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临床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需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治疗的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不良反应;临床护理路径
在临床上,小儿患者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治疗过程比较容易哭闹,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得不到患儿的高度配合,应用常规穿刺输液方法的治疗效果较差[1]。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方法来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可减少对患儿进行静脉血管穿刺的次数[2]。由于留置针滞留在血管中的时间较长,易造成患儿出血发炎、留置过程有疼痛感、留置针滞留时间长产生针口堵塞等问题[3]。因此在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如何维护好留置针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留置针使用次数,对降低患儿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旨在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本院”)收治的需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49例。其中常规组患儿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0.6~5.0岁,平均(2.8±2.2)岁;输液时间4~7d,平均(5.5±1.5)d;腹泻患儿和哮喘患儿各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7例。研究组患儿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0.8~4.5岁,平均(2.7±1.8)岁;输液时间4~7d,平均(5.5±1.5)d。腹泻患儿18例,哮喘患儿1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所有患儿治疗方法均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治疗;所有患儿凝血功能正常;输液时间均在3d以上。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知情本研究,且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医护人员对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及家属实施饮食上的生活指导和口服用药方法的指导等,对静脉滴注药液进行及时更换,遵医嘱积极对患儿进行治疗,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常规性的健康知识教育。
1.2.2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患儿进行治疗。首先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并依照患儿的实际病情,制订出适合患儿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方法,将临床护理路径落到实处。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与预期结果相距甚远的,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之后对护理办法重新制订或修改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方法如下:(1)应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实施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以稳定患儿的情绪为主,便于实施有效的固定,达到顺利穿刺的目的。在实施穿刺前,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将穿刺的目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患儿及家属。(2)依据医院的环境因素对患儿实施临床护理。首先,要保持穿刺环境的良好,要限制患儿穿刺过程进行剧烈的运动。其次,在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应正确选择血管并在良好的光线下,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实施穿刺。(3)依据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实施临床护理,由于部分患儿穿刺过程配合度较差,以及部分护理人员穿刺经验欠佳,对血管情况无法进行科学的评估,不能较好地固定留置针,留置过程未对透明胶进行及时更换,造成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因此穿刺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从而降低患儿穿刺失败的发生率,减少难以固定以及堵管等问题。
1.3观察指标
应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表,统计患儿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发生率=(皮下血肿例数+疼痛例数+液体渗漏例数)/总例数×100%。应用疼痛评分表(NIPS),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哭闹、觉醒状态、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和呼吸方式6个方面来评价其疼痛程度,该量表得分为0~7分,分数越高,说明患儿的疼痛越明显。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实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应用本院自制的静脉穿刺调查表,对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49),低于对照组的32.6%(1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1.8%(45/49),高于对照组的63.3%(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患儿的输液治疗中应用较多,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及时用药,能够较长时间的留置,穿刺次数大大减少,输液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4]。临床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必须仔细确认患儿资料,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药物实施的价值及目的,说明药物配伍的治疗意义[5]。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施穿刺操作要轻柔细致,穿刺方位必须进行多次核准,确保一次穿刺通过,在穿刺成功后,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严格、细致的观察,防止不良情况的出现,如感染和穿刺位置渗血等[6]。对于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由于其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不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给输液患儿的穿刺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多次的穿刺失败会令患儿产生恐怖和抗拒的心理,从而使治疗效果较差[7]。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患儿痛苦,但留置针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必须做好护理来实施干预[8]。临床护理路径的出现,满足了患儿的诸多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9],更好地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49),低于对照组的32.6%(1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1.8%(45/49),高于对照组的63.3%(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原因如下:(1)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使患儿对自己更加信任和依赖,便于对患儿实施更加舒适的治疗,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10]。(2)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心理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有问题时,实施积极的干预措施对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时及时做好了安抚疏导。(3)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医护人员提高穿刺技巧,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减少了患儿的痛苦,配合度明显提高[11]。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颖,朱丽辉.舒适护理在小儿血液肿瘤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9):108-111.
[2]袁红英,朱琦.临床护理路径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9):71-73.
[3]薛庆凡.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9):60-62.
[5]李妍,李慧,汪金方.路径化护理措施在小儿腹股沟疝围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8):111-114.
[6]刘庆兰.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体会[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25(33):124-128.
[7]王妮.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13):128.
[9]张晓影.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6):181.
[10]李小艳.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7,3(21):79-81.
[11]张锐,古丽米拉•买买提力.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智慧健康,2018,4(18):108-109.
作者:杨诗月 雍彩霞 席慧菊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三科
更多医学卫生职称职务资格评审条件和论文期刊要求相关信息推荐:
联系方式详见:医学全在线论文投稿联系方式
医学全在线-论文频道(www.med126.com/lunwen/)第一时间整理发布全国各地医学职称评审公告、评审结果、论文评审条件、期刊目录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