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生理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第一节 概述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第一节 概述

充足的血液灌注是体内细胞存活和组织器官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体内任何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不足都可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缺血的重要措施是及时恢复血液灌注。多数情况下,缺血组织、器官得到重新灌注后,其功能可以恢复,损伤的结构得以修复。有时,再灌注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www.med126.com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简称再灌注损伤(repeffusion injury)。

早在1955年Sewell报道,在结扎狗冠状动脉后,如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部分动物立即发生心室颤动而死亡。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证实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www.med126.com/zhicheng/可逆性损伤,包括爆发性水肿、组织结构崩解、收缩带形成和线粒体内磷酸钙颗粒形成。临床资料也显示,一些患者在冠状动脉痉挛解除或在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后,当缺血心肌重新获得血液时,反而发生心室颤动甚至死亡。1968年Ames报道脑再灌注损伤,1972年Flore报道肾脏再灌注损伤,1981年Greenberg介绍了肠再灌注损伤。事实上,机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如心、肝、肺、胰、肾、胃肠、脑和皮肤等都可以发生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可以发生在某一种器官,也可以同时发生在多个器官。

相关文章
 内科学授课教案:呼吸系统10间质性肺疾病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
 内科护理学授课讲义:帕金森病
 内科学图片库:间质性肺炎图片29
 流行病学参考文献
 口腔组织病理学拓展资源:第十章牙髓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