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鱼 > 养鱼问答 > 正文
鱼病发病阶段:为什么采取了内服用药和全池用药预防鲫鱼黏孢子虫病,病害还是会发生,而野生池塘的鲫鱼一年未见死几尾?
寄生虫病 更新:2016/5/12 字体:
为什么采取了内服用药和全池用药预防鲫鱼黏孢子虫病,病害还是会发生,而野生池塘的鲫鱼一年未见死几尾?
-----
黏孢子虫的成熟孢子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一般杀虫药和消毒药无法清除,而经常内服氯苯胍等杀虫药会增加黏孢子虫的变异和耐药性,所以精养塘通过用药方式去预防黏孢子虫病是行不通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通过对池塘底质和水质进行优化处理,保持池塘菌藻平衡,再结合科学投饵,增强鲫鱼体质,才可以有效预防黏孢子虫病的发生。野生池塘载鱼量少、池塘负荷低、自净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鲫鱼患黏孢子虫病概率极低,即使有少数感染了黏孢子虫,也可以通过充足的营养摄入保证机体免疫力在较高的水平,从而不会发生死亡。笔者:用药物杀灭鲫鱼体内的黏孢子虫效果差,采取什么措施处理较好?鲫鱼体内感染了黏孢子虫、特别是喉孢子虫,用药去处理效果是相当差的。关键还是要提前做好池塘底质和水质的处理,平时加强饲料的合理投喂,保证鲫鱼营养充足地生活在环境舒适的池塘环境里,这样感染黏孢子虫的概率是很低的。万一体内感染了黏孢子虫,可以采取内服氯苯胍(500克拌1吨料,必须通过3级预混,保证混合均匀,否则易引起中毒死鱼)的方法处理,同时用碘制剂(有效碘1%的用量为100毫升/亩)进行水体消毒,并内服抗生素如氟苯尼考等。
相关文章
 执业兽医考试题库软件介绍
 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中国兽医协会网报名入口2016年开通时间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有关事项公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