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在临床上有明显症状;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
2.带菌现象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动物称带菌者(Carrier)。
3.败血症这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犬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人类的不规则高热,有时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4.毒血症这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5.Strauss反应鼻疽杆菌的病料或肉汤培养物腹腔或皮下接种雄性豚鼠,在接种后约4~5天可见豚鼠阴囊红肿、睾丸肿胀,继而化脓破溃,一般在2~3周左右死亡。
6.L型细菌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细菌变异体,呈多形态,且能通过细菌滤器,能繁殖;最早由科学家Lister发现,故称为L型细菌。
7.培养基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营养基质,专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菌种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8.菌落指单个或少量细菌在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9.菌苔指众多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所形成的细胞群体。
10.生长曲线如果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时间为横坐标www.med126.com,以活菌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11.胞外酶在细菌生活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酶。
12.胞内酶存在于细菌细胞内部的酶类。
13.病原微生物凡是对人和动植物引起病害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微生物。
14.毒力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株或毒株的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即致病性的强弱。
15.侵袭力指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卫屏障,侵入宿主活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向四周扩散的能力。
16.毒素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呈现毒性作用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17.外毒素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
18.内毒素是指微生物只有在死亡后细胞破裂时,才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
19.类毒素外毒素经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后,其毒性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将丧失了毒性而具有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或变性毒素)。
20.ID50medianinfectiousdose,半数感染量;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
21.MIDminimalinfectiousdose,最小感染量;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最小剂量.
22.MLDminimallethaldose,最小致死量;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3.LD50medianlethaldose,半数致死量;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4.传染指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并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