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免疫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医学免疫学-电子教材:第二十三章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概述

一、 移植:应用自体或异体的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置换病变或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维持和重建机体的生理功能,这种治疗方法即移植。

二、 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原可刺激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组织抗原也可能刺激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从而诱发免疫应答,即为移植排斥反应。本质上属于免疫应答

三、移植涉及的学科及技术:  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组织配型技术、器官保存技术、外科手术。

四、移植分类: 根据移植物来源及遗传背景的不同----

1、自体移植   2、同系移植

3、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反应

4、异种移植----异种抗原、异种反应

 

第一节  同种异型排斥反应的机制

一、与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相关的因素

移植排斥反应发生与否及其强弱,取决于----

 1、 供、受者间MHC的差异程度

 2、受者的免疫系国家医学考试网统状态

 3、移植物的类型

 4、排斥反应防治措施

二、引起同种异型排斥反应的抗原( 移植抗原)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C):

人类移植中,供、受者之间的HLA型别的差异是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2、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

非MHC基因编码的多态性蛋白,表达于组织细胞表面,以肽www.med126.com/yishi/段的形式被MHC提呈。如表达于精子、表皮细胞及脑细胞表面的,由Y染色体基因编码的产物。

3其他参与排斥反应发生的抗原

1)人类ABO血型抗原: ABO抗原也分布与肝肾等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如供、受者ABO血型不和,可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2)组织特异性抗原:表达于某一组织、细胞或器官表面的,独立于HLA、ABO抗原之外的一类抗原系统。发生排斥反应的强度依次为:皮肤、肾、心、胰、肝。

三、同种异型排斥反应的细胞学及免疫学机理

1、针对移植物的细胞免疫机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同种异型排斥反应中起主要因素。  CD4+识别MHC-II:抗原,激活后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直接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帮助CD8+CTL的活化,产生细胞毒效应。

过路细胞(移植物内的APC)能激活CD4+T细胞,在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2、针对移植物的体液免疫机制:

    与细胞免疫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但不起重要作用。特例:若受者体内有预存抗体,则要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

3、NK 细胞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NK细胞的KIR不能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致NK细胞激活,参与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四、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

困惑:

1、移植物组织细胞仅表达MHC-I 分子,而不表达MHC-II分子,且不表达B7等协同刺激分子,如何激活受者的CD4+及CD8+细胞?

2、供者的MHC抗原不同于受者的MHC抗原,移植排斥反应如何跨越MHC限制性得以实现?

(一)直接识别

1、直接识别的概念与特点:

指受者T细胞可识别完整的同种异体MHC分子,而无需受者APC对同种异体MHC的处理,也无需自身MHC参与提呈。直接识别是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机制,特别是早期的急性排斥反应。

直接识别特点:

1)速度快:省略了APC的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

2)强度大:T细胞库中,识别自身MHC-外来抗原肽的细胞占1/1000~1/100000,而识别同种异型MHC分子的T细胞占1%~10%

2、直接识别机制

1)TCR识别抗原肽的分子基础:

   TCR识别的为MHC-抗原肽复合物(外来或自身抗原肽)。

2)TCR识别存在交叉反应性:

   TCR可以识别与其靶分子具有相似构象表位的分子复合物。

(二)间接识别机制及特点:

  指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经受者APC加工、处理,以受者MHC-II分子—抗原肽(即供者的MHC分子的免疫原性肽段)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的CD4+T细胞,使之活化。

   间接识别在急性排斥反应的中、晚期以及慢性排斥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

移植排斥反应包括

   1、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见于一般器官移植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 host reaction ,GVHR)

见于骨髓移植及其他细胞移植

一、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

 实质性器官移植后常见的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

1)时间:移植术后数分钟~数小时

2)机制:受者体内存在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天然Ab,与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的Ag结合,激活补体,致移植物急性坏死。如:ABO血型不和

2、急性排斥反应(Acuterejection)

1)时间:移植术后数天~2周

2)机制:与机体针对普通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同。

3)过程:移植物血管与受者血管接通

供者的APC进入受者淋巴组织 激活受者

有关CD4+T细胞 辅助CD8+CTL活化

4)损伤组织的效应机制

A、 CTL的细胞毒作用:直接识别杀伤移植物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实质细胞。

B、Th1的致炎作用: 通过分泌IL-2、IFN、TNF等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移植物组织损伤。

C、体液免疫效应:发生于急性排斥反应的后期,抗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Ab及抗同种异型抗原Ab产生,与相应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致移植物组织、血管损坏。

3、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

时间:移植术后数月~数年

特征:移植物组织结构损伤、纤维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是导致移植物不能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

机制:尚不确切,可能-----

1)免疫因素:反复发作的急性排斥反应致组织、血管的损伤;IV型超敏反应致平滑肌生长因子增加。

2)非免疫因素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1、机制:移植物中的T细胞识别受者的组织抗原而发生的排斥反应,激活的T细胞游便全身。

2、临床特征:皮肤、肝脏、肠道上皮细胞坏死,甚至死亡。发生后难以逆转。见于骨髓移植,胸腺、脾脏移植。

3、发生的前提:

1)供受者HLA不和。

2)移植物中有相当数量的成熟T细胞。

3)受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

 

第三节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防治

防治原则:

1、选择与受者HLA相配的供体器官或组织,降低排斥反应的强度,提高长期存活率。

2、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受者体内的免疫应答程度。

3、诱导受者产生针对供者抗原的免疫耐受。

一、选择与受者组织型别相配的供体

1、ABO血型相配:ABO血型抗原分布广泛,必须一致。

2、HLA抗原配型:

1)HLA I类基因:HLA-A、HLA-B尽可能相配(4/4或3/4)。HLA-C影响较小。

2)HLA II类基因:HLA-DR的配合极其重要。可能表达某一种HLA-DR分子的受者体内不存在抗此类HLA-DR分子的T细胞克隆。

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已成为经过移植术的患者的常规用药。

   主要目的:抑制T细胞的功能

   策略:抗代谢、相对选择性抑制、针对T细胞表面分子的Ab等

防治移植排斥的常用药物及其机制

三、诱导移植耐受

诱导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防治排斥反应的最佳方案。

1、大剂量为受者输入供者的可溶性MHC分子或多态区合成多肽,阻断TCR的识别而诱导相应T细胞的免疫耐受。

2、给受者输入大剂量CDLA-4,阻断B7与CD28的结合,致T细胞无能。

3、阻断CD40与CD40L、CD2与LFA3等的结合,致T细胞无能。

第四节 与移植免疫学相关的其他领域

一、异种移植

1、超急性排斥反应:人体内有针对远缘动物细胞表面多糖分子的天然抗体。

2、急性排斥反应:较强,机理与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相同。

二、组织工程:包括生物材料及移植细胞

相关文章
 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授课教案:循环免疫复合物
 生理学实验指导:动脉血压的调节
 口腔内科学教学方法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三节 异位妊娠
 技能学实验中心书面及多媒体教材:第十一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一节  外阴肿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