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调查
-----
通过走访农户、查阅病历资料等方法,对2004年、2005年我市的养鸡专业户鸡大肠杆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报告如下。1 流行特点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集中在5、6、7、8月份,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发病日龄5~360日龄不等,以10~30日龄的发病最多。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以及有无继发其他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本次调查20多万只鸡,其中发病鸡8.6万余只,死亡鸡3.7万余只,死亡率13%~62%不等,个别养殖户的鸡死亡率达到了60%以上。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各处普遍存在,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过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离率较高。因此构成了养鸡全过程的威胁。2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鸡无特异症状,多见
腹泻,腹膜炎,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呆立,食欲下降,脐炎时见腹下垂。剖检:初生雏鸡脐炎死后可见脐孔周围皮肤
水肿,皮下瘀血、出血、水肿,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脐孔开张。新生雏以下痢为主的病死鸡以及脐炎致死鸡均可见到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有个别病
鸡眼睛失明,关节肿胀,关节内积黄色黏稠液。90%的病鸡并发
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气管内有黏液,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肝表面有坏死点仅占25%;蛋鸡输卵管内分泌物增多,黏膜充血、增厚,有的输卵管闭塞,引起卵黄性腹膜炎。3 实验室诊断 (1)取死鸡的肝、肺、脾、心血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有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2006年除了以往曾发生过的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大肠杆菌与霉形体、大肠杆菌与新城疫、大肠杆菌与法氏囊病混合感染外,还出现了大肠杆菌与鼻炎、大肠杆菌与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与肾传支、大肠杆菌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使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更加困难。(2)无菌取肝、脾、肺、心组织样本,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盖琼脂培养基,37℃ 18 h培养,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出黄白色圆形小菌落,在麦康盖琼脂培养基有红色菌落生长。取单个菌落进行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3)药敏试验:对
头孢氨苄、丁胺卡那霉素、痢特灵、卡那霉素、氟苯尼考敏感的占50%,对
庆大霉素敏感的占13%。4 讨论与分析 吴忠市2006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比去年增加了1.5倍。究其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4.1 缺乏疫病防治知识和指导。尽管我市2005年曾发生多起大肠杆菌病,但是2006年仍有85%以上的养殖户没有作大肠杆菌灭活苗的接种。就连发生较多的东塔、板桥、古城3个乡镇也仅有15%的养鸡户进行了大肠杆菌病防疫,接种鸡只还不到这3个乡养鸡总数30%。为了减少鸡只的死亡,提高存活率,60%以上养殖户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随意添加预防药物。由于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一旦发病则无敏感药物可用,使养殖户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此次调查鸡只死亡率超过50%都有这个原因。4.2 鸡场饲养管理水平低。大部分鸡舍是以前的旧房改建,通风条件大多无法满足,加之饲养密度过大,因此容易诱发大肠杆菌病。这个因素占到发现原因的70%。部分养殖户采用散养的形式养鸡,加上消毒驱虫不彻底,球虫病频发,造成鸡只肠黏膜损伤,病原菌进入血液,引发大肠杆菌病。此外,还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鸡舍卫生差等。4.3 种鸡场没有做好种鸡、种蛋净化和消毒工作,造成大肠杆菌病垂直传播。本地雏鸡发生大肠杆菌病比去年增加了150%就是很好的例证。笔者调查得知,本地的提供鸡苗的五大孵化户,没有一个做过鸡的大肠杆菌病净化工作。4.4 不良习惯是造成此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地居民总是把有病、将死、病死的鸡只随手扔进渠内、沟边、道旁,没有做任何无害化处理,造成了水源,土壤的污染,病原菌肆意传播。 4.5 劣质饲料和不全价饲料饲喂也是一个诱因。近年来,我市
营养不良疾病占到了一定的比例。缺硒、缺锰、缺
烟酸、缺
叶酸、缺B族维生素等的病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