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
取得丰硕成果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杨宗河在2016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2015年是全市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一年。全市卫生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克难,勤奋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赢得新突破。薛城区、滕州市先后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截至2015年底薛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共实施临床路径13个、限价病种10个, 药品、大型设备检查及门诊累计让利患者3556万元,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0%,累计让利患者8118万元,次均费用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中处于较低水平。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医联体运转良好,双向转诊顺畅,全年共上转病人3156人、下转802人。落实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经反复审核、公示确定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6771名,即将按规定发放生活补助。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建设,17家二级以上医院实行了药品阳光集中配送。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市级网上交易、网上监管,中标价格较市场报价平均降幅超过15%。
(二)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新成效。积极落实防控措施,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效果明显。全力推进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在提高救治救助保障水平、加强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实施激励监护政策、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经济补偿责任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防治工作通过了省级“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消除疟疾工作经省级评估已提前实现工作目标。深入开展省级示范区创建活动,成功创建省级梅毒综合防治示范区1个(滕州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1个(滕州市)、慢病综合管理示范区1个(山亭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3个(滕州市、山亭区、薛城区)。完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数字化接种门诊25处、村级接种站57处。“卫生计生服务监督年”活动扎实开展,逐步实现了综合监督“无缝”覆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新提高。在全市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加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成立市级质控中心39家,有力提升了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水平。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开展“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我市推荐的5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命名表彰,通过率为全省最高。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8家。医患纠纷调解制度全面覆盖五区一市,全年共调解纠纷58件,调处成功率接近80%。
(四)中医药事业获得新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正式托管运营,门急诊、出院人次数同比增长15.1%和16.7%,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9家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成为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与江西热敏灸医院跨省合作设立了枣庄分院。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持续改进工作顺利推进,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成功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市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4所。全面实施了10家高标准中医馆和8家中心卫生院国医堂建设项目。
(五)各项重点工作又有新亮点。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结合文章,围绕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加快推进卫生科技工作,成功申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5个,培训乡村医生5158名,申报省级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7项。积极开展省级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和“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等评选,通过“健康枣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倡导健康理念,弘扬行业“正能量”。全面推进数字化医院和手机APP、远程医疗等项目建设,扩大居民健康卡功能,推广自助发卡。
(宣传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