浆呈乳状样,乳糜微粒折射光产生乳状样,放置4℃24小时则在血浆中有一层乳油状物积聚,这层乳油状物覆盖在澄清的血浆上具有诊断价值。脂蛋白脂酶的活力在注射Ⅳ型肝素后不能恢复(肝素后的脂溶作用)。如乳油状物下的血浆是混浊的,则VLDL甘油三酯亦升高(见下文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预后和治疗

降低循环中乳糜微粒的目标是避免发生急性胰腺炎,进食脂肪食物后发生再发性腹痛常标志发生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出血性胰腺炎,因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由摄入脂肪所致,饮食中必须限制所有途径的脂肪摄入(不管是饱和脂肪酸还是不饱和脂肪酸),每天的热卡补充用20~40g的中等链(C12或更小)的甘油三酯,这些脂肪酸不能转变成乳糜微粒,但和白蛋白结合直接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肝脏。

相关文章
195-9 苯环己哌啶的应用
3-2 贲门失弛缓症
153-1 抗菌药物概述
25-7 慢性腹膜炎
153-6 其他抗菌药物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