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广东卫生人才网 > 湛江 > 正文
关于全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检评情况的通报(湛卫〔2011〕79号)
来源:湛江卫生信息网 更新:2013/7/25 字体:

各县(市、区)卫生局,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和社会事务管理局,市直及驻市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今年4月中旬,我局组织了一次全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的预防接种工作检评。现将检评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评总体情况与检评得分
在新形势下,各地各单位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组织领导,全市预防接种工作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也有一定的存在问题和困难。请各地各有关单位引起重视,加大力度,保证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平衡发展,争取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检评得分:赤坎区492.5分,霞山区492.4分,坡头区492.0分,吴川市488.0分,廉江市481.4分,麻章区479.0分,徐闻县477.0分,遂溪县476.5分,开发区469.0分,雷州市461.1分(详见附表1)。
二、主要成绩
一是各地基本建立针对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的激励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二是对预防接种工作抓得紧,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平时检查督导到位,年终有考核;三是预防接种规化范化门诊能规范运作,各类疫苗接种任务基本能完成;四是疫苗出入库登记、疫苗温度监测等管理规范;五是各预防接种单位按要求公示免疫接种程序及二类疫苗接种收费标准,接种人员在接种操作中,做到知情告知,规范操作,安全接种;六是甲流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查漏补种、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和麻疹疫苗化免疫等如期完成任务。
共调查11个县(市、区),现场抽查560名儿童,建卡560人,建卡率100%;建证560人,建证率100%。卡介苗、脊灰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是100%、99.5%、98.9%、98.4%、96.8%、99.1%;脊灰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复种)免疫接种率分别是:91.6%、93.5%、95.9%、93.6%;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2.9%。六苗基础免疫全程覆盖率达96.8%,均符合国家和省免疫规划的指标要求(详见附表1)。可见,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基本是落实的。
三、存在问题
(一)预防接种补助资金与工作量脱钩,预防接种工作经费和补助资金无法解决。至使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收入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接种单位冷链运转次数偏少,查漏补种不及时,特别是边远地区存在接种工作不到位,出现免疫空白点,长此以往,易感人群会逐渐积累,引发疫情流行的隐患将存在。
(二)有的县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如遂溪县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成率只有57.9%(11/19)。该县未建成或未经审评通过的接种单位有:遂城卫生院、黄略卫生院、城月卫生院、草潭卫生院、草潭卫生院下录分院、洋青卫生院、沙古卫生院、界炮卫生院、遂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坡头区预防接种规范化建成率仅62.5%,该区未建成或未经审评通过的接种单位有南三卫生院、南调卫生院、麻斜卫生院。另外,承担预防接种任务的医疗卫生单位,至今未建成预防接种规范门诊或建成未通过审评的有南油防疫站、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徐城卫生院、城北卫生院、徐闻县疾控中心、高桥卫生院、廉城医院(罗洲及城北2个门诊),附城卫生院、奋勇华侨管理区医院等。
(三)有的接种单位资料管理及预防接种欠规范。一是疫苗进出账簿记录、冰箱温度及维修记录、预防接种证接种记录、计免年报表等资料存在缺项现象;二是未能对预防接种卡册、报表、冷链记录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存档备查。如雷州市纪家卫生院缺2009年计免年报表;三是未能规范地接种疫苗。如吴川市樟铺卫生院、遂溪县岭北卫生院未按新的免疫程序要求,一岁半给儿童加强接种乙脑疫苗;遂溪县建新卫生院出现同一儿童同一天接种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及口服脊灰疫苗等。
(四)有的乡镇加强免疫工作及乙肝第一针及时接种工作不落实。脊灰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偏低的有:雷州市72.7%,该市附城镇45.5%;徐闻县68.8%,该县曲界镇50%,下洋镇80%;遂溪县岭北镇87.5%。百白破三联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偏低的有:雷州市80.9%,该市附城镇72%;遂溪县87.8%,该县岭北镇62.5%;雷州市83.3%,该县附城镇73.7%。乙脑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偏低的有:遂溪县82.4%。该县岭北镇62.5%;雷州市83.3%,该市附城镇73.7%。乙肝第一针及时接种率偏低有:遂溪县建新镇82.7%,徐闻县下洋镇80%;雷州市附城镇83.9%;吴川市长岐镇89.5%。
(五)有的县(市)对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重视不够,未按《全国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要求和我局指定的AFP病例主动监测医院开展工作。如徐闻县AFP病例主动监测医院有四间,徐闻县疾控中心只对二间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工作;雷州市AFP病例主动监测医院有三间,雷州市疾控中心对一间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加强领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投入使用。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当好政府参谋,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具体分配使用方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投入使用。同时,各地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绩效考核,制定完善分配方案,确保接种工作落实,接种人员待遇同步到位,保证接种人员待遇与同一单位的临床人员相当。
(二)强化责任意识,加快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和开展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复评复核工作。自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施后,预防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规范门诊已属法定,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也下达了相应的专项建设经费。我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这项工作至今仍较落后,已排在全省地级市比较后的位置。因此,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各县(市、区)和有关接种单位务必于近期内作出建设计划,并抓紧实施。另外,各地要切实组织开展对已通过评审效期满三年的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复评复核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中心应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贯彻落实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加强免疫规划相关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好业务人员培训,加强冷链管理。各预防接种单位要认真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要求进行预防接种,规范资料管理,杜绝疫苗出入账簿记录、冰箱温度及维修记录、预防接种证接种记录、计免疫报表等资料缺项不全的现象。强化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接种行为,做到实施接种前如实告知,严格掌握禁忌症和按免疫程序执行,杜绝违规行为和过失行为,减少预防接种事故纠纷,以确保预防接种活动平衡开展。
(四)坚持定时定点免疫冷链运转和定期下乡查漏,继续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各地须加强对免疫接种工作管理,强化督导检查。除确实具备条件,可全部集中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乡镇(街道、社区)外,各地基层预防接种单位还要坚持定期(农村地区每年至少6次)定点深入边远乡村开展预防接种活动。各接种单位均要定期对辖区儿童查漏和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如在督导检查中发现某区域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偏低时,应及时开展补种活动。这次检评中发现存在免疫接种率偏低的接种单位,要及时开展一轮适龄儿童查漏补种活动。
   (五)提高认识,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消灭脊髓灰质炎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做好AFP病例主动监测工作是维持无脊灰状态、巩固无脊灰成果的重要内容,是带有政治性的工作任务。各地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按《全国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要求和我局指定AFP病例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工作。本通报所列的县(市)务必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检测指标任务。
   (六)加大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力度,提高查验率。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协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各幼儿园各学校做好儿童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各地要按照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要求做好辖区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督导检查工作,以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
   (七)加快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步伐,保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各地各预防接种单位要按我局《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疾控中心《2011年湛江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计划》的安排,要做好接种门诊业务人员电脑操作技能培训,市和各县(市)疾控中心要按时做好项目建设进度月报上报工作,市疾控中心要按计划做好市级平台、客户端软件安装使用及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业务培训工作,确保今年9月底前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12月底前完成全省联网。

附件:1.湛江市2010年预防接种工作检评分值汇总表
   2.湛江市2010年预防接种工作检评现场抽查儿童入册建证及接种情况汇总表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章
 瑞安卫生考试网:关于对2009年护士执业资格
 五峰卫生人才考试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
 安庆人民卫生人才网:安庆市区医疗卫生单位
 浦口区卫生网:医疗机构设置批准许可前公示
 衢州市国家卫生信息网:衢州市爱国卫生系列
 定海区人民卫生人才网:定海区卫生系列和计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