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二十四 细菌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实验二十四  细菌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原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的特异部位,产生系列DNA片段,这些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显示为不同的带谱,这些带谱就构成了各不同双链DNA的特征性“指纹(fingerprint)”。

【材料】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目前常用的有HindⅢ、BamH I、EcoRI、Past I、XhoI、PvuⅡ等,各种酶通常各有其最佳的工作条件,在商品说明书上均有详细介绍,包括酶的识别序列、最适反应条件、温度及贮存条件等参数,故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细菌DNA  按常规方法提取、纯化细菌DNA、琼脂糖、TAE或TBE电泳缓冲液。

3.电泳仪、水平电泳槽、252nm紫外灯。

【方法】

用电泳缓冲液将琼脂糖配制成所需浓度,加于水平玻璃板医学全.在线上制成凝胶,待凝固后在加样孔中加入经内切酶切割消化的DNA样品,电泳时电压2~5v/cm,电泳时间8~12min,电泳完毕后将凝胶浸于含0.5μg/ml溴乙锭的电泳缓冲液中染色30min,紫外灯照射下拍照。

【意义】

各种属细菌的酶切图谱有明显不同,同种不同型、甚至同型不同株的细菌也可能在图谱上显示其差异。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重复性、稳定性、敏感性均较好,且操作简便,可快速得到结果,因此在细菌的鉴定、分型及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应用较广。

相关文章
 生理学作业习题:第九章
 内科学参考文献
 外科手术学教学资源:普通外科小儿腹股沟斜
 病原生物学出版教材:高级医学微生物学(主编
 内科学作业习题:泌尿练习题
 核医学授课教案:内分泌系统教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