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免疫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口腔修复学-电子教材:全口义齿实验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30 字体:
 <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二><实验二十三> 
<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六>
<实验二十七><实验二十八>
 ※<实验二十一>

实验二十一   全口义齿印模的制取和灌模

一、目的:练习取无牙颌功能印模的常用方法

二、器材:无牙颌托盘、印模材料、石膏、调拌刀、橡皮碗、小刀等。

三、步骤

取印模前,将椅子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患者头部微向后倾,张口时,下颌弓牙合平面成水平位,其高度与操作者的肘肩中间部相平。

(一)一次完成印模法

1、选择上下颌托盘

(1)上颌托盘:要求托盘的宽度比上颌牙嵴宽2-3mm,后部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及其连线,边缘之高度应离开粘膜转折约2mm,唇颊系带区留有切迹,以便取印模时肌功能修整。

(2)下颌托盘:托盘的宽度、高度和唇颊系带区留的切迹与上颌托盘相同,长度要求盖过磨牙后垫。

2、取印模

(1)取上颌印模,将调拌好的印模材料弄成团块状,放入上颌托盘中,托盘中部应堆得高些,以便材料能达腭顶。再将托盘旋转放入口内取印模。要求托盘柄对准中线,顺上后方向使其就位,然后用右手中指或中食二指加适当压力以保持稳定,在印模材料的可塑期内完成肌功能修整,即用手指轻轻牵引上唇向下内方向,牵引颊部肌肉向下前内方向。待印模材料完全硬性固后,从口内取出印模。

(2)取下颌印模:将调拌好的印模材料用调拌刀拌成条状置入下颌托盘中,旋转放入口内取印模,要求将托盘柄对准中线,在未使托盘就位之前,先让患者将舌抬起,同时以拇指由颏下给予支持,使托盘就位。在印模材料的可塑期内完成肌功能修整,即分别用手牵引下唇向上内方向,牵引颊部向上前内方向,并嘱病员将舌向前及左右转动。待印模材料硬固后,从口内取出印模。

(二)二次完成印模法

当遇到患者牙嵴过于低平或颌弓过大、过小,舌头特大等特殊情况,不能选择到适合的成品无牙颌托盘,可采用二次完成印模法,其方法如下:

1、制作个别托盘

(1)直接法:用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用小刀修整初印模的过长,过高边缘及托盘外面多余的印模材料,印模的组织面也适当削去一层,以此作为个别托盘。

(2)间接法

用初印模灌注成石膏模型,待石膏凝固后脱模,在石膏模型上用红蓝笔划出唇、颊及舌侧粘膜转折线,以及义齿后缘的界线。取一块大小合适的基托蜡片,烤软,按模型上所划界线作为基托外形,再取一块已于热水中软化的印模胶覆盖其上作为与蜡基托一样的外形,但要求其唇、颊及舌侧边缘应比蜡基托短约2-3mm,然后将弯制好的钢丝托盘柄加温后埋入印模胶内,从模型上取下,分离开蜡基托,即成个别托盘。同样,也可用基托板或自凝胶代替印模胶制作个别托盘。为了在取终印模时印模材料不与个别托盘分离,可在个别托盘边缘贴上一圈胶布或在托盘上钻一些小孔。

2、取终印模

(1)在印模上作后堤:嘱病人张口,发“啊”音,可见软腭硬性腭交界处之后有一颤动部分,其前缘恰在腭小凹之后,此颤动部分的颤动线,用龙胆紫作出它的标记,再将印模按原位放入口内,其标记便在印模后缘上。从口内取出之,再用宽约2-3mm,厚约1-1.5mm的软蜡条放置并粘固在颤动线印迹处,再将印模放回口内原来位置,向上加压,同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软蜡条则形成一凸出于印模组织面的后堤。

(2)在工作模上作后堤  

在工作模上,作连接两侧翼上颌切迹并通过腭小凹的连线,在此连线后约2mm处,用小刀切深约1-1.5mm切迹,沿此切迹向前轻轻刮去一层石膏,越向前越浅,直至后堤区前缘与所划线连续。

(三)灌注模型:与部分失牙印模的灌注相同

(四)脱模:与部分失牙的脱模相同。

5

※<实验二十二>

实习二十二  全口义齿的制作(一)

  确定颌位关系(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了解牙合托制作要求,掌握牙合托制作方法。

2.基本掌握颌位记录及转移的步骤和方法;加深对无牙颌颌位基础理论的理解。

[实习内容]

1.在上、下无牙颌工作模型上制作蜡(或塑料)基托及蜡牙合堤。

2.在仿生头颅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实习用品]  仿生头颅模型、韩氏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测量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基托蜡片、酒精灯、金属丝、蜡刀、工作刀、(电)蜡匙、小毛巾、牙合面导板等。

  [方法和步骤]

  1.确定基托范围  在上、下颌模型用红笔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唇、颊系带要让开,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后约2mm处的连线为准。

  下颌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后界盖过磨牙后垫前1/3或1/2。

  2.制作后堤区

  (1)对后堤区的要求:在模型上做一条凹陷的后堤沟。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

  (2)制作方法:从腭小凹后约2mm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如模型,刻入深度为:腭中缝两侧区2mm左右,翼上颌切迹区1mm左右,腭中缝区0.5mm左右。然后按不同部位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2mm,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1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以后界为最深处,向前逐渐变浅,刻成斜坡状。

3.制作基托(蜡或塑料)

(1)要求

1)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1.5—2mm。

2)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3)蜡基托容易变形,应埋入加强金属丝。

(2)制作方法

1)画好基托线,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入水中,浸透后取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2)准备增力丝:取两段长短适合的不锈钢丝,分别在上下颌模型牙嵴之舌侧,用技工钳将钢丝弯曲成颌弓弧形一致的形状,上颌后界另弯曲一根,要求与上颌腭弓后份弧形一致。弯曲好后,放置一旁备用。

3)制作上颌蜡基托:取一块比上颌长度稍大一些的基托蜡片,加热致软,放在已浸湿的模型上,自中心向外侧轻压蜡片,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按所划之界线用微热的小刀切除周围多余蜡片,再用镊子挟挟住增力丝烧热,并按放在蜡基托内。

4)制作下颌基托,取一块相当于于下颌长度的蜡片,其宽度以牙嵴之宽度而定,烤软后放于模型牙嵴顶上形成下颌基托,由舌侧向外轻压蜡片,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按所通界线切除周围多余的蜡片,同法放置增力丝。

5)试戴蜡基托:从模型上取下蜡基托,用烧热的蜡刀将边缘烫光滑后戴入口内,检查蜡基托唇颊,舌侧面及后缘伸展是否足够,边缘是否密合,再用食指轻压左右牙嵴处之基托,看有无松动,固位情况怎样,如一切合适,从口内取出放回模型上,否则应查出原因,设法改正,或重取印模。

(3)自凝塑料基托制作:将工作模型涂上分离剂,调拌适量自凝塑料,放置在模型上,厚约1.5—2mm,牙槽嵴顶部薄,边缘与唇、颊、舌沟密合一致、材料凝固后,取出磨光。

4.制作蜡牙合堤

(1)要求

1)宽度约8mm,前部可略窄;高度为前部7-8mm,后部5—6mm。

2)位置应在牙槽嵴顶,与牙槽嵴形状一致,牢固粘着在蜡基托上,表面应平整光滑。

3)长度上颌至上颌结节区,下颌应在磨牙后垫之前。

4)上、下颌牙合堤形状应相互协调,在咬合时应均匀广泛接触,上下牙合堤高度大致相等。

(2)制作方法

1)上颌牙合堤的形成,按上颌弓的长度取一块蜡片,烤软并折成宽约7-8mm,厚约8-10cm的蜡条,弯曲成弧,置于牙槽嵴顶区的或基托上,并用热蜡刀烫牙合堤边缘,使之与蜡基托紧密贴合,趁蜡牙合堤尚软时,立即置于玻璃板上轻压形成从前略斜向后上方的平面。

2)确定牙合堤平面:①将带牙合托的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上;②用牙合面导板确定牙合堤平面,前面与瞳孔连线平行,唇下约2mm,侧面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③根据上唇系带位置,在上颌蜡牙合堤唇面确定并画出中线。

5.确定、记录颌位关系

(1)确定垂直距离:将带蜡基托的下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上。用垂直距离测量尺测定下颌姿势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4mm的间隙,作为确定下牙合堤的高度。

   (2)制作下颌蜡牙合堤:根据已确定的垂直距离要求选择高度合适的软蜡条按要制作下颌蜡牙合堤。

(3)确定水平颌位方法

1)下颌后退接触位建牙合方法:哥特弓顶点。

2)肌力闭合道终点建牙合方法:患者端坐,肌放松,反复作自然张闭口运动,重复次数最多的位置即为所确定的颌位。

3)在仿生头颅模型上确定好水平颌位后,用回形针弯制4枚“U”形钉,后牙区蜡  牙合堤颊侧,靠近牙合堤平面插入上下牙合堤中,以固定上下牙合堤。

4、求垂直距离(指正中牙合位时面下1/3高度)将上颌托戴入病人口内,让病人自然闭口,在下颌处于生理何处状态时,用垂直距离尺测出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再减去2-4mm的息止牙合间隙,则可算出病人的垂直距离。 

5、下颌牙合堤的形成:其制作方法与上颌相同。但下牙合堤之高度可视颌间距离的大小而定。

6、咬蜡牙合:趁下牙合堤尚软,将下牙合托戴入口内,嘱病人作吞咽动作,或卷舌向上接唇软硬腭交界处,使下颌自然后退于正中牙合位咬住上下牙合堤,同时测量垂直距离,嘱病人缓慢用力咬,至刚好达到垂直距离为止。咬好蜡牙合后,用小刀刻划出正中线及口角线。 

7、校对垂直距离,从口内取出上下牙合托,戴回模型上,冷水冲洗后,用小刀修去多余的蜡,烫光滑,再戴入口内,嘱病人作正中咬合,观察病人面部外形是否匀称,协调,有无不适感。另外还可反复测量垂距离,观察上下牙合堤间有无息止牙合间隙及其大小。如有2-4mm的息止牙合间隙,表明垂直距离正确。 

8、校对正中牙合关系:嘱病人再按上述方法反复作正中咬合,若每次闭口时,上、下牙合堤上的正中线,口角线都对准,用手扪诊双侧颞肌,嚼肌时有明显收缩,则可认为正中 牙合关系已经求得。  

9、固定上下牙合托:嘱病人在正确的正中牙合位稳定不动,先用雕刀插入上下磨牙区牙合堤内,上下颊舌撬动,检查牙合托是活动,咬合是否紧密,若上下牙合堤不动,咬合也紧密,就用热蜡刀将上下牙合堤的蜡熔合在一起,待冷却后,将上下牙合托整体从口内取出,用冷水冲洗干净后,放回模型上。

(四)注意事项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位置是同时进行的。

二、转移牙合位关系(上牙合架)

(一)目的和要求:了解面弓及牙合架的构造,并练习运用面弓将上颌骨与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以使利用牙合架排列人工牙。

(二)器材:面弓、Hanau牙合架,已固定正中关系之牙合堤及石膏模,石膏及调拌用具,石膏刀,蜡条等。

(三)步骤

1、确定髁突的位置

选用钢笔由眼角至耳屏中点划一直线,在此直线距离耳屏前约12mm处作“+”记号,然后用手指扪此记号处,嘱病人大张口时,可扪得髁突向前下移动,当小张口时,可扪得髁突旋转,若旋转位置与所作记号一致,则证明此记号位即为髁突中心位置,否则应以扪得部位而定。

2、固定牙合叉于上牙合堤上

选择一个适合于上颌牙合堤大小的牙合叉,左手持戴有上下颌牙合托的模型,使牙合堤正中线向上,右手持烧热的牙合叉,自上而下对准中线,将牙合叉插入距离牙合面约3mm的上颌堤内,在插入牙合叉过程中,应使牙合叉两臂与牙合平面保持平行。

3、发放面弓

先固定面弓一侧的髁梁位置,并使髁梁内侧端接触于耳屏前已确定的“+”记号上。然后,取下面弓,调节双侧髁梁至两侧髁梁上所处的松紧是否合适,然后再固定之。

4、面弓与牙合叉的连接  

将已插好牙合叉的上下牙合堤戴入口内,嘱病人按颌位的记录咬合,再将牙合叉柄插入弓体固定内,然后调节弓体与牙合平面平行,同时检查髁梁与双侧髁突的接触情况,拧紧牙合叉固定夹上的螺钉,然后放松髁梁,将弓体连同牙合叉及牙合托自口内取出。、

5、上牙合架

1)准备牙合架

①将切针的上标志线与牙合架上臂上缘平行,下端位于切导盘中央,使牙合架下臂保持平行。

②将左右水平髁导斜度调节为25°,并将髁头固定在髁道前端。

③将左右侧向髁导斜度调节为15°,并固定之。

④调整切导盘至水平位置,并固定。

⑤固定架环,使其与颌体密合。

2)将上颌髁突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 

①将面弓两侧髁梁的内侧端套在牙合架两髁杆的末端,并使两侧髁梁刻度相等,并固定之。②调动面弓,使牙合堤上的正中线对准牙合架上的切针。、

③调节面弓下方的螺旋针,使牙合托平面的前缘与切针的下标志线在一平面上。

④安放上颌模型于上颌基托内,使其与基托紧密贴合,再调拌石膏,将上颌模型固定牙合架的上臂架环上,待石膏凝固后,取下面弓,将下颌模型安放于下颌基托内,将牙合架翻转,调拌石膏并堆于架环上,再将上臂翻转回原位,固定下颌模型于下臂上,注意检查下颌模型与基托是否密合,切针是否接触切导盘.待石膏凝固后,烧牙合叉柄,取下牙合叉。

6、确定髁道斜度

1)确定前伸髁道斜度  

①在牙合架上用小刀小心分开上下牙合堤,将上颌托戴入病人口内,再取宽约7-8mm,厚约4mm的蜡条,烤软,置于下颌堤上,戴入口内,嘱病人前伸约4-6mm,再轻轻咬合,要求上下牙合堤中线相对。待蜡冷却后,从口内取出上下牙合堤,即求得下颌前伸记录。

②将上下牙合托放置在牙合架上的模型上,然后将前伸记录准确固定在下颌堤上,放一侧固定髁球及髁导盘的螺旋针,并调节切导针离开切导盘。向前后移动髁导盘的螺旋针,直到所得下颌前伸记录印迹完成与上下牙合堤的牙合平面相互密合为止,再固定髁道盘的螺旋针,并查看髁导所指角度,此角度则代表病人该侧的髁导斜度,拧紧髁导盘的螺针同法调节另一侧。

③待两侧髁导斜度调节好后,取下记录蜡片,并使髁球回到正中牙合关系位。

2)确定侧向髁导斜度

是指记录下颌左右运动上下牙合堤的接触关系,可根据髁突水平前伸记录与侧向记录之间的一定相互关系,且此关系为一常数。由已知的前伸记录,便可代入公式算出侧向髁导斜度,公式为L=H/8+12L为侧向髁导斜度:H为前伸髁导斜度。

(四)注意事项

1、固定牙合叉于牙合堤内,术者左右手应有支点,并请其他同学协助。

2、上牙合架时,上下牙合托应与模型贴合,上下牙合堤应紧密咬合于正中关系位置。

3、面弓与牙合叉连接固定时,如面弓与瞳孔连线不平行或转移至牙合架后,牙合堤正中线与切针中线未对准,相差较大时,应重作上述步骤。

5

※<实验二十三>

实验二十三   金属人头模型颌位记录转移颌位关系

一、金属人头模型颌位记录

复习实验二十二,“记录颌位关系”一节,但因本实验系在金属人头模型上记录颌骨的位置关系,操作方法与示教的方法略有不同,现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简述如下:

1、作上颌牙合堤前,先将金属人头模型上的切针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作为垂直距离。

2、作上下牙合堤只要求其高度能平分颌间距离。

3、将作好的上牙合托放置在金属人头模型之上颌上,再将牙合堤尚软的下颌托放在金属人头模型下颌上,推下颌体向上,待下颌堤与上颌堤接触时,再加压,直至切针与导盘接触,就算完成颌骨位置记录。

二、转移颌位关系,参照实验二十二“转移颌位关系”一节。

5

※<实验二十四>

实验二十四   全口排牙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练习排列全口人工牙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二)器材

具有上下颌骨关系的牙合架,烫蜡用具,全口人工牙一副,小电机等。

(三)步骤和方法

1、排前牙

1)先用热蜡刀烫软上牙合堤前牙区之唇侧半,用小刀切除之,再用热蜡刀将需排牙处的蜡烫软,按每个前牙的正常位置排列,趁蜡尚软时纠正各牙的方向与位置,若蜡已变硬,可再用蜡刀烫软,仔细排列。一般可先排一侧的上中切牙,侧切牙,上单尖牙,同法再排另一侧。然后按此顺序排下前牙。

2)试戴前牙:按上、下前牙的关系位置及口腔的具体情况排完上下前牙后,放入病人口中试戴。检查后牙牙合堤区是否互相接触,前牙正中线是否与面部中线一致上前牙切端是否在正常的上唇下约2mm,上下前牙的唇舌向、近远中间倾斜度是否合适,牙的大小、颜色如何,以及前牙覆牙合与超牙合的大小。

3)确定切导斜度:口内试戴被认为符合要求后,再将上下牙合托放还于牙合架上,放松切导盘与髁头上螺丝钉,推上颌体后退至上、下前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后,再徐徐在上、下前牙接触的情况下滑回到正中牙合位。此时应同时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调节切导盘,使切导盘上的斜面与移动的三个前牙有接触,同时切导针与切导斜面也保持距离。这样,下前牙在上前牙舌面上水平方向与侧向滑动的角度就被转移到牙合架切导盘的斜面上,使上、下牙合托退回正中牙合关系,固定切导盘及髁头的螺钉。

2、排后牙

1)先将下牙合托从模型上取下,在下颌模型上,用红蓝铅笔尚牙嵴顶从前向后划一条线延伸到前、后缘,下牙合托放回模型上,根据模型边缘上延伸线,再在下牙合堤的牙合平面上刻划一条相当于下颌牙嵴顶所在位置的线,排上牙合后牙时,其舌尖则要求对准此线。

2)用小刀斜向颊侧削去一侧下牙合堤,再烫软排牙处的或蜡,按后牙应有的正常位置关系排于适宜部位,最后烫化周围的蜡,或者另行加蜡固定所排的后牙。同时将多余之蜡除去,一般排后牙的秩序为先排一侧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第一、第二磨牙,然后接正常牙合关系排同侧下颌第一磨攻(即使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咬牙合于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内),第二磨牙,第二双尖牙。最后排第一双尖牙,一侧排好后,同法排对侧后牙,排完牙后,放松固定髁球的螺丝钉,作前伸,侧面向咬合的调整。

3、试戴:  

在牙合架上调改咬牙合后,将人工牙的义齿、蜡型戴入患者口内嘱病人作正中咬合,检查口内之正中牙合关系与牙合架上的关系是否一致,垂直距离是否正确。面部是否丰满,患者也满意,可以从口内取下义齿蜡型放回模型上。

(四)注意事项

1、排牙有多种秩序,此处为其中一种。

2、在排下颌第一双尖牙时,若所剩位置不够,可适当磨去其近中面,或在排上颌第一双尖牙时,可在3、4之间稍留出一点间隙也可避免排下颌第一双尖牙出现位置不够的情况。

3、应按排牙的原理www.med126.com/jianyan/进行排牙,才有利义齿的固位及功能。

4、排牙时应注意髁导斜度,补偿曲线之曲度,切导斜度,牙尖余度和牙合平面等彼此间的和谐关系,使建立平稳咬合。

5、用热蜡刀烫蜡时,不可烫坏人工塑胶牙,蜡刀的温度也不要过高,而使蜡到处流动,若人工牙上流有蜡,应及时去除。


5

※<实验二十五>

实验二十五  蜡型形成和装盒(反装法)

(一)蜡型形成

学习蜡基托形成的因素

(二)器材

试戴后的蜡型义齿,牙合架,烫蜡用具,吹灯,小刀等。

(三)步骤和方法

1、将蜡型从模型上取下,对光检查基托的厚度,一般基托厚度约为1.5-2mm。基托边缘及缓冲区应稍厚点,但上、下颌义齿后界边级不宜厚,否则病人感觉不适。基托过厚的地方可用小刀削除一部分蜡,过薄则加蜡,使基托厚薄均匀,唇颊部基托的外形应成微凹面,上颌基托的颊面应向上向外,腭侧应向上向内,下颌基托的颊面应向下向外,舌面应向下向内,然后用蜡密封固定蜡型于模型上。

2、牙龈外形的刺成,用小刀去除牙颊部多余的蜡,但应留出1mm的凸出部,再用小刀于唇颊面牙间之牙龈处,刮成凹形,以成如天然牙之突度和长度的龈形,修整牙颈龈缘外形使之与牙面成45°角。

3、用吹灯吹光,吹光蜡基托,再以小刀轻轻刮去人工牙上的蜡,最后用酒精球擦净牙冠上的残留蜡。

(四)注意事项

1、加蜡过程中,切勿使排好牙相变化,蜡应遮盖牙颈至适宜程度。

2、用热蜡刀密封固定于模型上后,可再用烧热的小刀尖插入基托内,检查基托厚度是否适宜,同基托与模型不贴合,增加了基托的厚度,使基托厚等不均。

二、装盒

(一)目的和要求:学习全口义齿的装盒方法

(二)器材:全口义齿蜡型,石膏切刀或剪刀或模型修整机,模型盒,石膏及调拌用具,分离剂(肥皂水)、压榨器。

(三)步骤和方法

1、用小刀模型修整机修整下颌石膏模型至适宜大小及厚度,放入型盒下层内检查是否适合,要求蜡基托边缘应平齐下层型盒之边缘,牙的牙合面最高点应距型盒上层边缘约5mm。

2、将石膏模型浸湿,然后调拌石膏倒入型盒下层至其2/3的容积,再将浸湿的模型接原试放的位置放入型盒下层的石膏内,用石膏包埋模型,但蜡基托及人工牙应完全暴露,去除多余石膏。要求不要形成倒凹,待石膏凝固后,将表面用净水清洁之。再涂一薄层肥皂水于石膏表面上(不要涂在蜡型及人工牙上)套上型盒上层,调拌石膏从一侧倒入至满。同时,用另一手振动型盒。以免形成空气泡。最后盖好型合盖。


5

※<实验二十六>

实验二十六  去蜡、充塞、热处理

去蜡、充塞及热处理,其操作方法与部分经动义齿基本相同,去蜡时应特别注意人工牙有无松动脱落,若人工牙脱落,应待蜡去净再放回原位,涂分离剂,充塞塑胶及热处理。


5

※<实验二十七>

实验二十七  戴牙(临床示教)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全口义齿在戴入前后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及戴入后的修改。

(二)器材:

已完成的全口义齿,检查盘及器械、电机、大小轮形石、砂纸、咬合纸等。

(三)步骤和方法

1、检查未戴入全口义齿是否已打磨光滑,牙有无移位,基托的厚薄情况以及基托组织面内有无突超的小结节及小孔,并作适当磨改。

2、戴入义齿

1)戴入下颌义齿

戴入后,检查基托与口腔组织是否贴合。前后,左右有无翘动,基托边缘伸展情况,可按取印模时作肌功能修整的方法检查确定之,如边缘过长,唇颊系带处的切迹未缓冲够,义齿就易脱位,可将义齿取出用磨石适当磨改。如戴入后出现压痛,可以从口内取出义齿,用沙布擦干,并用棉签擦干压痛区的粘膜,用龙胆紫接触痛区,戴上义齿。则压痛区的颜色便印于相应的基托组织面,取出义齿用磨石磨除印色部分,直至病人感觉无痛。

2)戴入上颌义齿:

同法检查和修改。

3)戴入义齿时,如有恶心,则检查上颌义齿之后界是否伸展过长,若过长,应作适当磨改。

4)上下颌义齿均戴入口内时,按选磨接触点的原则调改咬合,建立正中颌时牙的正确尖窝锁结关系咬合平衡,咬合调改完毕后,将义齿依次用砂纸,湿砂将义齿高度磨光,然后给患者戴上。

3、戴好义齿后,鼓励病人克服初戴义齿时不习惯的困难,如有异物感、恶心,发音不清等,过一段时间,这些现象可逐渐消失。并建议病人在初戴时暂不用义齿进食。2-3月内复诊,修改后可练习吃软性食物。

5

※<实验二十八>

实验二十八   全口义齿垫底

一、目的

了解全口义齿垫底的方法

二、器材

废旧全口义齿,印模,自凝、热凝基托材料,型盒,石膏,磨头等。

三、方法

1、直接垫底法:将义齿基托组织面均匀磨除一层,滴下自凝单体溶解原有基托材料,并调拌适量自凝牙托粉至丝状后期,涂布于整个组织面,厚约2-3mm,待面团期时放入口内作正中咬合,去除多余塑胶,至弹性时将义齿取出,放入热水中浸泡数分钟后打磨抛光,重新试戴。

2、间接垫底法:将义齿基托组织面均匀磨除一层,调拌适量印模料放入组织面,以原义齿作为个别托盘放入口中作正中咬合,凝固后去除多余印模材料进行装盒,开盒后去掉组织面印模材料,滴上单体溶胀塑胶,调拌适量热凝基托材料至面团期充塞,热处理,开盒打磨抛光即可。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