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寄生虫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人体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中文讲稿:医学原虫、阿米巴、贾第虫、毛滴虫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二篇  医学原虫

第五章  医学原虫概论

原虫是单细胞www.med126.com/zhicheng/动物。危害人类健康的原虫称之为医学原虫。

原虫的形态结构: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原虫的生理活动:原虫能够运动、摄食、增殖的阶段称之为滋养体。具有保护性囊壁,处于静止状态的阶段叫包囊。靠运动细胞器(鞭毛、纤毛和伪足)完成运动。以渗透、胞饮和吞噬的方式摄取营养。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的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原虫的分类:按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将原虫归属于:叶足纲、动鞭纲、动基裂纲和孢子纲。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溶组织内阿米巴呈全世界性分布。寄生虫在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结肠炎和肠外阿米巴病。此虫也叫痢疾阿米巴原虫。

一、形态

(1)滋养体 大小常在20-40μm。外质透明,内质颗粒状,从病灶中分离出的滋养体内质中常含有红细胞。借助伪足进行阿米巴运动。其细胞核为圆球形,核仁小居中央,核周染粒大小一致,排列均匀。

(2)包囊 圆球形,外被光滑囊壁,直径常在10-16μm,成熟包囊有4个核。未成熟包囊有1-2个核,常含有棍棒状的拟染色体和糖原泡。核的特点同滋养体。

  二、 生活史

1. 寄生部位:结肠

2.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或叫成熟包囊 

3. 感染方式及途径:通过水 食物,经口感染 

4. 基本生活史  包囊──滋养体──包囊,以二分裂法繁殖。

三、致病

1、致病机制:滋养体吸附于宿主肠上皮细胞,释放穿孔素,破坏宿主细胞膜,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引起肠壁溃疡,发生脓血便。滋养体可经血行到达肝、肺、脑等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典型的肠壁病变是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累及粘膜层,溃疡间的粘膜多正常。

2.临床表现

(1)肠阿米巴病

1)&n医学检验网bsp;急性阿米巴痢疾 典型表现是果样大便,日5-6次,量大有特殊腥臭味,伴右下腹疼痛、恶心、乏力和轻、中度发烧。

2) 慢性结肠炎腹部不适,大便规律改变,腹泻便秘交替。

(2)肠外阿米巴病:最常见的是阿米巴肝脓肿,还可有阿米巴肺脓肿脑脓肿、皮肤溃疡、阴道炎尿道炎

四、诊断

1、生理盐水涂片查滋养体是诊断肠阿米巴的常用方法,用于检出活动的滋养体,一般在稀便或脓血便中易于找到,但要注意:(1)送检要及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 (3)冬天要注意保温 (4)要取粪便的脓血部分  (5)应在服药取标本,并注意找夏科─雷登氏晶体。

2、碘液染色法:用于慢性患者和带虫者,以检查包囊为主。

五、流行与防治: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常见。在我国分布也很普遍,平均感染率为0.949%。该病的流行与卫生状况、生活水平和气候条件等有关。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甲硝米唑,商品名灭滴灵。对于带包囊者的治疗应用喹碘方等药物。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和改善卫生状况是预防阿米巴病的重要措施。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形态

滋养体 包囊

生活史

四核包囊(感染阶段),随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经口感染人体。滋养体寄生于人体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及胆囊。包囊形成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腹泻时滋养体也可排出。

致病

腹泻  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病人可有腹痛、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表现;水样便,恶臭,无脓血;儿童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影响发育。

胆囊炎或胆道炎  病人可有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肝肿大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致病机制:

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共生细菌;宿主机能状态。

特别强调机会致病,这与宿主的机能状态及生活环境有关。如,爱滋病病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胃切除病人及旅游者均易患此病。

四、诊断

1.粪检 生理盐水涂片法—成形粪便—查包囊 碘液染色涂片法—稀便—查滋养体

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 阳性率高于粪检,粪检多次阴性时用

五、流行与防治

高危人群:旅游者、同性恋者、胃切除及胃酸缺乏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儿童多于成人,夏秋季多于冬春季。

防治原则同痢疾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形态与生活史

只有滋养体期,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

寄生于女性阴道、尿道、男性尿道和前列腺等处。

致病

影响因素:

虫株毒力,有许多带虫者;

机会致病 阻道酸性环境的破坏

临床表现与体症:

阴部搔痒、白带增多,有臭味;严重时可有痛感;侵犯尿道时可有尿急、尿频及尿痛,有时还有血尿。阴道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脱落,白细胞浸润;白带增多,灰黄色,有时有脓液或为粉红色,为伴细菌感染所致,有气泡,有臭味。

男性感染多无症状,可引起前列腺炎;有新生儿经产道感染的报道。

诊断

标本:阴道分泌物;尿;前列腺液

方法:直接涂片法;染色法;培养法

四、流行与防治

以青年和中年女性多见。

属性传播疾病之一,也可通过公共卫生用具传播。

治疗用灭滴灵,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夫妻又方要同时治疗。

预防措施要注重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相关文章
 病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病理学科简介:病理学
 法医学授课教案:教案首页
 内科学图片库: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健康评估电子教材:临床血生化检查
 生理学作业习题:9 感觉器官的功能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