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鱼 > 养鱼问答 > 正文
养鱼疾病问诊:如何确定鱼类投饲量的方法
阶段饲养 更新:2016/5/1 字体:
如何确定鱼类投饲量的方法
-----
一、常规标准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也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这时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日投喂量约占鱼体总重的2-3%。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  二、区分养殖种类  不同种类的鱼,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饲率也有区别。如草鱼在25℃左右时的投饲率为5-9%,鲮鱼则为2%。同种类其投饲率也不尽相同,如体重100克的罗非鱼投饲率为1.6%,而同体重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则会达到2.4%。  三、把握吃食时间  鱼类吃完照常规标准投喂量的饲料时间不足2小时,说明投饲不足,应适当增多。如果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投喂,鱼类吃食时间突然减至2小时,说明鱼体已增重,应调整投喂标准。投喂草类、螺、蚌等饲料,一般以7-8小时吃完为标准。  四、观察养鱼水色  一般肥水呈油绿色或黄褐色,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渐浓,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进行正常投喂;水体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水质太瘦应增加投饲量;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投饵。水质过肥时,鲢、鳙鱼会出现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的现象,甚至有瘦弱残废的个体漂浮水面,这表明水中浮游生物过少。主养鲤鱼的水面可根据水的浑浊度来确定投喂的多少,如整池水都很浑浊,呈泥黄色,且排除大雨或人为的原因,证明鲤鱼在池底不断拱泥而致水体浑浊,由此可判定鲤鱼处于饥饿状态,应加大投喂量。  五、区别饲料品种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也是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对于同一种鱼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就应增加投喂量。由于目前鱼饲料没有统一的营养标准,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参差不齐,应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
相关文章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重磅好消息】执业兽医考试复习资料免费送
 中国兽医协会网报名入口2016年开通时间
 2014年3月5日各地批发市场牛肉价格
 2013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有关事项公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