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粗糙黄堇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桑格丝哇
汉语拼音
CUCAOHUANGJIN
拉丁名
1.Corydalis scaberula Maxim.; 2.C.nigro-apiculata C.Y.Wu.; 3.C.conspersaMaxim.; 4.C.leucostachya C.Y.Wu et H.Chu-ang.; 5.C.sca-berula Maxim. var. glabra Z.C.Zuo et L.H.Zhou.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罂粟科植物粗糙黄堇、无毛粗糙黄堇、黑顶黄堇、密花黄堇以及白穗紫堇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1.粗糙黄堇:多年生草本,高约8~15cm。块根成束,圆柱形渐狭或棒状增粗,间或中下部稍膨大,末端具细长的尾尖。根茎缩短,具黑褐色的残留叶鞘。茎1~4具纵棱,上部具叶,下部裸露,基部线形。基生叶少数,具长柄,向下变细成线形,长8~10cm,叶片轮廓长卵形,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基部边沿具微糙毛且具白色边,背面密被粗糙的白色突起的钟乳体,表面稍不明显;茎生叶2枚,于茎上部近对生,叶片轮廓长圆形,长4~8cm,宽1~2cm,具短柄,其他与基生叶同型。总状花序密集多花,长2~5cm;苞片菱形,下部楔形全缘,上半部扇形条裂,边缘具软骨质糙毛;花梗短于苞片,微四棱具白色膜质的翅边。花淡黄色;萼片2,鳞片状边缘撕裂;花瓣4,2轮,外轮上花瓣长1.5~2.5cm,先端具鸡冠状突起,距圆筒形,先端微弯或直,短于花瓣片,外轮下花瓣基部微具囊状突起;内轮二片略小,先端吻合具紫色头;雄蕊6,花丝结合为二束,束体下部膨大呈椭圆形,花柱丝形,柱头扁平二裂,具6个乳突头。蒴果椭圆形,长约6~8mm;种子2列。无毛粗糙黄堇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块根不具柄,叶片两面无毛,苞片边缘不具软骨质糙毛和蒴果下垂,长网形略呈节结状而不同。
2.黑顶黄堇:无毛草本,高15~20cm。小根棍棒状,多数成束,基部膨大,向下逐渐变细至末端呈细长尾尖,且具多数纤维根。茎多条,圆筒状,具棱,上部多分枝,向下逐渐变狭至基部成线形。基生叶具长柄,约长5~13cm,基部细弱成线形,叶片轮廓宽卵形,羽状三深裂,侧裂片无柄,2~3深裂,裂片倒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具软骨质尖头,叶背灰绿色,茎生叶3~4,生于茎的上部,叶柄短或近无柄,2~3回羽状深裂,小裂片长条形或倒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长约3~5cm,苞片二裂,缘具白色膜质边缘,花序基部苞片叶状,羽状分裂,上部苞片全缘或偶浅裂,狭条形;花小,花梗直立;萼片极小,膜质,略呈圆形,长2mm,具有不对称的尖齿或细长裂片;花黄白色,长2.2cm,花瓣4,二轮,外轮上片具卵圆形的囊状突起,背部略具鸡冠,高约1mm,长圆筒状,顶端圆下弯且微内钩,短于瓣片,下片瓣片圆形,先端具小尖头,爪宽线形,向基部渐尖,外轮瓣片与花梗着生处前方具三角形或乳突状突起;内轮二片,其瓣片基部具耳状突起,先端圆形,蓝紫色,爪狭楔形,与瓣片等长,雄蕊6,花丝结合成二束,花丝膜质披针形,花药较小,密腺长仅达距的2/5;子房长椭圆形,胚珠多数2列,花柱短于子房,柱头二裂,裂瓣各具四个头状乳突。蒴果下垂具明显条棱;种子类圆形,黑色具光泽。
3.密花黄堇:多年生铺散草本,高6~14cm。根簇生,纤维状增粗,侧根多数,呈长条状簇生于根茎的四周,长约8cm,径2mm,根茎粗壮被有黄褐色膜质鳞片。茎圆形,基部分枝,直径3~3.5mm,中空具纵棱,棱间被白粉或被稀疏毛。基生叶具长柄,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长圆形,二回羽裂,小裂片又2裂,稍有重迭,具短尖,叶背被白色短柔毛;茎生叶互生,叶柄短约2.5mm,叶片与基生叶同型,或小裂片稍长。总状花序多花缩短成头状,着生在弯曲的花茎顶端。苞片菱形明显长于花梗(近于花瓣状),倒披针形或类圆形,长9~15mm,宽4~10mm,外部边缘紫红色,呈波状、细齿状及1~3浅裂齿,花梗长2mm,着生在花下部的1/3处;萼片2,三角形边缘浅裂呈流苏状,花暗白色或淡黄色,具棕色斑点或碎斑纹,瓣端紫红色;花瓣4,2轮,外面二片花瓣尾部距圆筒状,长7mm,约为上部裂瓣的一半,整个距向下内弯成钩状,前端背部具狭的鸡冠状突起;内面二片分离具长爪,瓣片边缘反卷,沿背部中线具棱,端具小尖头,其基部两侧具耳,雄蕊6,二束,基部扩大各与内、外花瓣对生;柱头扁平二裂,每裂又具2~4个头状突起;子房椭圆形半透明,被白色柔毛,果实短圆形长8mm。
4.白穗紫堇:无毛草本,高15~20cm。根茎棒状多数成束,长达10cm,粗约0.5cm。茎1~4,上部粗壮其上叶片稀疏,向下逐渐变细,近基部呈线状。基生叶少数,叶柄长12~15cm,近基部线状,叶片轮廓卵形,长3~3.5cm,二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深裂,具小柄,二回裂片无柄,小裂片狭披针形或狭矩圆形,叶面绿色,叶背具白粉;茎生叶3~4,下部叶柄较长,上部叶柄短,其余与基生叶相似。花多数,组成紧密的顶生总状花序,长5~7cm;苞片掌状深裂或全裂,小裂片线状狭条形;花梗极短,短于苞片,且被其覆盖;萼片鳞片状,早落;花白色,上花瓣长约2.5cm,瓣片长卵形渐尖,其顶端具细而长的鸡冠状突起,高约2mm,距圆锥形,长约为瓣片的3/5,先端反折;下花瓣长约1.1cm,背面具细的鸡冠
状突起,中部微收缩,在瓣片下面具囊状突起;内轮瓣片长约1cm,倒卵形,顶端具黑褐色斑块,一侧生有小囊,基部截形,爪狭锲形,比瓣片略长;雄蕊长约0.8cm;花药小,线状披针形;蜜腺长为距的2/5;子房狭椭圆形,长约0.3cm;花柱长于子房;柱头二裂倒卵形,其中具有二个乳头状突起。
动植物资源分布
1.粗糙黄堇:产于西藏中北部、青海、甘肃、四川西部。 2.黑顶黄堇:产于青海南部。 3.密花黄堇:产于西藏北部、四川西北部。 4.白穗紫堇:产于青海南部。
动植物生态环境
1.粗糙黄堇:生于海拔4000~5300m的高山草地和石砾草坡以及流水滩旁。 2.黑顶黄堇:生于海拔3600~4300m的山坡林下、高山草地或高山沼泽。 3.密花黄堇:生于海拔4500~5300m的多石河岸和高山石砾地以及高山溪流水沟旁。 4.白穗紫堇:生于海拔4000~4300m左右的河岸阶地阳坡。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1.粗糙黄堇:花期6~3月,果期7~9月。
2.黑顶黄堇:花期7~8月。
3.密花黄堇:花期7~8月。
4.白穗紫堇:花期7~8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在每年七、八月间,花期盛开季节,采集全草,洗净根部泥土,除去枯叶,晾干。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1.粗糙黄堇:为干燥小全草。地上部分皱缩成团,块根成束,纺锤形,上部具柄,末端具细长的尾尖;外表黄棕色,具纵条棱,质脆易折,断面平整,角质样,外部灰黄色,具孔洞和零星的小圆孔,中心呈黑褐色。根茎极短,具黑揭色的残留叶鞘。各部湿展后,茎与基生叶柄基部向下渐细,成丝状,多与根茎断离。叶片为多回羽状深裂,小裂片基部边沿微具糙毛和白色边,背面粗糙;茎生叶二枚。花皱缩成团,苞片菱形,边缘具软骨质糙毛。花冠淡黄,内轮瓣片先端紫色,外轮瓣片具鸡冠状突起,且比距为长。雄蕊6,二束;柱头二裂,花柱丝状;蒴果椭圆形。气微,味苦。无毛粗糙黄堇的区别,在于块根上部不具细柄;叶片无毛,苞片不具软骨质糙毛;蒴果长条形,略呈节结状。
2.黑顶黄堇:为干燥小全草或切为段,长短不等,块根纺锤形、棍棒状或圆锥状,长1~4cm,直径为3~6mm,表面棕黄色或黄白色,有纵沟纹;有时兼生纤维状根数条,长约6~10cm,直径约1mm,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灰棕色,角质样。根茎小块状,上有棕褐色须状弯曲的茎及叶柄断痕。地上部分皱缩,并多自茎、叶基部断离,茎上部圆柱状,淡绿色,具纵棱,下部棕褐色逐渐变细至成线状。叶片皱缩,多次羽状深裂,基生叶叶柄细弱,成棕褐色线形,茎生叶无柄,生于茎的上部。花多数集生于茎顶,黄白色,囊管状,先端唇形,瓣尖有黑绿色斑块。蒴果表面具明显条纹,种子类圆形,黑色具光泽。气微,味苦。
3.密花黄堇:全株皱缩成团。根多数呈长条状簇生于圆柱状根茎的四周,长短不一,粗约2mm,黑褐色,表面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面类圆形,呈蜡质略平整,皮部宽厚,木部位于中心,二者均密布大而明显的孔洞,且其间被一红褐色环带所分开。根茎粗状被有黄褐色的膜质鳞片。茎圆形,扭曲或弯折,具纵棱,棱间被白粉或被稀疏毛,表面淡绿或桔黄色,质软易折,断面皮部及内面略带浅红褐色,中空,四壁密布带状或细条状的膜质髓片,叶湿展后可见,基生叶柄扩大成鞘,叶片轮廓长圆形,二回羽裂;茎生叶,叶柄短。花序多花,缩短成头状,小花萎缩,暗白色或淡黄色,具棕色斑点,瓣端紫红色;苞片花瓣状,长于花梗,倒披针形或类圆形,边缘紫红色,呈波状或细齿状。果实矩圆形或长圆形,长约8mm,果皮黑褐色有纵皱纹,花柱宿存,柱头弯曲。气微,味苦。
4,白穗紫堇:根茎棒状,多数成束,粗约0.5cm。茎粗细不一,粗状者茎上部灰绿色,具粗条棱,质脆易折,断面平整,边缘深波状,绿色或有的被黄色圆块所充满,散布细小圆孔,中央具数条横向的白色条带;细弱者(茎下部)黄褐色,断面不规则,四周由小圆孔组成四个或多个大团块,中心浅黄褐色。叶片轮廓卵形,叶面黄绿色,叶背灰黄绿色,具白粉,二回羽状分裂。花浅黄白色,内轮先端具黑紫色斑,花梗极短,被掌状全裂的苞片所覆盖。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1.粗糙黄堇根上部不膨大处横切面:类圆形或三角圆形。根最外层为栓化细胞层。中柱大,三元木质部呈三叉状排列。形成层于大导管群外沿明显。筛管群成三直线,自大导管群外射出,韧皮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在筛管群与导管群间的三角地带中,内含灰黑色胶状物质。膨大部的横切面长圆形,周围有深浅不等的波齿。与不膨大处的区别在于皮层细胞挤压变形成弯曲长条状。导管成“一”字形排列。形成层于导管群外成环状。筛管群集中于带状,导管群两侧的沿线上,将中柱分成两个半圆,中柱薄壁细胞于其中,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壁波状弯曲,内含细小淀粉粒。
2.粗糙黄堇茎横切面:近圆形。表皮内具下皮层。厚角组织四束。外韧维管束4个(亦见6~7),各维管束外围的薄壁细胞部分壁木化增厚,束中形成层明显。
3.粗糙黄堇叶表皮:两面皆具不定式气孔。表皮细胞圆多角形,大小不等,核明显,且有大型半月形或分叉状的单细胞非腺毛。
4.无毛粗糙黄堇块根不膨大部分横切面:与粗糙黄堇相比,区别在于块根膨大处横切面长圆形,大小导管各成二组,在中心处断离,并各形成新的形成层环,从而成为两个并立的维管束。
5.无毛粗糙黄堇茎横切面:五边形。棱角下有厚角组织,皮层内侧的细胞含颗粒状物质。维管束6个(亦有8~10),具纤维细胞组成的维管束帽。
6.无毛粗糙黄堇叶的表皮: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圆多角形,垂周壁略呈念珠状或重迭状,细胞内含众多砂晶或方晶,表面无毛。
7.黑顶黄堇块根横切面:类圆形,皮层外侧为栓化细胞层。皮层甚窄,细胞长方形,切向延长,排列紧密,内含淀粉粒,其间分布有类圆形气腔。内皮层明显,细胞扁长方形。导管四束,环列大小相间,形成层于木质部外围略成环状。筛管群半径向排列,中柱中散在薄壁性石细胞。根膨大部分,髓部大。
8.黑顶黄堇茎横切面:五边形。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棱角下有厚角组织。环管纤维与维管束帽连接成环。维管束5个,与角相对。束中形成层明显,髓部及髓射线宽广。
9.黑顶黄堇叶表皮:两面皆具不定式气孔,上面稀疏,表皮细胞壁薄,核明显。上表皮气孔稀少,表皮细胞小,呈五角形或多角形,角锐,壁平直。下表皮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或稍不规则形,细胞大小悬殊,壁浅波状弯曲。气孔较密集。
10.密花黄堇条状根横切面:类圆形。边缘有深浅不等的波齿。皮层外侧为栓化细胞层,皮层宽厚,外侧细胞小型,壁较厚,排列紧密。内皮层明显,细胞小型,偏长方形,凯氏点显见。中柱鞘为1环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于中心呈三叉状,次生木质部导管位于三叉间,韧皮部作三束,嵌于各次生木质部外方。有些根内侧皮层由长骨状细胞形成大而密的气腔,内皮层则不明显,导管数个相聚成束,环列于髓部周围。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11.密花黄堇茎横切面:5~7边形。表皮1列,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外壁微突出,壁下为厚角组织。皮层细胞含树脂状物质。外韧维管束5~7(有的2个并列),维管束鞘细胞壁薄,数层呈冠状。束中形成层明显。
粉末鉴别:1.粗糙黄堇粉末:黄绿色,味苦。花粉粒类圆球形,表面隐见稀疏不均匀的突起,其间埋藏有小砂晶,萌发沟3条,直径约35μm。可见单细胞的非腺毛,细胞壁不规则弯曲,根部膨大,胞壁增厚,表面光滑,常有小砂晶附卷。长180~450μm,直径22~35μm,叶碎片随处可见,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表皮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多角形,细胞壁显著增厚且呈重迭状。淀粉粒细小,多为单粒,卵圆形,类圆球形,脐点点状,裂隙状,“人”字形,层纹易察,直径7~15~22μm。复粒少见,由2~3小粒组成。草酸钙小方晶,砂晶众多,直径7~18~55μm。导管为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4~32μm。
2.无毛粗糙黄堇粉末:黄绿色,味苦。叶碎片上可见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多4个,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类圆多角形,细胞壁均增厚,有些地方并呈重迭状,细胞内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砂晶和方晶。花粉粒类圆形,直径约28μm,表面隐见点状、线状的纹理,并附着小的晶体。萌发孔3个。厚角细胞类方形,角隅处增厚。淀粉粒多为单粒,类圆形,脐点点状、裂隙状,直径6~25μm,复粒2~3小粒组成。草酸钙的砂晶、方晶众多,直径5~28μm。
3.黑顶黄堇粉末:灰绿色,味苦。花粉粒类圆球形,表面较光滑,直径约35μm,萌发孔三个。叶碎片上表皮细胞小,多角形,角锐,细胞壁平直,分布有稀疏的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4~5个;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细胞壁浅波状弯曲,有些略呈念珠状增厚,明显大于上表皮细胞。可见长方形或方形、多角形薄壁性木化石细胞,胞腔大,纹孔明显且密集,层纹明显,短径32~98μm,长径70~145μm。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脐点明显,点状,直径为7~18~28μm,复粒由2~3小粒组成。网纹、螺纹导管易察,直径12~45μm。
4.密花黄堇粉末:污绿色,味苦。花粉粒类圆球形,表面具有不规则的点状突,直径约30μm,萌发孔3个。叶碎片表皮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呈浅波状弯曲,细胞壁略呈念珠状增厚,分布有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4~5个。木栓细胞长方形、类方形,细胞壁呈不规则的浅波状弯曲,壁厚化、木栓化,常有球晶附着于表面,直径约5μm。纤维众多,头部渐尖或钝圆,细胞呈不规则的弯曲状,直径宽处43μm,缢缩处约13μm。可见含晶细胞,晶体多为球形或类球形。粉末不含有淀粉粒。
中药化学成分
密花黄堇内含乙酰紫堇灵(acetylcorynoline,C(23)H(23)O(6)N)、紫堇灵(coryxnoline,C(21)H(21)O(5)N)、柯诺星(corynocine,C(22)H(28)O(4)N(2))等生特碱。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檀香,短管耳草、蒂达、红花榜嘎各,竹黄牛黄,紫堇。
药性
苦,寒。
归经
功效
清赤巴之热。
性味分类
主治
瘟病时疫、烧伤、赤巴病之热症。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檀香100g,短管兔耳草、蒂达、红花、榜嘎各150g,竹黄250g,牛黄1g,紫堇150g。共研细粉,色淡黄,气微香,味苦。清热解毒。用于新、旧热病。一次2~3g,一日2次。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详见当日丝哇(高山紫堇)的历史部分。
附高山紫堇:
据《图鉴》记载,当日丝哇生长在冈底斯山麓的水石交界处,是神仙种植之药。叶厚而细,茎中空而细长,花分蓝色和黄色两类。《晶珠本草》将当日丝哇分为七种。生长在高山近雪线处有二种,花蓝紫色或蓝色带有花斑点的,称为孕吾丝浓;花金黄色或带有露状斑点的,称为当日丝哇。生长在高山草甸、石砾间的有三种,花白黄色,长于阳坡石缝间的,称为桑给丝哇;花黄色而长于阴坡碎石间的,称为加达丝哇;花紫红色,长于高山沙砾,水边的为木琼丝哇。生长在低处的有二种,长于河川、山沟,花蓝色的称为玉周丝哇,长于林间和温暖川地的为东纳丝哇。另外,还有许多种,都可根据形态和生境分别包括在上述七种之中。《晶珠本草》又称:各种生境之当日丝哇,功效相似,仅有药效程度之差异。
本品为《晶珠本草》记载的七种丝哇之一,列为中品。生长在海拔4000m左右至雪线以下的阳坡石缝中。花黄白色。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