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野槟榔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山水槟榔
汉语拼音 ye bing lang
英文名 Flower of Whitebark Tanoak, Whitebark Tanoak
药材基原 白花菜科植物野槟榔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野槟榔 灌木或攀援植物,高达5m。小枝幼时被锈色短柔毛,刺粗壮,尖刺,外弯,长达5mm。叶柄长5-10mm;叶片倒卵状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5-8.5cm,宽为1.8-4cm,背面沿中脉上疏生短柔毛,先端急尖至钝形或圆形,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至圆形;侧脉4-5对,网状脉两面均不明显。伞房状或短总状
花序腋生及在枝端再组成圆锥花序,有花10-15朵;总花梗长2-4cm,基都有刺;序轴密被锈色短绒毛;花梗7-17mm,花序下部数花,花便基部有1对黄色尖利长1-2mm的刺;萼片长约
7.5mm,宽4-5mm,外轮内凹成舟形,外被锈色短柔毛,内轮倒卵形,花瓣长圆形,长8-9mm,宽约3mm,基部边缘有纤毛,雄蕊35-39;雌蕊柄果时木化增粗,直径2-3mm;子房卵球形,胎座4,胚珠多数。果球形,表面平滑,成熟后紫黑色,直径1.5-4cm。种子8-9粒或更多,长约10mm,宽约8mm,高约5mm,种皮平滑,赤褐色。花期3-5月,果期11-12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西、云南。
生态环境 生于石山灌丛或疏林中。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冬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苦;涩;温;有毒
归经 胃;大肠经
功效 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功效分类 行气药
主治 食积;腹胀;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apparis chingiana B.S.Sun
科属分类 壳斗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