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安徽卫生人才网 > 淮北 > 正文
关于开展“弘扬大医精诚精神深化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卫生服务水平”主题活动实施意见
来源:淮北市卫生局 更新:2013/7/1 字体:

淮卫〔2010〕58号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卫生系统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卫生系统社会影响力,树立卫生行业新风尚、新形象,结合当前“创先争优”活动和医德医风建设考评工作的开展,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 “弘扬大医精诚精神  深化医德医风建设  提升卫生服务水平”主题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大医精诚精神  深化医德医风建设  提升卫生服务水平”为主题,通过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端正服务理念,转变行业风气,弘扬行业精神,进一步改善医德医风,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争当医德医风排头兵,把主题活动充分融入到全市卫生工作中,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二、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主要开展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开展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学习,营造浓厚学术氛围。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把医德医风学习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医疗服务之中,认真学习大医精诚精神和高贵品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培训,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和氛围。面对国内外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式,教导广大卫生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天天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牢固树立“不学习就没有提高,不提高就没有发展”的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广大医务人员学习自觉性,以学习提高觉悟,提升能力,带动工作。

活动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0月11日至10月20日)。此阶段市卫生局印发实施方案,编印学习材料,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部署。各有关单位要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号召全员参与,根据活动内容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实施方案,10月20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市卫生局监察室。

(二)集中学习阶段(2010年10月21日―11月30日)。

各单位要紧密联系实际,制定具体学习计划,进行周密部署。以医德医风教育和卫生专业技术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医德医风制度规范和各种业务理论知识。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领广大医务人员以“四个一”为抓手,掀起弘扬大医精诚精神、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学习热潮。

1、组织一次专题报告会。拟请有关专家举办一次专题报告会。各单位也要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家组织一次专题报告会,结合当前“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组织学习“大医精诚”精神、医德医风建设规范要求和业务技能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技能学习。通过讲座为职工解读“大医精诚”主旨,在职工中倡导“大医精诚”精神,使“大医精诚”的内涵深入人心,进一步端正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观,淡化金钱至上的意识,强化服务至上的观念。

2、撰写一篇体会文章。每名医务人员都要撰写一篇学习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心得体会,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及体会。各单位要评选优秀心得体会10篇报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将从中进一步择优汇编成册印发全市卫生系统。

3开展一次医疗卫生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为了加强卫生行业内涵建设,强化素质,提升能力,营造讲学习,钻业务、练技术、比水平的良好氛围。各单位要在活动期间至少组织1场医疗卫生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营造单位内部良好的学理论、比技术氛围。尤其要加强对低年资医护人员的学习管理,凡是低年资医护人员和新分配的卫技人员每周都要安排集中学习时间,积极推行月月有小考,季度有大考,认真组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考核工作,各种考试成绩均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与个人转正定级、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提高职工学习主动性、自觉性。

4、组织一次学术讨论会。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市级学术交流会”,为活跃全市卫生系统学术氛围、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进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人才兴医,技术兴医”的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和提倡学术论文的写作和交流,结合单位实际,组织一场学术讨论会;各业务科室要结合实际工作,组织一次本专业学术交流会。力争通过活动开展,在各单位内部树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风气。全体医务工作者务必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潜心钻研,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全市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完善的医疗服务,为推动我市争当皖北崛起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对照检查阶段(2010年12月1日―12月20日)。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全体职工,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要在成绩上找不足,在问题上求突破,在现状上谋创新,认真分析个人及单位工作实际,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讨论,带着问题找差距、议对策。在深入讨论学习、深挖思想根源的基础上,认真做到“五查五看”,即查思想,看是否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查学习,看自身综合素质是否适应工作要求;查工作,看是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病人之所需;查纪律,看是否做到了恪守医德、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医疗服务中各种不正之风,拒收“红包”、“回扣”,杜绝开单提成;查服务,看是否主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了首位,是否做到了带着感情、责任、追求减轻病人痛苦,为病人做好服务。

(四)整改提高阶段(2010年12月21日―2011年1月10日)。各单位要通过学习讨论,认真反思对照,积极查缺补漏,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找标尺。这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个人改进措施。每名医务人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深入剖析思想根源,找准“病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

2、完善单位规章制度。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医德考评工作和日常业务的开展,各单位要积极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深刻剖析影响活动开展的不利因素,拟定并落实整改方案,对一些既比较突出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堵塞漏洞,结合单位工作实际进行规范完善,切实转变行业作风,树立卫生系统和医务人员崭新形象。

3、提炼总结报告。每名医务人员要及时总结学习成果,总结这次学习活动的所思、所想、所获、所改,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单位。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卫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

(五)评选表彰阶段(2011年1月11日―1月20日)。

采取单位推选、群众测评、专家审核的方式,推荐此次主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评选出“大医精诚”荣誉称号人员3-5名,予以表彰。获得“大医精诚”称号的人员,将同时获得终身“淮北名医”称号。

各单位要大力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通过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宣传典型,教育和激发广大卫生人员弘扬医疗卫生工作者杰出代表所展示出的榜样力量和崇高精神,弘扬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尊重生命、精益求精的新时期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认真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学习活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随时掌握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处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活动的顺利、成功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大宣传。各单位要利用新闻媒介、卫生网络、电子屏、宣传栏等宣传形式,集中宣传,营造浓厚学习活动氛围,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勇于争当先进。同时可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要特别重视宣传表彰本单位涌现出的医德医风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3、创新方法。要认真落实学习内容(包括学习资料教材),落实参加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在学习的内容上,要突出新、实、深(有新意、贴近实际,有深度);在形式上,要喜闻乐见,切忌呆板僵化。

4、加强督导市卫生局将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解决,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各单位开展学习活动要注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要和“创先争优”、医德考评和日常业务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搞两张皮,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5、带动工作。开展此次主题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主旋律,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各项卫生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要通过学习活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精神和“大医精诚”理念,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0年十月十一日

相关文章
 江北区卫生信息网:关于下发《转发浙江省质
 巴中市卫生信息网: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基
 浙江医药卫生人才网:有关对温州童乐医院进
 九江市国家卫生人才网:关于重新编印九江市
 四川卫生考试网:四川省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
 东台卫生网:关于2011年全科医师、社区护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