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鳃隐
鞭虫病的
流行病学是什么?
-----
鳃隐鞭虫于夏、秋季节使草鱼鱼种发病,大量虫体寄生于草鱼鳃丝前半部,以后鞭毛黏附鳃丝,虫体作左右摇动,有时多个虫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花瓣状。大量虫体密集于鳃丝周围,寄主分泌人最黏液,覆盖在鳃组织表面,从而使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被寄生的鱼,常离群独游水面或靠近岸边,体色发黑,不久即死亡。鳃隐鞭虫病于20世纪50年代广泛出现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养鱼区。特别是当年草鱼夏花受害最重,常导致全池死光,为当时养鱼区最严重的鱼病之一。目前,养殖防病技术得到改善,20世纪70年代中期此病已不似已往严霞,但仍为草鱼夏花的常见病原体。鳃隐鞭虫除在草鱼上寄生外,寄主很广泛,一般的淡水鱼上均能寄生,但通常数量不多,流行季常为5~lO月,7~9月最易发生。冬、春两季在密养的鲢、鳙鱼体上常大量出现,但并不发病,此种现象有人称它为传感者,未有实验证实。鳃隐鞭虫对寄主鱼的危害,Lom (1980)提出不同看法,他从电镜切片中看到虫体的后鞭毛和寄主鳃组织上皮细胞间有10纳米的距离,并未对鳃上皮细胞膜有破坏作用。他认为是非致病性的和体外共生者。李连祥和倪达书也从电镜中观察到,虫体并没有插入胞质内和胞质间。但从20世纪50年代草鱼发病及死亡情况来看,患病鱼的鳃上除有少量车轮虫和指环虫外,就是大量的鳃隐鞭虫,要完全排除为非病者,尚需由实验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