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生理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七年制本科各专业教学大纲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病 理 生 理 学 教 学 大 纲

(七年制)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要求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论讲授部分

重点讲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变化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

详细讲解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疾病概论,细胞与分子病理生理学,基本病理过程,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

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及与临床密切的关系。

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史。

 学时安排

讲课1学时。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熟悉疾病,病理过程及病因的概念,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理论讲授部分

详细讲解疾病的概念,病理过程的概念。

详细讲解病因的概念,疾病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介绍病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

详细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内稳态的紊乱,因果转化及损伤抗损伤。

一般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及疾病的转归,其中重点介绍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标准及其采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

学时安排

   讲课1学时。

  第三章 基因突变与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一般特征、类型。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分子病的概念和分类、遗传性蛋白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遗传性酶分子缺陷发生的分子机制、受体缺陷病和膜转运障碍的概念。

理论讲授部分

  重点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一般特征、类型。

   一般介绍基因突变的原因、分子病的概念和分类。

   一般讲解遗传性蛋白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遗传性酶分子缺陷发生的分子机制。

   一般讲解受体缺陷病和膜转运障碍的概念。受体缺陷病和膜转运障碍的概念。

学时安排:

  讲课2学时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调控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概念及特征。掌握细胞周期的调控环节、分子机制及调控障碍与疾病的关系。掌握细胞分化的调控及调控障碍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细胞凋亡过程及相关因素,掌握凋亡调控机制及调控障碍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理论讲授部分

详细讲解细胞增殖概念、分期及特征。

详细讲解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细胞周期自身调控:细胞周期素在细胞周期不同时相进行合成和降解、CDK磷酸化和去磷酸化、CDI及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调控作用;细胞外信号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详细讲解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

重点讲解细胞周期调控障碍与疾病。

介绍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特征。详细介绍分化调控及其障碍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介绍细胞凋亡的概念及与坏死的区别。

一般介绍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

   详细介绍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调控、基因调控及半胱天冬蛋白酶的作用。

详细介绍凋亡调控障碍与疾病。

学时安排

讲课学时4学时。

第六章 自由基与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自由基的概念、生物体中的主要自由基(氧中心自由基、氮中心自由基、半醌类自由基)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掌握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及机体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了解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理论讲授部分

  详细讲解自由基的概念。

   详细讲解氧中心自由基、氮中心自由基、半醌类自由基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

   详细讲解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及机体的抗氧化防御机制。

   一般讲解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学时安排:

  讲课2学时

第七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掌握 水、电解质的代谢及其调节。掌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理论讲授部分

一、正常的水、电解质代谢及调节

详细讲解水、电解质代谢及其调节:体液的分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体液间电解质的交换。水的功能,水平衡的调节。电解质平衡及体液总量和渗透压的调节。

二、水、钠代谢障碍

低钠血症

详细讲解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概念,原因及对肌体的影响。

详细讲解细胞外液增多和正常的低钠血症(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血钠正常

详细讲解血钠正常的细胞外液量增多(即水肿)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高钠血症

详细讲解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般讲解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钾代谢紊乱

详细介绍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在对肌体的影响中,重点介绍对心脏的影响。

详细介绍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课:

高血钾对心电图的影响。

学时安排

讲课6学时,实验课4学时。

   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掌握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为正确处理酸碱平衡紊乱奠定基础。

理论讲授部分

一、  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般介绍酸与碱的概念,酸与碱的来源,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二、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及其意义

重点讲解PH、PCO2、 CO2C.P.、 AB,SB、  BB、  BE、  AG的概念和意义。

三、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1、  代谢性酸中毒

详细讲解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机体的调节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2、  呼吸性酸中毒

详细介绍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机体的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

3、  代谢性碱中毒

详细介绍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机体的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

www.med126.com/Article/4、  呼吸性碱中毒

详细介绍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机体的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

四、  混和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般介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类型。

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

第九章 缺氧

目的要求

   掌握缺氧的概念、类型和发病机制;掌握各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掌握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了解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理解氧疗的理论基础。

理论讲授部分

  详细讲解缺氧的概念、类型和发病机制。

  详细讲解各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

  详细讲解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般介绍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一般介绍氧疗的理论基础。

实验部分

掌握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上述缺氧动物的一般情况、血液颜色、呼吸、活动情况的变化

学时安排

理论2学时,实验3学时

第十章 发热

目的要求

   掌握发热的概念、发病机制;掌握发热时功能和代谢变化。了解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理解发热的利与弊及发热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理论讲授部分

   重点介绍发热的概念。

   详细讲解发热的发生机制。

   重点介绍发热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般介绍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一般讲解发热的利与弊及发热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时安排:

讲课2学时

第十一章 应激

目的要求

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原、应激的全身性反应、急性期反应、应激的细胞反应、以及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理论讲授部分

一般讲解应激的概念: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应激原及种类。

重点讲解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与急性期反应其中包括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基本组成单元,主要中枢效应和外周效应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联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基本组成单元,中枢效应和外周效应对机体有利和不利影响;急性期反应中蛋白的生成与作用;应激的细胞反应及生物学意义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

详细讲解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应激时代谢的特点是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代谢率升高;功能变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等变化。

学时安排

讲课2学时

第十二章 休克

目的要求

  掌握休克的概念、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掌握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细胞代谢障碍、细胞的损伤与凋亡;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及其发病机制;了解休克的原因和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理论讲授部分

  重点介绍休克的概念。

  详细讲解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详细讲解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细胞的损伤与凋亡等变化。

  详细讲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

  详细讲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及其发病机制。

  一般介绍休克的原因和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实验部分

失血性休克

掌握家颈部和股部血管的分离方法。学会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股动脉及气管插管方法。熟悉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学会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

学时安排:

4学时,实验4学时

第十四章 心血管病理生理

 

目的要求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病因学、发病机理,机体的适应代偿反应及主要机能代谢变化。了解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理论讲授部分

重点讲解概念与始动环节。

详细讲解心脏泵血功能损害的适应和代偿机制:动用泵功能储备;增加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率加快。心室重塑:心肌肥大心肌细胞表型改变、非心肌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改建、心室重塑的机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及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外周组织对低灌注的适应。

重点讲解心肌收缩能力降低的机制(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及细胞、组织和心室水平的结构变化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细胞钙转运及其调控异常)。

重点讲解舒张性能降低的机制(心肌的主动松弛异常、心肌的顺应性降低的机制)。

    重点讲解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低排出量综合征、静脉淤血综合征。

一般介绍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改善心脏的舒缩功能,减轻负荷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调整神经-内分泌活动及干预心室重塑、替代或部分替代严重衰竭的心脏。

 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

第十五章 肺病理生理

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衰竭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呼吸衰竭时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为临床认识和防治呼吸衰竭打下理论基础。熟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理论讲授部分

  重点讲解呼吸衰竭的概念;I型呼吸衰竭与II型呼吸衰竭的区别。

  详细讲解发病机理: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原因及其在呼吸衰竭发生中的作用。

  重点讲解呼吸衰竭时主要机能及代谢的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及其机制,循环系统的变化,其中主要是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右心衰竭的机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重点突出CO2[start1] 醉、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生机制,肾功能的变化、胃肠变化。

详细讲解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一般介绍防治原则。

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

第十六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了解维持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基本要素。掌握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概念。重点掌握血浆成分改变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机制。掌握血细胞异常导致止、凝血障碍的机制。了解血管止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与机制。重点掌握DIC的概念和发病机理。了解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了解血细胞异常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机制,了解血管的止血功能、VEC损伤的原因,了解DIC的分期、分型及防治原则。

理论讲授部分

重点讲解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概念、血浆成分改变的概念、DIC的概念。

重点讲解血浆凝血因子异常、血浆抗凝因子异常、纤维功能异常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机制;血小板异常导致止、凝血障碍的机制;VEC损伤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血管止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与机制;DIC的发病机理。

详细讲解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般介绍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血小板活化在血栓中的作用;血细胞异常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机制;血管的止血功能、VEC损伤的原因;DIC的分期、分型及防治原则。

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

第十七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目的要求

了解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掌握其发生机制。了解肝脏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重点掌握肝细胞功能障碍导致低血糖的机制,肝枯否细胞清除异物的机制,肝枯否细胞引起肝细胞损害和肝功能障碍的机制。了解肝功能衰竭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响,重点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较公认的几个学说,了解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掌握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理论讲授部分

一般介绍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重点讲解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一般讲解肝脏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重点讲解肝细胞功能障碍导致低血糖的机制。

重点讲解肝枯否细胞清除异物的机制,肝枯否细胞引起肝细胞损害和肝功能障碍的机制。

一般介绍肝脏功能衰竭:了解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重点讲解肝性脑病:了解分类,掌握发病机理中较公认的几个学说(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

了解诱发因素和防治原则。

重点介绍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www.med126.com/shouyi/实验部分

实验性氨中毒:掌握氨中毒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理解肝脏对氨的解毒作用和氨对中枢神经的毒性作用。

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实验4学时。

第十八章 肾脏病理生理学

目的要求

了解肾功能障碍的原因,理解肾功能障碍的基本表现。理解肾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及发病过程中各期的机能代谢变化。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及发病过程中机能代谢的变化。了解尿毒症的概念及主要临床表现。

理论讲授部分

一.概述

一般介绍肾功能障碍的原因。

详细讲解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基本表现和肾小管功能障碍的基本表现。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点讲解概念、病因和分类: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

性肾功能衰竭。

详细讲解发病机理:肾血管因素-肾血管收缩、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肾血管内凝血;肾小球因素-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管因素-肾小管阻塞、肾小管内液反漏、管-球反馈作用;上述因素使尿量改变的同时必然引起内环境的紊乱。

重点讲解发病过程中各期的机能代谢变化;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少尿期的表现及其发生机理;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理,多尿期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动态变化;恢复期-尿量和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了解防治原则。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

重点讲解概念。

一般介绍病因和发病过程:常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等。发病过程分四个阶段:肾储备能力降低阶段、肾功能不全阶段、肾功能衰竭阶段和尿毒症阶段。

详细讲解发病机理:健存肾单位学说、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重点讲解机能代谢变化:尿的变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氮质血症、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出血倾向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四.尿毒症

重点讲解概念。

一般介绍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消化统功能障碍、心血管统功能障碍、呼吸统功能障碍、内分泌统功能障碍、皮肤变化、物质代谢障碍及其发生机理。

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


 [start1]

相关文章
 医学微生物学授课讲稿:第十九章 衣原体
 妇产科学在线手术:毁胎术——穿颅术
 人体解剖学授课教案:理论授课教案动脉
 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实验指导:新生儿与新生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八节 绝经后出血
 电子教材:第一节 视功能检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