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外科诊疗 > 普通外科疾病 > 正文
胆道蛔虫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胆道蛔虫病(普外),蛔虫进入胆总管、肝内胆管和胆囊引起急腹症统称为胆道蛔虫病,祖国医学称之为“厥”或“蛔厥”,国外于1765年已尸解发现。其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率与卫生条件有关,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约占胆道疾病8%-12%,少数地区占胆道疾病的首位,多发于青少年。解放后,由于多年来管水、管粪等卫生、防治工作的结果,发病率明显下降,在大城市医院已成为少见病。多数胆道蛔虫病,可通过中西医结合,以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排蛔,并驱除肠道蛔虫等手段可治愈。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考虑手术治疗。

症状表现:

1.儿童、青少年多见,常有驱蛔虫史。2.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间歇期宛如常人。3.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4.后期有胆管炎及各种并发症表现。5.腹肌软,仅有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病。 6.间歇期无体征。7.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

诊断依据:

1.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2.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多有增加。3.大便中查到蛔虫卵。4.B超示胆管内有蛔虫声象图。

治疗:

1.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排蛔,并驱除肠道蛔虫为主要目标。也可在内镜直视下取蛔虫。2.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3-4天无效且症状加重,有明显并发症,即行胆总管探查取虫,引流胆汁。胆囊坏疽者切除胆囊,胆道出血者可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术。有其他并发症时做相应处理。术中、术后均须考虑驱除肠道蛔虫,以防复发。

预防常识:

胆道蛔虫病常见,尤其是农村发病率更高。预防本病必须先要预防肠道蛔虫病。要全社会动员做好管水、管粪等卫生防治工作,积极宣传,每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洁之生菜果,防止病从口入。有肠道蛔虫症时,给予定期驱蛔治疗,如得了胆道蛔虫病,应遵医嘱彻底治疗,以免虫卵、虫体残骸在胆道内滞瘤导致胆结石。胆道蛔虫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多能治愈,如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并出现并发症者,可考虑手术切开胆管取蛔虫引流胆汁,和其他相应处理。现也有人主张采用内窥镜直视下取蛔虫。

相关文章
小儿胆道感染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
胆道蛔虫病
淋巴结-胆道综合征
胆道张力低下综合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