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鸡
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
2012年7月14日,某鸡场引进的2 100只2月龄的鸡群突然发病。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缩头垂翅,食欲减退或废绝,离群蹲伏,不愿走动,羽毛松乱;胸、腹、大腿内侧局部羽毛脱落,掉毛部位皮肤发炎、肿胀;皮下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触之有波动感,皮肤破溃后有血样渗出物,呈暗紫色或紫黑色;部分病鸡在翅膀内侧、翅尖、尾部、头脸、背和腿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炎症及坏死症状,局部干燥结痂;跗关节和趾关节炎性肿胀,局部呈暗紫色或紫黑色,有的破溃结痂,个别有趾瘤,脚底肿胀,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多在病后3~5天死亡。 二 剖检变化 胸、腹部皮下出血性胶样浸润,切开胸肌可见肌肉
水肿及出血斑或条纹状出血;肝肿大,呈淡紫红色,有花纹样变化;脾肿大,紫红色,有白色坏死点;腹腔脂肪、肌胃浆膜、心冠脂肪及心外膜上有点状出血;
心包炎,心包内积有少量黄红色半透明液体;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浆液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干
酪物。 三 实验室检验 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及皮下病变组织的渗出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的球菌,无鞭毛、芽孢及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2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及皮下病变组织渗出物分别接种子普通营养琼脂、肉汤培养基和血液 琼脂中,置于37℃培养箱内24小时。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隆起的圆形金黄菌落;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培养2~3天后肉汤表面有菌膜形成,
管底形成多量的粘液沉淀;血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呈明显的B型溶血。挑取单个菌落染色镜检,见有形态同上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多呈不规则葡萄串状排列。 3 生化试验 该菌能分解
葡萄糖、
麦芽糖、蔗糖和
甘露醇,产酸不产气,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 4动物感染试验 将纯培养物作1:10生理盐水悬液,腹腔接种家
兔5只,剂量0.3mL/只,并另设5只家兔作对照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接种后36~72小时内家兔全部死亡,其局部皮肤溃疡、坏死,剖检病理变化与上述病例基本一致。并从该实验兔心血、肝、脾病料中分离出同样的菌体,对照组未见异常。 5 药敏试验 该菌对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
新霉素高敏,对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中敏;对磺胺二甲氧嘧啶、
青霉素、土霉素不敏感。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该病为葡萄球菌病。 四 防治措施 把鸡群中表现异常、疑似患病的鸡立即隔离,禽舍及饲养用具用0.1%的百毒杀溶液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病死鸡销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全群假定健康鸡,在饲料中按0.04%的比例添加氟哌酸药物,连喂5天。对病鸡肌肉注射庆大毒素3 000IU/只,2次/天,连用3天;同时电解多维、氟哌酸拌料,连喂5天,控制继发感染,促进康复。经上述处理,第3天鸡群病情得到控制,5天后全群鸡得到痊愈,治愈率达66%。 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特别是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鸡场周围环境中致病性葡萄球菌存在更为普遍。因此,鸡群中发生葡萄球菌病已成常见的疫病之一。为防制该病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鸡只饲养过程中,特别是笼养或网上平养,要尽量避免或消除能使鸡只发生外伤的多种因素。实践证明,由于铁丝网和铁笼的锐利物品使鸡皮肤损伤,造成葡萄球菌的侵入是鸡场发生葡萄球菌病的重要原因。 (2)在有条件的鸡场都要断喙、剪趾。并且要求在断喙、剪趾、带翅号以及免疫刺种时认真做好消毒,严防
葡萄球菌感染。 (3)实践证明,有的鸡群常常由于发生鸡痘后而造成继发感染,故此,在鸡痘多发地区应适时接种鸡痘疫苗,防止发生鸡痘。 (4)加强饲养管理。除全价饲养外,鸡舍内应合理,通风、光照、密度适宜,保持舍内安静,防止鸡只“乍群”、啄伤。对有外伤鸡只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五 小结 引起鸡的葡萄球菌病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据报道菌株的不同,其毒力差异很大。实验证明,鸡群一旦感染该病应立即按上述方法快速准确做出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鸡葡萄球菌病常常不被人们注意,特别是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由于症状不明显而更易被忽略,没有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而造成葡萄球菌病的暴发。确诊后对大型鸡场应投给适量的磺胺类药物(混于饲料内)也有一定价值,但最为实用的是隔离病鸡,定期做环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