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教材:第八章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13 字体:

第八章  性心理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处于青年发展的中期,其身心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性机能的成熟和性心理走向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欲望的增强与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必然给大学生们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困扰和烦恼,要求他们去适应。对此,有的人能正确地认识和较好的应付,但有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调节,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甚至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分析大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特点,了解他们性心理困扰的表现和产生原因,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各种性心理发展的矛盾冲突和挫折,对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其表现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性心理是指与人类“性”有关的心理,它包括围绕性欲望、性冲动、性行为、性满足而产生的认知、情感、需要和经验等心理活动。性心理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也相当复杂,大学生的性心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既有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社会成熟与心理成熟已达较高水平,因而他们有了与自己倾慕的异性谈恋爱的心理需要,并常付之于行动。这个时期的异性交往有以下特点:①交往对象的特定性。在恋爱期,男女青少年已开始按照自己各心目中的偶像寻找“意中人”。她们追求特定的异性,并喜欢与之单独在一起活动,出现了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而带有“离群”色彩的心理倾向,这一特点在男性身上表现最为明显。②相互爱情的浪漫性。这一时期的男女青少年往往把恋爱看成为一种神秘的、奇妙的、难以理解的力量。对恋爱的浪漫态度,典型的表现就是“一见钟情”。这种浪漫的恋爱态度与关系稳定、坚固、和谐和以注重现实为特点的爱情是不同的。③感情交流的深刻性。与爱慕期两性交流比较隐晦含蓄和以试探的方式进行不同,在这一时期,两性间的感情交流较为直率、系统,并常以幽会的方式进行。④对爱恋对象的占有性。这一时期的男女青少年会产生对爱恋对象的占有欲,并出现毫不掩饰的嫉妒心理:对爱恋对象与自己的同性同学和朋友的接触十分不满,甚至疑神疑鬼;对自己的同性同学和朋友与自己爱恋对象的接触既尴尬万分,又十分愤恨。显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性欲意识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大学生属于青年中、后期,其性心理的发展处于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恋爱阶段。这时,他们的性意识已十分活跃,性冲动及需要很强烈,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已发育成成熟的男性和女性。但由于我国高校不鼓励大学生的恋爱,并严禁性行为,因此性的需要和禁忌成为一对矛盾,特别是在今天社会变革中,性道德观念的新旧交替,加剧了这对矛盾的对立和冲突,这使得大学生们的性心理困扰尤为突出。这种突出的矛盾在大学生性心理发展中是比较典型和特殊的。

二、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表现,在形式上与其他青少年的性心理活动表现是大致相同的,包括对性知识的渴望、对异性的幻想与追求、性欲望和性冲动的产生以及性行为等。

   (一)性意识活动

在青年期,性意识活动常见的有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

“常想到性问题”,通常是指在遇到有吸引力的异性时,想到对方或与自身的有关性的意念、裸体表象、性感部位及体验到自身的性冲动等;或是在读到与性有关的书刊文章时,产生对性的臆想、对自身生理性反应的感受、联想到对自己有吸引力的异性等。

“性幻想”,通常表现为在某特定因素的诱导下,“自编”、“自导”、“自演”与异性交往内容有关的联想。性幻想可导致生理上的性兴奋、性器官充血,也可偶尔出现性高潮,因此,性幻想是性冲动的发泄形式之一。

“性梦”,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梦中出现与性内容有关的梦境,一般认为与性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和睡眠中性器官受到内外刺激及潜意识的性本能活动有关。性梦中可以伴有男性遗精、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性兴奋现象。

人的性意识活动是从性启蒙后开始的,其内容的丰富和活动频度的增加在青年期达到高峰。所以,大学生中性意识活动表现频繁,也是符合人的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对这些性意识活动,许多同学是能够恰当应对的,对自己的心理行为活动没有构成不良的影响,这是属于正常的情况。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不能较好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意识活动,因而出现性意识困扰。有资料显示,大学生中出现性意识困扰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见表8-1)。

    表8-1  性意识困扰、心理冲突及其评价比率表(宋微涛等,1991)

   心理问题

男(48人)

女(60人)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性意识困扰

48

100

55

91.7

心理冲突(焦虑、不安)

33

66.6

43

71.7

自我评价

正常、好事

4

8.3

7

11.7

中性评价

25

52.1

33

55

有害

18

37.5

20

33.3

大学生的性意识困扰,会引起他们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出现焦虑、烦躁、厌恶及内心不安、恐怖、自责等不良情绪表现。少部分性意识困扰严重的同学,还会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忧郁、不愿与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交往,从而影响其学习和社会工作等,有的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性意识困扰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性无知

对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认识。在性发育基本成熟后,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和性生理的巨大变化,必然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出现性梦、性幻想、关注异性,或者产生接触异性的念头。若将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视为异常,自然会心情焦躁、丧失自信、产生自我否定的评价。

2、性罪恶、性yin秽观念

这个观念与我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保守观念相联系。多数大学生在中小学未受到系统的性科学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未给他们消除陈旧观念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所以,有些大学生对出现性的想法,就认为是“下流的”,这就不足为奇了。

3、性压抑的结果

大学生处在性心理发展的交往异性和恋爱期这两个阶段,本应通过适当的异性交往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但产生性意识困扰的学生大多都是人为地压抑了自己合理的需求。由于内心的自责、恐惧不安,而主动回避异性,更加重了焦虑、紧张、困惑和压抑。这种性压抑往往导致强迫性观念和神经衰弱,越想让自己不去想与“性”有关的内容,结果适得其反,以致心理失调,学习成绩下降。

可见,性意识活动是大学生性心理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意识活动,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很重要的。

(二)性行为活动

性意识的出现,必然会在行为方面反映出来。事实上,许多个体在童年、甚至幼年起就已经出现了性行为活动,只是当时的性行为尚带有简单模仿和好奇的性质而已。随着性生理、性心理的不断成熟,发生性行为的人数和性行为活动的频度也随之增多。

在大学生性行为活动状况回顾性调查中发现(宋微涛等,1991年),大学生中曾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占一定的比例。这些性行为包括手yin、抚弄性器官、游戏性性交、婚前性交等,其中以手yin的发生率最高。

手yin,又称自慰行为,是指用手或辅助工具刺激性器官,以获得性快感的行为。一般来说,发生手yin的高峰年龄段男生为13—15岁,女生为13—14岁,正值男女青春期。有资料显示,男青少年中有70—90%的人曾有过手yin,女青少年中30—60%有过手yin。可见,就统计学角度来看,手yin是个体性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能视之为异常行为。但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手yin过度,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则应给予关注。

一般来说,过度手yin的原因主要与性生理失调、遭受心理的压力和挫折、性知识缺乏和外界性刺激的诱惑等因素有关。过度手yin的危害性在于它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况,尤其是令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道德谴责”感,使其自卑,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人际交往,有的甚至产生社交恐惧症,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手yin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大学生边缘性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边缘性性行为,包括童年或少年期的游戏性性交、青春期及青年期的接吻、拥抱、抚弄性器官等。这些性行为,如果学生不能给予较好的控制和应对,则会导致心理的困扰和心灵的伤害。一些资料显示,有边缘性性行为的学生中,约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在事发当时就对其心理构成了严重困扰因素,如心理上的不安、烦恼、自卑、自责、恐惧等,都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产生了不良影响。有婚前性行为的学生中,在事发之后,心理上出现严重不安、自我否定、恐惧焦虑的男女学生均占82.2%,对该性行为持有害评价的男生占37.0%,女生占82.2%。可见,在大学阶段发生性交行为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心理影响严重、评价引发社会问题多的有害行为,应引起大学生的充分注意。

(三)异性交往与恋爱

大学生处在性心理发展的异性交往友谊期和恋爱期,渴望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或恋爱关系,这是很自然的,因此异性交往与恋爱也是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男女大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进行频繁的交往,彼此之间有好感,继而建立起友谊。这种与异性同学的友谊是值得珍视的。心理学家认为,正常的异性交往和友谊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学习进步,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例如,男女同学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在学习上得到异性同学的帮助;增强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等。

但是,异性交往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双边关系”的度,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比如,处理好友情和爱情的关系就是大学生常要面临的问题。自然,友情不等于爱情。虽然友情和爱情有共同的地方,如好感和给予,但它们也有明确的区别:其一,爱情以异性间的性爱为基础,是建立在男女双方间的一种崇高纯洁的情感;第二,爱情的目的和归宿是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第三,爱情是专一的,排他的,只能在一对男女之间形成特殊的感情。友情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友情和爱情也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大学生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尺度,否则就可能陷入不明确的异性关系中,影响双方的心理健康。

一般而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把握好“自然”和“适度”这两个原则。所谓自然原则,就是指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都要做到自然、大方,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

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如果是友谊,则在交往时其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而导致对方的误会。比如,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谈话中涉及到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尽量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于拘谨;交往的地方和场合宜公开性,交往的时间和频度要恰当,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如果出现对方误会的情况,则应向对方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切勿暧昧或拖泥带水。

恋爱是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另一种形式,我们将在第二节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节  大学生的爱情与婚恋观

随着性心理发展进入恋爱阶段,大学生们往往要面临着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爱情,它象春天绚丽夺目的花朵,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但是, 恋爱也可以是涩水苦果,给人带来无穷的痛苦。因此,懂得爱情、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善于处理恋爱中的各种烦恼和挫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人生话题。

一、大学生恋爱意识发展的阶段

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恋爱意识的萌芽阶段(包括朦胧期、探索期);二是恋爱意识的充分发展阶段(含定向期和选择期);三是恋爱意识的完善成熟阶段(含实践期和修正期)。这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青年大学生恋爱意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恋爱意识的萌芽阶段

  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阶段是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的。起初是恋爱意识的朦胧期,这是一个从对恋爱问题完全无意识向有一些零碎知觉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大约在初中二、三年级,一般年龄在13—14岁,属于青春期初期。

到了高中阶段,则是恋爱意识的探索期。这个时期恋爱问题已进入个体的意识领域,不但有恋爱的意向,而且有恋爱的思考,开始探讨爱情的真谛。然而,高中生由于背负高考前的重压,因此一般都无暇顾及恋爱问题,往往在毕业后进入大学或就业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

2、恋爱意识的充实阶段

进入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基本“就绪”,他们带着憧憬和追求,进入了恋爱发展的新阶段——充实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1)恋爱意识的定向期。如前所述,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在感性上的准备,还缺乏理性上的准备。而充实发展阶段定向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主观理性上完成这个准备。这种理性的准备,是大学生对生活、对感情体验的深化,心境有浮动的激情向稳定的理性发展,爱情在他们心中逐渐由奇幻走向质朴,由朦胧走向真实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主要标志是:

首先,择偶标准的系统化(全面考虑)和合理化(有现实可能性)。

其次,开始明确意识到“恋爱”与“社会责任、义务”等道德的关系。

第三,通过对恋爱的思考,明确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2)恋爱对象的理想选择期。当青年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完成了恋爱意识的准备时,就进入了恋爱对象的理想选择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头脑里构想出了一个“理想化”的异性对象,赋予这个理想形象以具体的内容,便构成内心择偶的标准。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流露出的“某个异性可以”,“某个异性不行”等理想对象选择的心理。

3、完成成熟阶段

经过恋爱意识的充分发展阶段,大学生的恋爱意识一般已经基本确立。但刚确立的恋爱意识,还没有经过恋爱实践的检验,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愿望和情感的左右。恋爱意识的进一步完善成熟,一般还要经过下面两个时期:

(1)恋爱实践期。这是指学生在一定恋爱意识的指导下,由恋爱问题的内心探索到恋爱行为的过程。大学生的恋爱实践有两种形式:

第一,直接实践——开始谈恋爱。

第二,间接实践——自己并实际并没有谈恋爱,但对此关心的程度不亚于已谈恋爱者,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有谈,而对恋爱中的许多现实问题比较了解,并以自己的“条件”去物色对象,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

大学生只有在恋爱实践中,才可能真正发现自己的恋爱意识与现实的差距。这些差距的缩小或消除是一个自我完成的过程,这就是恋爱的修正期。

    (2)恋爱意识的修正期。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一方面要重新审视自己原来初步的恋爱意识;另一方面要体察社会现实(包括恋爱对象)的可能性和要求,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在不断克服内心矛盾和冲突中修正自己的恋爱意识,并使之完善成熟。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当代大学生中恋爱意识完善成熟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较为成熟。形成了稳定的恋爱意识,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问题。第二种,部分成熟。恋爱意识尚处于初步确立时期,只有一部分成熟,因而对待恋爱问题缺乏明确认识,容易被感情驾驭。第三种,尚未成熟。对爱情缺乏认识,恋爱意识尚未确立,缺乏理智,因而对爱情问题容易受情感支配。

二、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男女大学生们生活在同一校园内,出现恋爱现象是自然的。那么,大学生的恋爱动因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发育成熟。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上的青年性生理发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恋爱欲望强烈,他们积极构思配偶对象的理想模式并尝试付诸实践。当遇到接近理想的异性同学时,便常寻找各种机会进行试探和追求。

2、情感需要。男女大学生都是经过十年寒窗之苦,奋力拼搏才进入大学校园的。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精神压力而被暂时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此时得以爆发,自我形象逐渐清晰,渴望情感需要的满足。而恋爱则是其情感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

3、从众心理。在高校中经常可发现一种现象,即同宿舍里的几个同学,一旦有人谈恋爱,其他人很快也开始谈恋爱,这是从众心理的表现。有些同学本来暂时没有谈恋爱的需要,如果没有其他同学的影响,可能不会那么快地萌发恋爱的念头,但是当看到身边的同学在谈恋爱,就激发起恋爱的意识和行为。

4、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社会上大男大女“老大难”的信息不时传到高校,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同学担心自己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也会加入大男大女的行列。尤其是女大学生,更担心自己“曲高和寡”,成为“孤家寡人”。一些家长也出于这种担心,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大学期间谈好对象以解除后顾之忧。这种外在压力对大学生恋爱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如淡化政治意识,回避社会问题,学习动力不足,甚至玩世不恭,一味追求享乐等,于是试图用谈情说爱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

6、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对外开放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海外影视、书籍等大众传媒中不乏有男女拥抱、接吻等镜头、它们猛烈冲击着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一些大学生受西方性文化观念的影响,视谈情说爱、婚前性行为是个人的自由。

7、引导失误。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都采取“既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模糊态度,缺乏必要的引导,其实这是一种消极回避的做法。由于校方态度含糊,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度,既然“不反对”,何乐而不“谈”呢?他们得不到必要而正确的引导,不知如何对待爱情,只有根据自然本能之需要,盲目地去谈,去尝试。

可见,从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角度来看,大学生恋爱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影响大学生谈恋爱的因素很多,而其中有的因素是消极的,因此对大学生的恋爱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在学习期间恋爱的利与弊,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大学生恋爱,除了具有一般青年恋爱过程中所具有的排他性、冲动性、强烈性、直觉性和依存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恋爱的浪漫色彩浓厚

大学生的恋爱,对爱慕之情、人生看法较多,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谈结婚、家庭等具体问题。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大学生恋爱的这种浪漫色彩,掩盖了理想和实际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因此,爱情缺乏挫折的磨练和必要的现实基础,比较脆弱,一旦遇到问题,容易破裂,这是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恋爱的自主性较强

大学生谈恋爱,都是自己作主,个性特点强,不信奉什么统一的模式。社会上的青年在明确恋人关系前,一般征求家人的意见;明确恋人关系后,双方家人来往密切,成人指导贯穿于各个环节。而大学生因离家住校独立生活,常常自己看准了对象就去追求,甚至确定关系后家长都不知道。

3、恋爱的盲目性较大

大学生把在校期间谈恋爱作为一种取得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或想作为一种消遣,千方百计想跟异性交往,但他们在与对方恋爱中究竟爱是什么、为什么爱都没有弄清楚。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谈了好几个,甚至互相攀比,看谁找的对象多,看谁的漂亮。

4、恋爱的公开性

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观念覆盖下的两性关系的幕帘被撩开。过去许多高校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因而,谈恋爱属于“地下活动”,恋爱双方不让其他同学知道,更不希望老师知道。现在,校方虽然没有明确赞同,但态度较过去宽松,大学生的恋爱活动便由地下转为公开。

    5、恋爱的情感随意性

现代大学生谈恋爱一扫传统的以含蓄、内在、深沉为美的形式,与之相反的是在公开场合下,手拉手,肩并肩,整日形影不离,甚至搂搂抱抱,招摇过市,致使旁人不得不退避三舍。有的同学甚至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偷吃禁果的男女同学并不罕见。这些不良行为不仅破坏了学校的学风,也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正常学习和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在众多的大学生恋爱中,不同的理想、信念、思想、人生观和心理素质,形成了不同的恋爱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慰藉型

    处在青春期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正值“心理断乳”时期,他们渴求社会与他人的理解,常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孤独。当周围的气氛不能满足这种心理需要时,有的学生往往以恋爱的方式向异性伸出求援之手。在外人看来,他们在谈情说爱,其实只不过是在寻找心理慰藉,以排除内心的孤独。

2、友情型

有的恋人原先是中学同学或同乡,本来就有感情基础,双方考上大学后,凭借天时地利发展恋爱关系。这种恋爱关系发展较稳定,成功率也较高。但也有的同乡同学,虽然长期交往,感情上却缺乏共鸣,尽管一方有些美意,但最终难以发展为爱情。这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处理爱情或友情与学习的关系。

3、理想型

这些同学往往缺乏冷静思考,对爱情充满理想色彩,一旦认定某个异性与自己理想中的偶像吻合,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并甘愿为之牺牲一切。这类同学把爱情理想化,情感比较脆弱,一旦遭受挫折便会非常痛苦,常易导致心理障碍。

4、志趣型

把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事业成功作为爱情基础。这种注重事业和精神生活的恋爱,恋爱双方道德高尚、互相尊重,行为端庄大方,感情热烈而举止文明,注重思想上的沟通,以和谐的精神生活和事业的共同追求为满足。这些同学一般能较好地处理好感情与学业的关系。

5、功利型

这是一种非常势利的实用主义恋爱类型。有的同学恋爱首先看的是对方的物质条件,或留城市的优势,或看中对方父母或亲戚的名利地位等。这类大学生往往基于利益关系而谈恋爱,在此之前已把对方算计得一清二楚,把爱情当作谋取功利的手段,没有真实的爱情可言。

6、情欲型

一些大学生受青春期性本能的驱使或受有性爱描写的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控制力较弱,进行模仿尝试,追求性刺激,以满足性欲望为目的与异性同学交往、恋爱。有的甚至把恋爱当作娱乐,逢场作戏,玩弄异性。这些学生只注重异性的外表,追求感官上的喻悦,而忽视或无视爱情内涵中应有的伦理因素。无疑,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恋爱类型。

(三)大学生的择偶心理特点

虽然有少数同学恋爱动机不纯,但大多数大学生的择偶心理是比较健康的。一般而言,大学生择偶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相似性原则。大学生择偶时,首先考虑的是那些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类似的人,如志趣、年龄、学历、家庭背景等。这是外部条件而言。

2、相同性原则。相同是指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以及对待爱情的认识和根本态度的一致。所谓“志同道合”,就是大学生择偶中所遵循的意愿。。

3、互补性原则。互补性主要是指个性品质方面的互补。如一个温柔怯弱的姑娘,就希望找一个可以信赖的刚强果断的男子汉。大量现实生活事例说明,恋人间个性的互补比个性相似、相同更和谐,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调查表明,大学生择偶观有以下一些具体表现:

第一,在选择对象时注重对方的品德和个性特点。一般把对方的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理想信念、诚实善良、正直等放在首位。同时,在个性方面也强调“性格上合得来”。通常,女大学生在选择对象时比较重才干,强调对方“有才能”,喜欢“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兴趣广泛、博学多才”的男性。男大学生则对女性的贤慧、温柔的特征要求较高。许多男大学生认为理想的对象是“贤妻良母”型,而不是“事业型”。这除了传统意识的影响外,主要是不少男生希望今后的妻子成为自己的“后勤部长”,实现“二保一”。

第二,在美的要求上比较高,尤其是男大学生对女性的外表美比较强调。不少男生要求女性“体态均匀”、“体形苗条”、“丰满”、“漂亮”、“谈吐自然大方”等。这一方面反映了青年对美有强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学生审美意识还存在表面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第三,对家庭社会条件也比较重视。一些大学生在择偶时,会考虑对方的籍贯、家庭地位及其经济状况等,希望“门当户对”。

针对以上恋爱心理特征,大学生要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利于恋爱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肯定和发扬;不利于恋爱关系健康发展的,则需要防止和矫正。

四、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恋爱挫折承受力和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等。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恋爱观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和道德关系的产物,是具有阶级性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斯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内容的重要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真正的爱情是人生中的伟大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人生意义。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3、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大学生在进入恋爱状态前,就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是主要依靠道德的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的。正因为如此,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形象。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二)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这些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如果所受到的挫折超过承受能力而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导,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爱情挫折承受力的方式之一是学习对挫折的“问题定向性应付”,即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应付挫折。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爱情虽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摆脱或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即在爱情受挫后,应该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一下原因,进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能战胜挫折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提高爱情挫折承受力的方式之二是学习对挫折的“情绪定向性应付”,即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解轻痛苦。如,应用合理化效应、让情感升华等。所谓合理化效应即“酸葡萄效应”,指对某些不能改变的挫折在认知上给予调整,将挫折归为对方的不是。正如狸得不到葡萄吃,就说“反正葡萄是酸的”,言意之下是反正那葡萄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别的食物。升华是指将挫折所产生的愤怒情绪、仇恨和敌意、自责或愧恨等消极情绪,都作一种积极的处理,将它们作一种高尚的表达。正如歌德因为得不到其初恋情人绿蒂的感情回报,而一度陷入了感情的危机,但他后来因此而写下了《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用文学的创作来表达其挫折的情感,使自己的情绪得以升华。 

(三)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

在大学生的恋爱中,有些不良的行为与社会要求格格不入,应该给予必要的矫正,如亲昵过度、三角恋爱、婚前性行为等。

1、亲昵过度

处于恋爱过程中的大学生,由于性心理的作用,与恋人有一些手拉手、搂抱、接吻等亲昵的举动,这是在性生理和心理本能的驱使下,爱的一种表达方式。然而,这种亲昵行为要适度,不能超过界限,否则会产生不少消极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双方还没有建立起感情的时候就一厢情愿地进行亲昵行为,引起对方的反感;也有的大学生采取粗俗的甚至野蛮的亲昵行为,与给人带来愉悦的高雅的亲昵需要形成极大的反差;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环境和场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招摇过市,极不文明。作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和控制好亲昵的“度”,做到文明恋爱。

2、三角恋爱

三角恋爱是指一个人同时与两个异性发展恋爱关系。三角恋爱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时有发生。所谓“普遍发展,培养重点”,是一种极不道德的恋爱行为,是对纯洁、专一性的爱情的亵渎。大学生在恋爱中必须防止三角恋爱的发生。如果得知对方在搞三角恋爱时,要冷静分析,帮助对方改正错误或果断地中止与对方的恋爱关系,切勿优柔寡断、痛苦烦恼而影响学习。

3、婚前性行为

热恋中的青年,当性爱的激情达到火热的境界时,会产生一种情感冲动,使情感突破理智的防线,容易发生性交行为。然而,婚前性行为是社会文明和校规校纪所不容许的,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的指责。而且,一旦发生性行为,当事双方都会因此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造成当时的心身痛苦(尤其是对女方),还会影响到以后的恋爱或婚姻。因此,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用理智制约情感,切忌为了想套住对方或尝试心理而发生婚前性行为。要防止婚前性行为,首先,要确立婚姻的责任感与恋爱的道德情操,对自己的恋人高度负责;其次,要从心理上筑起一道防线,牢牢把握住婚前婚后的界限;再次,要掌握好自己的言语举动,不要有过分的挑逗性的举止行为。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她冷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www.med126.com/wszg/”。只有用理智驾驭感情,把握住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第三节  性心理障碍的调适与辅导

性心理障碍是指性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失调和行为的紊乱与异常。大学生中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有异性恐惧症、恋爱受挫和性行为变态等。这些性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成熟,必须帮助他们认识性心理障碍的原因与表现,并给予自我调适的指导和心理咨询。

一、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障碍

(一)异性恐惧症

异性恐惧症在青年学生中是比较多见的。有人认为,这可能与我国长期封建道德禁锢有关。因为,羞耻心和对自我形象的格外关注是我们社会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羞耻心是产生对人恐惧症的社会心理基础”,所以,对异性的恐惧心理和这种社会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异性恐惧症属于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异性恐惧症患者一方面在异性面前感到异常的紧张和恐惧,另一方面,他们又有与异性接近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有的是鲜明地存在于意识之中,有的是以内驱形式埋藏于潜意识之中,由此带来的心理冲突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异性关系妄想等心理症状。具体来说, 异性恐惧症的主要症状有:在异性面前表现为赤面恐怖(面红耳赤)、视线恐怖(目光紧张、竭力回避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恐怖(面部肌肉紧张、表情不自然)。患者在异性面前总是神情紧张、心跳过速、目光呆滞、面颊发烧、口干舌燥、额头手心冒汗、语无伦次等。他们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害怕与异性目光接触,只要目光一接触就会出现其他各种伴随症状,内心感到紧张和恐惧,而且断定对方看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自身存在的“毛病”,于是焦虑情绪更加严重,恐惧心理愈加强烈。有时,对方的表情也会影响患者的感知、判断和情绪。例如,别人低头或走开时,患者会认为对方讨厌他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从而形成过敏性关系妄想。

异性恐惧症的形成是社会心理因素与个人自身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异性恐惧症大多初发于青春期,这段时期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但是,社会文化中的某些传统观念为这些自然愿望的实现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学校很少引导学生正常的异性交往,对学生异性的接触往往持排斥或压制的态度;家长在对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更是闪烁其辞,躲躲闪闪,甚至闭口不谈,百般回避。这些教育方式使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形成对异性的恐惧心理。

在个人因素方面,异性恐惧症患者往往性格内向,腼腆,孤僻,行为正派,规范,甚至有些刻板。许多患者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特殊经历,如在幼年时期偶然目睹父母的性生活,偶然看见过异性的生殖器;有的曾对某位异性产生向往和好感,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非议等。

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恐惧症。这种心理的异常有的从中学持续到大学,对个体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通常需要心理学专家的咨询辅导才能减轻和消除。

(二)恋爱受挫问题

恋爱受挫是指恋爱过程遭受到挫折。常见的恋爱受挫包括自我挫折、遭遇挫折、舆论挫折、家庭挫折和失恋等,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

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定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当事人的巨大挫折。它与舆论挫折和家庭挫折不同,后者的受挫对象是恋爱着的双方,事实上往往可因逆反心理反而加强了恋爱着双方的联盟。虽然恋爱双方有不同程度的挫折感,但因有爱情存在的欣慰感,所以苦恼中有温暖。失恋则不然,它失去了对方的爱情,而这种爱又是其他感情所不能替代的。对爱的绝望感和一时的孤独感、虚无感是失恋中常见的体验。如果在这严重应激的时期得到即时的支持和疏导,那么失恋者将会把痛苦升华,转向学习和工作之中;相反,则可能出现忧郁、自杀或报复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有学者根据失恋后的情绪行为表现,将失恋者归纳为下列几大类:

①理智型  这种人表现为在失恋后基本上仍是理智常态,对自己、对另一方都不采取加深心理伤害的行动。既不为自己被人抛弃而沉沦自弃,也不因对方不爱自己而视若仇人。“不成伴侣成朋友”是这种理智型的典型表现。

②升华型  这种人表现为在失恋后能把痛苦暂时避开,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上,努力工作,以事业的成功来替代失恋的痛苦。居里夫人曾以投身到物理学的研究中并取得巨大成就来对待失恋,就是这种类型的典范。

③自责型  这种人表现为失恋后把心理挫折的反应和行为指向自己,认为对方不爱自己肯定是自己的错或者是自己的长相、能力等方面太差所致。他们自艾自怨,消沉抑郁,觉得没有人会喜欢自己。这种自我价值的全盘否定令当事人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再活下去的意义,进而走向自杀。

④闭锁型  这种人表现在失恋后总是冥思苦想,不断分析失恋的原因并将这种失败归于自己的单纯和轻信,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因而使自己的感情从浪漫开放转而抑郁闭锁。特别是在以后再走向恋爱生活时,常常心有余悸,望而却步,不敢敞开心扉。

⑤逃避型  这种人在失恋后害怕面对现实,便采取逃避的方式应付之 。他们离开原来的恋人,离开产生恋爱或导致失恋的环境。然而,空间上的回避并不能改变现实,所以这种采取这种方式的失恋者并未真正从痛苦中解脱。

⑥报复型  这种人在失恋后把原来“狂热的爱”变成“狂热的恨”,他们不断地折磨对方,甚至采取不当的手段侵害对方,如破坏对方的名誉、毁坏对方的容貌,杀害对方等。

总之,失恋对青年人的打击是较大的,有的还会因此而精神失常。所以,对失恋者的支持与辅导是性心理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性变态

性变态包括性心理方面的变态和性行为方面的异常。凡不采取一般常人与异性接近或交媾方式,并且违反当时的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满足的行为,都称为性变态。性变态是与变态人格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心理障碍。具有性变态的人往往身心素质发生改变,它们寻求性的对象和满足性的方法与正常人不同,这是他们人格有缺陷的一面,但他们不一定具有变态人格的一般特征。大学生中常见的性变态有异装癖同性恋恋物癖等。

1、异装癖  异装癖是以穿着异性的衣服而得到性的满足的心理变态,男性居多。他们通常喜欢把自己从头到脚都打扮得象女性一样,包括内衣、长统丝袜、装饰品、化妆品等,然后对着镜子自我欣赏,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在穿着异性服装的同时,他们往往会出现性的兴奋,产生阴茎勃起并手yin。一般来说,大多数异装癖者都是异性恋者,他们确信自己的男性性别,穿着异性服装只是为了获得性的兴奋。他们会与异性结婚,但在妻子面前掩饰自己的这种癖好,也有少数患者说服妻子与自己合作,为自己提供女性服饰或者允许自己在性活动时着女性衣服。部分患者还会通过偷窃来获得女性的衣物。研究者发现,异装癖者的性染色体和性激素分泌并无异常,之所以形成异装癖,可能是由于正常的性发育受到阻滞,再加上条件性的学习而造成的。

2、同性恋  同性恋以同性为对象,从而获得性的兴奋与满足。同性恋形成的原因很复杂,精神病学家、社会学家、遗传学家对此各持一说。一般认为,除少数成因与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失调有关之外,大多数是幼年时性别角色认同发展不良所遗留下来的后果。同性恋大致可分三类:其一,真正的同性恋,也称完全性同性恋,对异性存有厌恶心理。其二,双性两具可恋的同性恋,即同性恋和异性恋兼具,但侧重于同性恋一方。其三,境遇性同性恋,由于环境、条件所致。如军营中的士兵、监狱中的囚犯、远航中的水手、男女分校中的学生等。同性恋是一种畸变,古今中外,不论任何文明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金赛的调查报告指出,在5300名成年白人男性中,有过同性恋经验的占37%,其中绝对同性恋占4%。我国虽无统计,但绝不是极个别现象,特别是近些年高校反映出的情况,说明同性恋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3、恋物癖  恋物癖是通过与异性穿戴或者佩戴过的物品的接触而引起性兴奋和满足的性心理变态。能够引起恋物癖患者性兴奋的物品有很多,例如有的患者所选择的物品多是直接接触异性体表的、具有特殊气味和摸起来能给予特殊感觉的,如女性的内衣裤、乳罩、头巾、丝袜等;有的患者则直接对异性身体的某一部位特别感兴趣,如头发、阴毛、手、脚或者耳朵等。但就每一个具体的患者而言,能够引起性兴奋的物品仅限几种。他们往往会花许多时间去收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有时甚至不惜用非法的手段(如偷窃等)去获得,并对获得的物品十分珍惜,会仔细珍藏并时常把玩。恋物癖一般起自青少年时期,几乎全是男性,而且大多数都是异性恋者。不过,他们常对性生活胆怯或者性功能低下,并且很少有攻击性行为。恋物癖者常因其变态行为而给自己造成许多麻烦与不幸,但却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常会感到极大的痛苦。关于恋物癖形成原因的理论很多,但均未得到证实,最大的可能还是正常的性发育受到阻滞,再加上性角色过程中不良的条件性学习所致。

二、性心理的自我调节

性生理、性心理的正常发展是学生走向人格成熟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心理活动并对自己已出现的性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和处理,是学生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性心理的自我调节主要有下面一些方法:

(一)正确认识,端正思想

了解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学生自我调节的重要基础,因为学生的许多性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与其不正确的认识密不可分的。具体而言,这些认识包括:

1、正确看待身体的变化,愉快地接纳自己的性身份。随着第一性征的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显现,男女青少年的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无须为此感到害怕与不安。相反,从古到今,男子的强壮勇敢、女子的美丽温柔是区别两性的一个“永恒的性质”,所以青少年应该为自己性特征的发育成熟而感到高兴。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性特征发育有很大的差别,青少年也不要过分地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担心。咨询中我们常发现有的同学为自己的体形太细、太柔弱或太肥胖而担心,有的同学为自己的乳房或阴茎太大或太小而担心,有的同学则为自己的月经或遗精过多或过少而担心。其实,这些担心都是无谓的,只要性特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则个人的内在美就起更为重要的作用。医学招聘网因此,愉快的接纳自己的性身份与性特征,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2、正确看待性意识活动,树立科学与健康的性意识观念。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应该科学地学习性生理、性心理的有关知识,了解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规律,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性幻想、性梦以及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的问题等表现。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些性意识活动是青春期性心理的正常反应,以消除因为性意识活动所带来的罪恶感、自卑感和种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让自己的性意识活动有适当的渲泄途径,如通过与异性同学的自然交往或与同性同学讨论有关的话题来让自己的性幻想有表达的机会,以免使自己陷入性幻想中不能自觉拔。

3、正确看待性冲动和自慰行为,确立顺其自然的坦然态度。由于受一些不正确观念的影响,在学生中仍有不少人认为手yin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很坏的”行为。即使有的人在理论上也知道手yin一种自慰行为,适度手yin并无害处,但在潜意识里仍认为它是有害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往往导致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其事,手yin是成年人很普遍的一种自限性性行为,它不仅没有那么多可怕的恶果,而且还存在一种自然的、生理的调节机制。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哈密尔顿认为的那样:“手yin这种行为是一种自我限定的功能,就象吃饭、喜欢某种体育运动或任何其他的自然功能一样。假如过度手yin,那么你的生殖区就会感到不舒服。如此而已。”当然,说适度的手yin无害,并不是说手yin是必须的,更不是说要手yin无度。我们所强调的是不要对手yin有犯罪感和恐怖心理。最好的准绳也许是:听其自然。

4、正确看待恋爱问题,明确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何看待恋爱问题、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是学生面临的人生一课。有的同学认为读书期间不应该谈恋爱,一旦喜欢上某异性或被某异性追求,就感到万分恐慌,不知所措;有的同学则认为可以谈恋爱,并大胆追求异性。我们认为,对大学生来说,顺其自然可以作为是否恋爱的准则,即如果对某异性产生了恋情,无需惊慌,只要认识到这是性心理的自然表现,并将这种情感给予积极的转化,则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但如果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而刻意去追求,甚至不顾一切地恋爱至上,则是不可取的。学习始终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这一点必须明确。

(二)积极引导,良好适应

在正确认识性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去顺应这种变化以达到良好的适应,是自我调节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1、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远大的理想。青春期的性生理发展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骚动,他们感到自己的性欲望和性冲动,但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要求他们必须给予控制,延缓性的满足,这令他们感到压抑和烦恼。但是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它可以通过注意力的转移和情感的升华来达到。因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远大的理想则是首要的,因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就可以使自己明确奋斗的目的和方向,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来达到所确立的目标。在这过程中,性心理的欲望及其带来的困扰成了个人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并会随自己的成功而变得理性和成熟。当然,不可将性心理的欲望看成是实现理想的绊脚石,而应该顺其自然,即使一些性幻想和其他性心理表现都无需惊慌,只要认识到这是正常反应并加以适当渲泄则可。

2、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心理紧张。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成熟,带来了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而这种紧张必须给予适当的渲泄才有利于心理健康。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满足与异性交往的需要,而且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体能和艺术的竞赛、野外活动等,有助于个体渲泄多余的能量,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放松。此外,参加集体活动,也有助于将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并从活动中增加自信,扩展视野,拓宽胸襟,增进心理健康。

3、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促进心理发展成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不断发展成熟,将风华正茂的青少年男女推向了两性交往的崭新的生活领域。自然,正常的异性交往将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对其以后的婚恋生活也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抑制、回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也为今后的成长设下障碍。因此,如何适当与异性交往,成为学生自我调节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与异性交往时,不妨遵循“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具体来说,应注意这样几点:①克服过分羞怯。与异性交往时要感情自然,仪态大方,不失常态,避免因为过分的羞怯而引起对方的误会。②真实坦诚。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相互信任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异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③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尽量回避或谨慎地应对;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于拘谨。在与某异性的长期交往中,更要把握好立场,亲密程度恰到好处。

(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性心理困扰是青少年学生常见的问题,因此了解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原因和表现,并能及早发现和给予积极的处理,这是学生自我调节的第三个方面。通常,性心理困扰的直接后果是自卑、自责和自我否定的倾向,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情绪,也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的效率。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存在性心理问题,则应及时处理。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

1、阅读有关书籍,修正自己错误的认识。性心理困扰与性知识缺乏有密切关系,因此,寻找一些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科普书籍来阅读,对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行为表现给予正确的了解,将有助于帮助自己消除误解,解除心理负担,进而避免自卑、自责的不良情绪。要强调的是:阅读有关书籍并不包括那些“黄色书刊”。因为青少年对性生理与性心理的许多错误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性心理困扰大多来自于这样一些不科学的、富有煽动性的书刊。事实上,yin秽书刊、色情影视录相带等对大学生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形成带来畸形冲击。所以,学生应选择健康、科学的性知识书刊来阅读。

2、找好友交谈,帮助自我认识。许多学生的性心理困扰源于对自己性身份、性幻想、性欲望、性冲动的害怕,他们以为只有自己才遇到这些困扰,因而担心、恐惧。如果自己的这种不安心情没有找人倾吐,而是压抑在心里,则会出现问题。相反,如果找好友交谈,一方面有助于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它会使你了解到原来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烦恼,因而心理会放松许多。通过与好友交流,还可以从他人处获得一些如何应付青春期烦恼的信息和经验,从而有助于自我的调节。

3、找专家心理咨询,消除心理困扰。有时,同学好友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是完全正确和适当的,而且对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关于失恋后的自贬心理、社交恐惧症、性心理变态等,也无法通过好友的交谈来解决问题。所以,向心理学专家请教更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心理学专家不仅只是帮助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还是能协助个体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咨询的意义更为深远。

三、性心理辅导

对性心理问题的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着重讨论对学生常见的一些性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原则、方法与技术。

(一)性心理辅导的目的与原则

性心理困扰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尽管表现有多种多样,但都是由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所带来的内心冲突所致。学生常为自己的性幻想、手yin问题、异性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婚前性行为等问题自责和不安。这种冲突对于那些道德观念强烈、自我要求严格的同学来说,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常常努力控制自己,试图不让自己“胡思乱想”,想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然而,越想把性意识和性冲动行为排斥在外,结果却是矛盾冲突越激化,心理的烦恼和自责更加强烈,于是各种不良情绪就产生了,有的导致强迫症、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所以,性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心理反应,缓解其内心的矛盾冲突,并用各种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减轻和消除其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促进性心理的正常发展和成熟。

性心理困扰的心理辅导同样遵循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即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以及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这里,尤其要强调保密性原则,因为性心理问题是一个极为私人化的问题,学生往往要鼓起很大勇气、而且是在对心理辅导员非常信任的情况下才会讲出来的。因此,心理辅导员应对学生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切忌将其问题作为谈笑的话题,否则就失去了作为心理辅导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其次,理解支持原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人,包括教师、家长甚至是心理辅导员自己,也可能对青少年的一些性心理反应如手yin行为、早恋现象等感到反感。这时,作为心理辅导员就必须注意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在辅导过程中表现处应有的理解和同感,否则就可能对来访的学生采取批评的态度,进而影响学生对心理辅导员的信任,那么,咨询辅导也就不可能有效。

(二)性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

性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矫正和系统脱敏疗法等。所谓支持性心理疗法,主要包括对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同感、对学生希望改善自己情绪并来咨询的动机和行动给予鼓励、向来访学生说明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其问题一定能够解决等。支持性心理疗法对稳定学生情绪,获得学生的信任以及增强其克服心理困扰的信心有很大作用。认知矫正是指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通过与之进行解释、辩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各种内心冲突,从而获得对问题的正确看法。此法对性心理困扰者是比较有效的。对一些因为性心理困扰而导致的神经症,如社交恐惧症,则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来处理。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的形式,具体地讨论性心理困扰的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

1、性意识困扰的心理辅导

某女 ,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自诉学习没兴趣,不愿意与人交往,心情烦恼而来寻求帮助。通过积极的支持保证和耐心的询问,当事人终于说出其真正来询的原由。原来当事人长期以来被一种她称之为“肛门痴”的毛病所困扰。当事人经常感到有个东西总是在她的肛门处乱钻,使她难以静心学习,也使得她害怕与人交往。为此她非常痛苦。进一步的询问,我们发现当事人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初中时期。初二时,当事人所在班里来了一为男实习老师,该老师长得比较英俊,讲课也生动易懂,令当事人很倾慕。慢慢地,当事人开始思恋该老师,不仅上课时目不转睛地注视老师,下课也总想与该老师交谈,甚至睡觉时也在想老师。每当该老师走到她身旁,她就心跳加快,难以平静地学习。同时,对自己这种思恋老师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当事人又感到很自责,认为自己简直思想太坏。于是,当事人努力控制自己,尽量不去注视和想念该老师。然而,越想控制自己,其结果却适得其反,为此当事人很烦恼,上课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以后,虽然实习老师已离去,但当事人的内心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到高中时,另一件事情加重了当事人的心理冲突。有一次,当事人和一位女同学在球场边看男同学打球,那女同学说她很不喜欢看到男生穿短裤,这时,当事人的眼睛就不自主地望向男生的下身。这举动令当事人很后怕,她觉得自己实在“太坏了”,此后,每当看见男生,她就努力不让自己去看对方。然而,越想控制自己,自己的眼睛却好像失控一样,偏要看向男生的下身。当事人非常惊慌,她开始想象自己周围有一堵墙,使自己无法看到男生。慢慢地,当事人又感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试图穿过这堵墙,最后就发展为所谓的“肛门痴”。考上大学后,当事人仍受困于这种“毛病”而无法自拔,故来咨询。

这个个案一方面渴望、幻想与异性交往、亲热,同时又自责、压抑自己的心理需要。我们在咨询时主要采用下列步骤和方法技术:

(1)消除顾虑,积极鼓励。当事人第一次来访时,情绪抑郁、消沉,也比较焦虑,但在咨询时,讲话却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只说自己学习没有兴趣,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也不想与人交往,但不愿再深谈。毫无疑问,当事人对咨询员还不太信任,有顾虑。对此,咨询员没有着急,一方面就对方来咨询、愿意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给予积极鼓励,另一方面再次向对方说明心理咨询的原则,尤其是强调保密性原则,以消除当事人的顾虑。同时,咨询员也向对方指出,咨询的目的的帮助来访者的自强自立,如果没有当事人的积极配合,咨询是不可能有效的。建议当事人回去想一想,下次再来咨询。

(2)认真倾听,积极同感。当事人第二次来咨询时,已不再犹豫,她讲出了自己患“肛门痴”的苦恼,并对此感到着急和伤心。咨询员在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安慰之后,慢慢引导当事人追溯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咨询员不仅注意听对方的述说,还要给予积极的同感,即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并将这种理解及时向对方传达。这样,当事人就会感到被理解、被尊重,更加信任咨询员,并能更加开放自己。在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咨询员还让当事人做了“16PF人格测验”,以了解其个性特点。

(3)分析问题,引导领悟。第三次咨询时,咨询员和当事人一起,共同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让对方领悟到心理困扰的原因在于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而冲突产生的关键又在于自己对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性心理反应的不正确认识。这时,咨询员还向对方介绍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针对性意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指出青少年出现性幻想是完全正常的,无须为了自责自罪。当事人听了之后,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咨询员进一步鼓励对方放下心理的沉重包袱,改变自己的不良暗示,如对自己说:“我不是坏女孩。我和其他女孩子一样,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我无须为此自责 ”。当事人表示回去后好好想想。

(4)再接再励,促进成长。第四次咨询时,当事人自述情绪好了许多,但对自己的“肛门痴”是否能消除还有些不放心。咨询员再次向其说明,所谓“肛门痴”只不过是心理冲突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冲突减轻消除了,症状才会消失,建议当事人对此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同时,咨询员还针对当事人性格比较内向的特点,建议对方多与同学交往,多关注外界事物和他人,这样有助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自己的成长。

通过上述咨询过程,该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放下了包袱,并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去,很快她的心理困扰得以消除。

2、手yin及其心理困扰的心理辅导

某男,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因害怕见人而来咨询。当事人走进咨询室时,带着一付墨眼镜,并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不敢将眼镜取下。原来当事人害怕别人见到他的眼睛,他认为他的眼睛“很邪恶”,有一道可怕的光,会令看见他眼睛的人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因此,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时间,甚至是睡眠时他都带着墨镜。通过耐心的询问,我们了解到该学生的问题与其过度手yin有关。当事人在中学时期,受一位邻居的唆使,看了一本黄色小说。当时他感到很刺激,很兴奋,并伴有强烈的性幻想和自慰行为。而后者的快感又强化了他对黄色书籍的渴望,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自己陷入过度手yin中不能自拔。同时,当事人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又感到自责自罪,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令他痛苦不已。到了大学后,当事人的内心冲突更加突出:越和女生接触交往,其性欲望和性冲动越强烈,手yin行为也越频繁,同时自我谴责也越强烈。慢慢地,当事人觉得自己太坏,而且感到别人能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他的内心深处。于是,不敢见人、对人恐惧的症状开始出现并越来越严重,最后发展为必须戴上墨镜才感到安心一点。

这个个案属于社交恐惧症,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无法控制的手yin欲望与自责自罪的极端矛盾冲突所致。咨询过程主要包括下列步骤和技术:

(1)认真倾听,积极同感。当事人曾到过其他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进行咨询,所以了解有关心理咨询的目的和原则。在咨询时,他能较为主动地讲出自己的心理困扰。这时,咨询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倾听,了解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尽量设身处地地对当事人的烦恼给予理解,尤其是对当事人的过度手yin行为,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这样,有助于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有助于减轻他的焦虑、自卑情绪。

(2)共同分析,引导领悟。通过与当事人一起分析其心理困扰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他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出现对人的恐惧,其根源在于过度手yin所带来的强烈的罪恶感。同时,向当事人讲解手yin行为是一种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有助于缓解性冲动所带来的紧张状态。当然,过度手yin有时可能会导致性器官的不适或并发一些炎症,过度的性兴奋也可能会导致人的精神疲劳,仅此而已。因此,当事人无需过于自责、自罪。对自己怕见人的症状,也不要太紧张,只要自己能够正确认识手yin问题,在内心深处不再排斥自己,不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坏家伙”,那么,对人的紧张恐惧就会有所减轻。

(3)系统脱敏,消除恐惧。在当事人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则可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来帮助他减轻和消除对人的恐惧症状。首先,是对当事人进行放松训练。通过暗示和自我暗示,让当事人全身肌肉放松,并认真体会人在放松时的那种安详、平静的舒适的感觉。并要求他每天坚持训练两次,慢慢掌握放松的技术。然后,和当事人一起,分析他对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恐惧心理和反应,并按恐惧的程度将恐惧的对象和情景进行由低到高的排序。最后,引导当事人按恐惧的等级,逐步进行想象。每当当事人在想象某个对象和情景中感到恐惧、出现恐怖反应时,则立即让他放松,并在放松状态下对自己说:“我无需紧张害怕,别人不会从我的眼睛里看到我的内心的,再说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我不过是有手yin行为,这不能表明我是一个坏人,否则,所有的男性都是坏人了”。在恐惧的症状缓解之后,继续让其想象,然后放松,直到对这一等级的情景不再恐惧为止。随后,逐步按等级进行系统脱敏。通过大约八周时间的训练,当事人的恐惧症状有所减轻。

(4)鼓励实践,巩固效果。在当事人的对人恐怖症状有所减轻之后,则鼓励他多与人交往。当事人开始时还是有些担心别人会注意他的眼睛,看出他的眼睛有异常,因而有些紧张。后来,要求他主动去问同学,了解同学有没有发现他的眼睛有异常。结果当事人鼓起勇气去问了几位同学之后,同学都说没有发现他的眼睛有什么问题,为此当事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担心是没有依据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此后,他放下了包袱,开始能够与人比较自然地交往了。

3、失恋的心理辅导

某男,大学二年级学生,因失恋而来咨询。当事人性格比较内向,缅腆,思想也比较单纯,但文学写作较好。半年前与某女生在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彼此有了好感,那女生积极主动地追求他,俩人建立了恋爱关系。当事人全身心地去爱对方,感到自己的性格也活跃起来,学习的劲头也比以前增强。他沉醉在俩人长久相爱的幸福想象中。然而,不到半年,那女生开始变心,以其兄不同意为由减少和他见面,最后提出与他分手。为此,当事人感到非常痛苦,他不能理解对方的变心,更感到爱情只不过是伤心的代词。他情绪变得抑郁、消沉,觉得干什么事都没有了动力和兴趣,经常一个人到处游荡,还常到学校的铁路边去看飞驰而过的列车,有时甚至想一死了之。后经同学开导而来咨询。

失恋是青年时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它所带来的痛苦是深沉而剧烈的。一般来说,失恋总要经过一个震雷似的轰击感、焦灼的痛苦燃烧感和烦躁不安到冲动平息的过程。前两个阶段是失恋的危险期,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只有闯过危险期,从失恋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才能使心理恢复平衡。咨询的主要过程是:

(1)认真倾听,引导渲泄。在失恋的痛苦阶段,通过向人倾吐,讲出自己的伤心、失落、自责自怨或委屈、愤愤不平等感受,有助于消除失恋所带来的心中郁结,使紧张的不良情绪能量得以渲泄。因此,咨询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倾听,引导当事人将心中的郁结尽量倾述;同时,通过咨询员的理解和真诚关心的态度,使当事人感到温暖和支持,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

(2)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当事人在失恋的打击下,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或是把失恋的原因完全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认为是自己不讨人喜欢、不吸引人所致,从而自责自怨,自暴自弃,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自杀;或者把失恋的原因完全归罪于对方,对此愤愤不平,产生怨恨对方甚至报负对方的心态,有个别人还出现伤人的行为。所以,咨询的第二步就是要和当事人一起,共同分析失恋的原因,帮助他重新看待两人的关系及分手的种种原因,避免出现认识和归因上的偏差。

(3)面对现实,正确适应。在当事人能够比较客观、冷静地看待失恋的原因之后,鼓励他面对现实,并给予积极的适应是很重要的。许多当事人在失恋后,总是不愿意接受现实,或者苦苦纠缠对方,让对方“给个说法”;或者久久困于失恋的打击中无法自拔。因此,咨询员要帮助当事人正视现实,尤其是要让他认识到事情已经发生了,是积极去适应、获得心理的平衡呢,还是永远困于此,使自己成为“爱情至上”的俘虏?这里,常用的技术是追问当事人:“那又怎么样?”使他能认识到恋爱虽然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事,但却不是唯一重要的事。同时,建议当事人积极自我调节,重振其鼓。比如,通过“合理化”的自我安慰、注意力的转移、情感的升华等途径来重拾自我,获得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失恋的心理辅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的咨询就会明显有效。咨询的重点在于让当事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正确认识他人的权利、正确认识恋爱在自己生命中的位置。同时,要鼓励当事人以宽容、无私的胸襟对待别人。

4、同性恋的心理辅导

在青年学生中,同性恋现象并非罕见。同性恋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基本上包括下列步骤:

(1)积极同感,消除顾虑。同性恋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及道德观念中,是不被接纳的一种性行为。所以来咨询的学生往往有很大的顾虑,他们害怕遭到歧视,害怕自己的事被泄漏,因此咨询过程中阻抗较大。为了消除当事人的顾虑,获得信任,咨询员的宽容、理解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初,一定要向当事人强调咨询的保密原则,同时要耐心地启发他讲出自己的心理困扰。作为咨询员,你可能不赞成同性恋,但应尊重当事人,尤其是当事人来寻求帮助,就说明他有希望改变的动机,因此,咨询过程中,咨询员都应给予认真的倾听,并尽量能够去理解当事人的烦恼和痛苦。

(2)共同分析,寻找原因。有的同性恋是由于早期的家庭教养不当所致,有的是由于不良的模仿学习所致,有的是由于正常的恋爱受挫所致,有的则是特殊的环境和受西方思想某些观念的影响所致。咨询中,了解当事人同性恋心理产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引导当事人领悟自己的问题所在是必要的。有的当事人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感到困惑,心理压力很大,甚至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怪人。因此,一旦明白其同性恋的原因后,有的人心理一下子轻松不少,自信心有所恢复,也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3)正视问题,行为矫正。在当事人明白自己同性恋的原因后,咨询员应和对方一起,讨论同性恋在我国国情下,将面对的各种压力,同时鼓励当事人树立信心,积极按照咨询员的指导意见进行行为的矫正。通常,对同性恋的处理是用行为疗法中的“厌恶治疗”来减弱当事人对同性的喜爱,同时用奖励的手段来增强当事人对异性的好感和兴趣。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的心理辅导,是一个非常个别化和技术化的过程,需要辅导员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必须依靠当事人的强烈改变的欲望和积极努力的配合。

(王玲)

 

  (null)

相关文章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三节 发热的时
 临床麻醉学作业习题
 临床麻醉学理论教案:第二十四章
 妇产科学在线手术:子宫手术——次全子宫切
 病理生理学教学日历:08-09学年第二学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