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河南卫生人才网 > 安阳 > 正文
安阳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来源:安阳卫生信息网 更新:2013/7/26 字体:

安阳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总体计划>的通知》(豫卫办[2009]24号)和《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政[2009]6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网络资源,在政府引导下,在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督的同时,开拓思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开发、充分利用卫生信息资源,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和大众提供全方位的卫生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河南省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总体计划》要求,结合我市卫生系统实际和信息化建设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网络、设备和人员,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明确不同阶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分步实施。

2、资源共享,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是信息网络应用的目的,统一标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全市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依托成熟的公共通信网络,形成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保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单位和各业务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多方投资、分级负责。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多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争取财政部门在关键网络硬件设备、安全保密设施购置,网络平台建设、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管理上给予经费支持和补助,并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日常维护经费。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每年按排一定比例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4、扩展升级,注重安全。要保证信息系统各种新功能、新业务的增加能够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系统建设必须遵守有关安全保密的各项规定,保证数据不被非法入侵者破坏和盗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对欺诈行为采取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提供对系统状态的多种监控和管理手段。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采用先进的、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卫生管理理念,以应用为目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整合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市级数据中心,构建覆盖市、县(市、区)、乡、村的四级数字卫生体系。建立以电子政务、新农合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与省卫生厅相联通。全市卫生系统信息通过网上进行交换、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建成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二)近期目标

1、切实做好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依据我省信息化建设计划和本方案,抓紧做好本地、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积极争取财政、发改部门的项目的支持,建立台帐,分步实施。

2、大力实施电子政务。建立数据中心、信息交换平台、搭建完整的卫生网络,建成全市卫生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

3、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和新农合平台建设。包括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儿童规划免疫信息平台和新农合医疗管理平台建设。应用软件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开展,各县(市、区)、各单位全力配合,提前做好数据中心建设,做好系统部署前的准备。

4、根据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加强全市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基本建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现电子病历,医学影像采集、处理、储存及读取实现数字化。进一步规范医院业务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管理效率,为病人提供高效、低耗、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远期目标

 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适应卫生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处于全省的前列;建成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面实行电子病历;建设以临床应用及决策支持为主线的数字化医院,实现与社区卫生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市级平台与省级、国家级平台互通,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应用实现辅助决策支持。

三、建设任务

 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整合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建立起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的功能比较完善、标准统一规范、信息高度共享、系统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化应用和管理体系。概括来讲,就是“打造一个平台,完善一个网络,建设一个中心,建成四大系统”。

(一)打造一个平台。即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要围绕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重点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二)完善一个网络。即全市卫生系统综合应用网络。由于卫生信息化建设具有数据中心集中、业务信息点多且相对分散等特点,该网要利用成熟的虚拟专网(VPN)技术,建成立体化、多层次、多用途网络,使用一条专线即实现可靠、高效的网络互连,并运行多种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形成覆盖行政、医疗卫生单位的全行业信息交换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三)建设一个中心。即建设全市卫生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全市卫生信息中心是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完善一支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队伍,建设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共享数据库、应用平台及核心应用系统等。所需设备包括公共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VPN设备)、安全设备(防火墙、防毒墙)、存储设备、服务器群、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类应用软件等,从而构成完整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卫生资源平台。卫生信息中心所有信息数据由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共享,共同使用。

 (四)建成四大系统。即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和专业业务系统。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要建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之间、卫生行政部门与社会之间,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布卫生政务信息,开展各种交互式办公活动。加强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对公众服务的网络化应用,全面使用OA办公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的建设,集成、优化网站资源,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实现网上受理审批和监督信息公布、查询,探索开展移动办公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要依靠全市卫生系统综合应用网络平台与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在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的数据交互和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建立。旨在加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建设,与应急救援机构联动协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医疗服务信息系统要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为基础,以建设数字化医院为目标,坚持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全面推行电子病历,逐步实现全市居民“就诊一卡通”。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在全面应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重点加强对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涵盖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医疗服务、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等信息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多档合一”,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

专业业务系统要在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下建立以儿童计划免疫为主的预防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妇幼卫生保健信息系统、疾控信息系统和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等,要通过需求分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制定各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基本功能、数据格式和编码信息标准,在卫生系统综合应用网络平台上同时运行。在现阶段,要首先做好全市120急救指挥系统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并网运行。

四、网络系统架构

从结构上看,主要包括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局域网和全市卫生系统广域网。

该网要建立一个能满足各种业务应用,支持多协议的统一的计算机通讯平台,实现可靠、高效的网络互连。除满足业务需要外,还能满足信息系统将来的发展需求,顺应网络发展的趋势,保证可向未来网络模式平滑过渡。从现有卫生系统各级组织的分布性和业务分级管理的特点以及系统运营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我们采用目前技术成熟的VPN技术来构建全市卫生系统综合应用网络。

(一)各级局域网建设

在各级局域网建设中,卫生部、省厅已出台相关文件,就网络建设、管理、接入等方面进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建设各级卫生部门局域网。

1、市级局域网

主干设备:需要选用性能优良的核心交换和路由,配合各接入层的网络交换,构成市级卫生专网骨干链路。

局域网带宽:根据当前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市局域网主干带宽应当达1000兆,终端设备(办公用PC机等)接入带宽也为1000兆。

线路:市主干网设备之间连接为百兆光纤线路;各科室终端采用屏蔽超六类双绞线线路千兆到桌面。

2、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及县(市、区)卫生局局域网

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医疗卫生单位属于卫生系统的二级管理单位,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可以低于市级。主干采用百兆设备,桌面也为百兆。

3、其他终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单位是卫生部门的最基层单位。这些单位主要是卫生系统的终端,主要负责收集、处理各种基础性数据,对网络的需求较少,可以部署单点或多点主机即可满足业务工作需要。

(二)广域网建设

市卫生信息化网络的结构采用星型多层部署,以市卫生局为核心。总的来说,市卫生局是市级汇聚点,是系统的核心节点。对上连接省卫生专网(省卫生厅),对下连接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社区等卫生基层组织。

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是二级节点,局域网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市卫生局,并承担县直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卫生基层组织的接入汇集。

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卫生基层组织是三级节点,在逻辑上是单机接入,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县(市、区)卫生局和市卫生局。

1、广域网组成线路(VPN)

我市建设覆盖全市的卫生信息化网络,依托目前比较发达的互联网优势,减少成本,确保系统应用的安全、健康。全市卫生专网统一采用VPN(虚拟专用网)方式组建。

2、广域网带宽

广域网主要承载上下级机构之间的数据流量。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县(市、区)卫生局之间的数据流量目前主要包括业务数据,以及进一步建设的省-市-县之间的视频会议系统和IP电话等需求。信息数据流量相对较大,且对实时性要求高。根据对数据流量的分析,市卫生局到市直及驻安医疗卫生单位的接入带宽规划为10M,市到各县(市、区)的接入带宽至少为2M(最好也为10M);乡镇及社区等卫生基层组织采用2M的ADSL线路。

3、地址规划

IP地址的规划直接影响着网络资源的利用、路由算法效率、网络的性能、信息所经路径、网络管理、网络的扩展和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采用有效的层次化和结构化的地址分配方案。IP地址分配技术采用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VLSM)、路由汇总技术(Route Summarization)和CIDR技术。通过VLSM技术可节约地址空间,保证网络设计的灵活性。通过路由总结(Route Summarization或Route Aggregation)和CIDR可以缩减路由表大小,降低路由器内存的使用,并减少路由协议产生的网络数据流量。

网络服务模型如下:

 五、信息化建设时间表

建设内容

完成

时限

责任单位

成立领导小组、建设专家组及信息联络员制度。

2010.04

市卫生局

完成市直卫生系统广域网链路建设。

2010.05

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

初步完成全市卫生信息中心建设。

2010.12

市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根据省厅部署完成我市儿童规划免疫信息系统建设。

2010.12

全市各接种点和接种单位

根据省厅部署完成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2010.12

市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完成OA(办公自动化)系统试运行。

2011.02

市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

市120急救指挥系统并网运行。

2011.02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直及驻安有关医疗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并网运行。

2011.02

市中心血站、市直及驻安有关医疗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完成市卫生局与各县(市、区)卫生局的链路建设。

2011.06

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

根据省厅部署完成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市级节点建设。

2011.06

市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根据省厅部署完成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县(市)卫生局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2011.06

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

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成电子病历系统。

2011.06

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完成市卫生局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链路建设。

2011.06

市卫生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系统等公共卫生系统。

2012.06

市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建成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电子病历系统。

2012.06

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基本建成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建成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

2012.12

市卫生局、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安阳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市卫生局成立了安阳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组织,确定分管领导,明确职能部门,落实责任到人,加强配合协作,共同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建设。

 (二)确保资金落实。要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将卫生信息化纳入本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使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当地政府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要发挥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按照《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医疗服务领域,各单位应按总收入1-3%的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多措并举,加强沟通与协调,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受益,费用分担”的原则,多方面的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

(三)分级负责做好网络建设、各级信息中心(数据中心)、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分级负责,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做好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资源整合、运行有序、管理到位、确保安全。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随着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势在必行。各单位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计算机应用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熟悉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相关文章
 海曙区医药卫生人才网:有关公布海曙区卫生
 河南卫生人才考试网: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
 阜阳卫生网:关于2012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山西人民卫生网:山西省卫生系列和计划生育
 义乌医考中心: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保安服务
 慈溪市卫生信息网:慈溪博视眼科医院设置公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