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鸭瘟?
-----
鸭瘟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 鸭、鹅和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鸭、鹅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诊特征是全身性急性
败血症,食道黏膜有灰黄色假膜,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病原】鸭瘟病毒属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鸭疱疹 病毒I型,为球形带囊膜的双股双链DNA病毒。对外界环 境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酸碱和有机溶剂敏感,经50T: 90? 120分钟或56\:10分钟处理,均被灭活。在pH值3的酸性 环境或pH值11的碱性环境中也很快被灭活。在0.5%漂白 粉30分钟、5%生
石灰30分钟、75%酒精5?30分钟都可使 病毒致死或致弱。鸭瘟病毒可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生长,产 生蚀斑并形成核内包涵体,也可在鸭胚肝或肾细胞、9?14日 龄鸭胚中生长繁殖,经适应后也可在鸡胚内和鸡胚成纤维细 胞中生长。【
流行病学】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鸭瘟,以 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在自然感染中,20日 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病,成年鸭尤其是产蛋母鸭发病较严重。 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运销旺季的春夏之际和秋季,极易 造成本病的流行。【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2?5天,发病初期,病鸭精神 萎靡,体温迅速升髙,可高达43C?441C,食欲减少或废绝, 喜饮水。毛松脚软,行动迟缓,不愿下水,严重者伏地不起。 眼流泪,有浆液或脓性黏液,眼睑肿胀,眼
结膜充血。鼻孔分 泌物增多,有稀薄或黏稠的液体流出。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部分病
鸭头颈部肿大(故称大头瘟)》排绿色或灰白色稀便, 稀粪常沾在泄殖腔周围羽毛上,有的泄殖腔松弛、
水肿。产蛋 母鸭群在死亡高峰期间,产蛋率下降25%。【剖检病变】病死鸭皮肤有许多出血斑,有的病例几乎 呈弥漫性紫红色,皮下组织常见炎性水肿,剪开有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流出或见胶冻样浸润,尤以肿胀的头颈部皮下为甚。 口腔舌下部、咽喉周围有溃疡灶,食道黏膜常见纵行排列的灰 黄色假膜,假膜易剥离,剥离后可见溃疡斑痕。腺胃黏膜有出 血斑点,有时在腺胃与食管膨大部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 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层充血、出血。脾脏呈紫黑色,体. 积缩小。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严重。 泄殖腔黏膜出血,常见黄绿色或灰黄色不易剥离的坏死结痂。【诊断要点】本病根据其特征性症状及病变,如头肿,流 泪,体温高,剖检时可见食道、泄殖腔黏膜有充血、出血和伪膜 性坏死,皮下胶样浸润等可做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诊断可确 诊。【防治措施】国内研制的鸭瘟活疫苗为鸭瘟鸡胚化弱毒 冻干苗,是鸭瘟的常规疫苗,组织苗呈淡红色,细胞苗呈淡黄 色。接种后3?4日产生免疫力,2月龄以上鸭的免疫期为9 个月。对初生鸭也可接种,免疫期为1个月。使用时用生理 盐水稀释,肌注,雏鸭1羽份/只。20?60日龄的鸭1?2羽 份/只,肌注。2月龄以上鸭的免疫量按鸭场的实际情况,结 合说明书使用。鸭群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鸭瘟免疫程序依当地疫情而 定。陈伯伦(2008)认为,种鸭于15?20日龄肌注鸭瘟鸡胚化 弱毒苗,1羽份/只;30?35日龄加强免疫,1.5?2羽份/只; 产蛋前15?20天再加强免疫1次,2?3羽份/只。于一伟 (2006)认为鸭瘟流行地区的商品蛋鸭于20?30日龄肌注鸭瘟活疫苗1?1. 2羽份/只,70?80日龄再加强免疫肌注1. 5 羽份/只。无鸭瘟流行地方,在60?70日龄肌注鸭瘟活疫苗 1. 5羽份/只,若鸭群饲养2年,可间隔9个月左右再注射1. 5 羽份/只,最好安排在强制换羽之前10?14天进行。广东地区有的种鸭场在28?35日龄首免,1羽份/只,胸肌注射;. 56?63日龄二免,2羽份/只,胸肌注射;150?180日龄三免, 3?5羽份/只,胸肌注射。对发生鸭瘟的鸭群,可肌注抗鸭瘟髙免血清,成鸭1毫 升/只。饲料中可加入药物拌料,硫酸
阿米卡星按0.1%? 0.02%拌料,连用3天,同时还可添加多维、
氨基酸、微生态制 剂等。发生鸭瘟的鸭群,也可紧急接种鸭瘟鸡胚化弱毒苗,已发 病的鸭只接种后2?3天内仍会加速死亡,正常情况下约1周 时间,疫情可得到控制。对疫区内尚未发病的鸭群,可用鸭瘟 鸡胚化弱毒苗进行紧急免疫。疫苗的接种,应该做到一个针 头注射一只鸭,以防病原经针头传播,用过的针头可以用水加 热煮沸的方法灭菌,轮换使用,以解决注射数量多而针头不够 用的问题。加强饲养管理,紧急预防接种,执行封锁、隔离、消毒是防 治鸭瘟的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