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
叶喉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年份
hieh houc
别名
野芋、大狠毒、朴薯头
来源
南星科植物海芋 Alocasia macrorrhiza(L.)Schott的根状茎。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5米。根状茎粗壮,皮茶竭色。叶大,盾状着生,卵状戟形,长30~90厘米,宽40~90厘米,顶端锐尖,基部心状箭形,边波状;叶柄粗壮。佛焰苞绿色,下部筒状,上部稍弯曲呈舟形;肉穗花序较佛焰苞短;下部为雌花,上都为雄花,二者之间为中性花,顶端为附属器。浆果卵状,熟时红色。四季开花结果。
生态分布
生于山谷林下、水沟边或村庄附近阴湿肥沃处。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广东、台湾、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炒焦用。
性味
味甘、淡,性寒。有大毒。
功效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祛风止痛,祛腐生新。
传统应用
感冒发热、痧症、肺结核、肠伤寒、风湿性关节炎、蛇虫咬伤、疮肿毒。
用法用量
9~15克,鲜品30~60克,加大米炒至焦黄久煎(2小时以上)内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方例
1.感冒发热、肺结核、蛇虫咬伤 叶喉(海芋)9~15克,水煎服或用鲜品30~60克切片加大米适量炒焦黄,水煎(2小时以上)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伤口。
化学成分
本品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1],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1],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岩藻甾醇[3],萝卜素[4],草酸钙[5],三半乳糖基二甘油酯,四半乳糖基二甘油酯,中性酯类,糖脂,磷脂,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油酸[6]。
药理
海芋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其毒性成分为草酸钙和草皂甙,给小鼠腹腔注射10g/kg~20g/kg块茎水提取液致惊厥而死亡。误食本品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性及腐蚀性,表现为舌喉发痒、肿胀、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出汗、胃肠烧灼痛,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吸入含海芋的粉尘也可引起中毒。出现中毒可服蛋清、面粉、大量糖水或静滴葡萄糖、盐水。腹部剧痛可肌注吗啡,出现惊厥可注射镇静剂。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可用醋或醋酸溶液外洗。眼如与汁液接触会导致失明[1]。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Bradbury J H,et al.C A,1987,106:48910f.
[2]Bradbury J H,et al.C A,1986,105:132484g.
[3]Anthony V O.C A,1977,87:148660g.
[4]Kashid M M,et al.C A,1979,90:183197v.
[5]Holloway W D,et al.C A,1989,110:133838r.
[6]Opute F I,et al.C A,1980,92:4867k.
药理参考文献
[1]杨仓良:《毒药本草》,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64。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