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社会心理学 > 正文
医学心理学-授课教案:第四章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30 字体:

教案首页

第 4次课  

课程名称

医学心理学

年级

04—05级

专业

  医学系本科

授课教师

杨贵英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人格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医学心理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版)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关于人格的相关概念

2、理解人格理论模型

3、了解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人格概述 多媒体讲授

2、人格理论 多媒体讲授

3、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多媒体讲授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 一、个体差异与性格

二、人格理论

教学难点:个体差异与性格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备注

  第四章  人格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人格概述(人性及其差异性)

一、效率差异与风格差异

1、活动效率差异主要是指能力与智力,它涉及处理事物。

2、活动风格差异主要讲人格。

二、风格差异的先天性与后天性

1、来自先天方面的差异属于气质差异,气质具有先天性。

气质:是由生理尤其是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属性,表现为行为的强度、反应的速度、活动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等行为的能力与时间方面的特点。

2、来自后天方面的差异属于性格差异,性格具有情境性。

性格:是指人的一贯的和稳定的心理特点、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或指个体对现实(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

人格——是指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的模式(内隐的以及外显的)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三、人格一词的来源

1、定义:人格(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面具”(persona)在心理学中也成为个性(individuality)

2、其它学科对人格的研究

(1)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对人格的探讨,是从人与外部世界(自然界、社会)关系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的。

(2)社会学:社会学也研究人格,研究个体社会化问题。但社会学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个体社会化的问题。

(3)伦理学:伦理学是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来研究人格的。

(4)法学:从法学上看,人格被认为包括两个基本内容:(1)享有法律地位的、并且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体;(2)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人。法律上有人格权的概念,即法律给予保护的,个人的人格不受侵犯的权利。

3、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

(1)吴伟士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

(2)卡默龙认为:“人格是交互结合的行为系统的动力组织。”

(3)肯卜夫将人格定义为:“中国卫生人才网人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有的那种习惯系统的综合”。

(4)陈仲庚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和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总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4、人格------适合于个体心理过程与状态的有组织的聚合体

(1)不包括作为“过程与状态”运作结果的外部行为,虽然我们只能通过这些行为来演绎推论出人格的性质及其存在。

(2)不包括这一行为对个体环境的影响,尽管该环境与其他人有一些关系。

(3)还排斥了那种关于个人的身体结构及其生理过程的人格概念。

由功能观出发,表述人格内容的结构

(4)人格的整体功能使个体能够产生种种行为方式,使其处在外部环境中能得到益处;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当此种获益行为是以最少的迟疑和最小的努力达到的,这种行为便能有效地发挥和履行。

5、人格的运作

(1)能对不同情境(situation)有充足的行为反应。社会成分(social component)

(2)把这些反应简化为惯性。

(3)(直接)产生那些已有的惯性反应。

人格整体的功能:认识 情绪 动机 自我

 四、质的差异与量的差异

  1、质的差异——指不同维度或结构的差异。

  2、量的差异——指同一维度或结构的内部差异。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人格理论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一个人,即他(她)是一个什么人;他(她)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他(她)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他(她)是健康的吗;他(她)会不会改变,如何帮助他(她)改变。

人格的实质和结构

人格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

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健康与改变问题

一、类型理论

   1.希波克拉底的人格类型说:

   他认为人体内含有四种基本的体液,每种体液与一个特定的气质类型(一种情绪和行为的模式)相对应。个体的人格是由体内何种体液占主导所决定的。希波克拉底将与人格气质对应的体液依据以下方案进行配置:

血液说: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

2.人格的体型类型说

  威廉•赛尔顿根据人的体型将人分为三种类型:

(1)内胚层型(胖、柔软、圆润):  放松的、喜欢吃东西且喜爱社交。

(2)中胚层型(肌肉发达、矩形身材、强壮):充满能量、有勇气以及过分自信倾向

(3)外胚层型(瘦长、虚弱):有头脑的、爱好艺术以及内向的,他们通常更多地考虑生活,而不是消耗或是仅仅执行它。

3.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强、不平衡型(兴奋型)——胆汁质

(2)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

(3)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

(4)弱型(抑郁型)——抑郁质

4.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威特金认为,人的活动中认识起重要作用,人是按认识来活动的。所以,按认识的两种基本方式可把人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人的认识是以其本人的存储信息为参照物,这是场独立型者。

另一种人的认识是以认识对象所处的客观场合为参照体系,这是场依存型者。

二、特质理论

   特质——是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1. 阿尔波特与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阿尔波特将特质看作人格的框架和个性的根源。据此理论,特质使行为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它们将一个人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联系并统一起来。

   特尔通过研究,他提出了人类人格的16因素,他将这16因素称为根源特质,因为他相信这16因素是表面行为的潜在根源,而这一根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格。

2.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艾森克根据人格测验的数据推出三个范围很广的维度:

(1)外向性(内源导向性的或外源导向性的)

(2)神经质(情绪稳定的或情绪不稳定的)

(3)精神质(善良的、体贴的或有攻击性的、反社会的)

3.五因素模型------五大人格因素

因  素

双 极 定 义

外向性

健谈的、精力充沛的、果断的/安静的、有保留的、害羞的

和悦性

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亲切的/冷淡的、好争吵的、残酷的

公正性

有组织的、负责的、谨慎的/马虎的、无效率的、不负责任的

情绪性

稳定的、冷静的、满足的/焦虑的、不稳定的、善怒无常的

创造性

有创造性的、聪明的、开放的/简单的、肤浅的、不聪明的

三、人格结构理论

1.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中,人格的差异是由于人们基本的驱力方式的不同引发的。

(1)本我——可以看做是原始驱动力的储存处,它非理性地运作着,它跟随冲动运动并追求即时的满足感,而不考虑所渴望的行为是否现实可行,被社会所认同。本我被快乐原则所支配,无节制地寻找满足感能随时被实现而不考虑其后果。

(2)超我——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储存处,包括从社会习得的道德态度。超我大致上和良心的概念相对应。超我也包括理想自我,这是一个人想让自己努力成为的样子。

(3)自我——是一个基于现实的自我方面,来调和本我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自我代表一个人关于生理和社会现实的观点,是他(她)关于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理性认识。

自我是受现实原则支配的,这种原则为快乐的需求提供现实的选择。当本我和超我产生矛盾后,自我会进行折衷来尽量满足两者需要。

2.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理论

中国人在评价自己的人格特点时,主要从7个方面来评价:

   第1个纬度:能力和才干

   第2个纬度:做事风格

   第3个纬度:道德品质(个体最重要的人格纬度)

   第4个纬度:人际关系特点

   第5个纬度:外向性

   第6个纬度:情绪稳定性

   第7个纬度:对待功利的基本态度

类型-特质理论帮助我们描述人,即初步认识一个人的特点;

生物学理论帮助我们从生理、遗传甚至进化的方向上去解释人的特征;

行为主义揭示了环境是如何塑造人的;

认知心理学则指出人的内在判断和评价会使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感受,做出不同的反应;

精神分析理论挖掘人的潜意识动机,探索了心理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免于心理疾病的方法;

人本主义则向我们呈现出健康生活的状态和途径,促使我们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实现人际之间的平等和关爱,进而走向自我实现的高峰。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对人格的影响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气质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而价值观、信念、性格等社会环境的印迹更加明显。

2、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3、佐证材料:分别寄养双生子的研究。

二、家庭因素

   家庭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上。

三、学校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人格有很大影响。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人格特征的相关

教养

态度

儿童的人格特征

意志

坚强

情绪

稳定

自发

努力

友好

态度

敌对

行为

信任

0.74

0.60

0.27

0.44

-0.40

民主

0.43

0.16

0www.med126.com/yaoshi/.36

0.33

-0.40

容忍

0.56

0.53

0.05

0.19

-0.10

严厉

-0.16

-0.08

-0.38

-0.38

0.40

教师的管教方式和学生的人格特征

管教方式

  学生的人格特征

民主的

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

专制的

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教师在场时毕恭毕敬、不在场时秩序混乱和缺乏自制性

放任的

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

四、心理社会因素

鲁宾斯坦认为,动机是人格的“建筑材料”,人格的形成是动机的泛化和定型化。

五、物理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气侯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六、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生理机制、遗传因素、文化背景、社会情景、进化渊源

七、个体的需求,心理与生理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第一动因

1、生理焦虑,如食物、睡眠、避痛、性的需要

2、心理需要: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情感反应、长久的安全感、好奇心的满足

3、从遗传学方面看,个体的生理上的确定性需求往往被视为主要的,心理需求是次要的。

4、就成人的行为动机来说,生理与心理需求似乎处于同一水平。(绝食示威;有人可以死于身体的酷刑,而不去背信弃义;美丽冻人)

多媒体、课堂讨论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幻灯片、动画

明确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

做一般性了解

掌握心理应激源的概念

了解

重点掌握心理反映

了解自我防御机制的原理

    本章节需要重点掌握人格的相关的概念、及主要的人格理论。了解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及怎样完善自己的人格。

1、你如何理解人格?

2、个体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格形成有何意义?

4、与人交往时,如何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相关文章
 医学微生物学授课讲稿:第二十七章 朊粒
 内科学图片库: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治疗
 外科学授课教案:3泌尿外科教案
 病理学授课教案: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电子教材:第四节 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腺病毒4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