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并重
持之以恒地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枣庄市卫生局局长马守玉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中医药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覆盖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市各中医医院基础建设进展顺利,等级复审任务基本完成,各级党委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更加信赖,干部职工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中医药事业面临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现代的思维,切实解决好对中医药事业怎么看、怎么做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负担起发展中医药的历史重任。
(一)抓好《枣庄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推进中医“三名工程”建设。要围绕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水平、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等重点任务,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把发展中医药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规划》落实并取得实效。中医“三名工程”是实施《规划》的有力抓手,要深入扎实地予以推进。通过中医名院建设带动中医综合服务水平提高,通过中医名科建设带动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通过名医培养带动全省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作为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中医药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我市合作组建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暨第四临床医学院,使市中医医院有了冲击省内、国内“名院”的机会。市中医医院要把握机遇,吸引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抢占引智引才制高点,为中医“三名”工程作出表率,带动全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
(二)抓好继承和创新,彰显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生命力所在,我们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一是在管理层面上,要抓紧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管理规范,在文献整理、科研立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中药开发等方面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同时不断完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不能不顾中医药特点简单套用西医西药的办法,在中西医结合中推动继承与创新,在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中推进继承与创新。二是在学术层面上,要认识到中医药是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它的理论和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的。要始终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遵循中医药特殊规律,通过临床实践筛选有效的重大疾病诊疗方法和诊疗技术,促进优秀临床人才成长。三是要在诊疗技术方面,认真挖掘、整理行之有效的独特技术方法,大力推广应用,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的优势领域要进一步做强做大,要注重从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中开发新药,注重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总之,既要把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标准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发扬光大,也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潮流,争取形成新的特色优势并加以推广。
(三)抓好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网络建设,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和可及性。紧紧抓住国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有利时机,以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骨干,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和实施中医医院建设发展规划,大力扶持中医医院基本建设,把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把二级中医医院建设成为基本服务功能齐全、中医药服务优势明显的大专科小综合型中医医院;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标准建好中医科和中药房,配齐设施和人员,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要配置中医药基本设施,配备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切实巩固和扩大中医药社会基础。中医药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必须首先强调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治疗手段的规范性和临床效果的可靠性,如果脱离临床疗效空谈“文化”,中医文化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必须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中医临床为形,以文化建设为势,因形造势,借势助形,使中医临床与中医文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人民群众是中医药服务的对象,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对象,要建立畅通的传播渠道,面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群众喜爱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广普及中医药医疗保健常识,密切中医药行业与群众的联系,从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中找寻差距、弥补不足,让群众从中医药发展中得到实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