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免疫研究
-----
鱼类的免疫什么概念? 脊椎动物的免疫应答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即自然免疫,它是与生俱来的古老的免疫系统,它或阻止病原体侵入机体,或用一种不确定的方式来清除病原体。它包括被称为确定蛋白质的种类。第二个,即获得性免疫,它是脊椎动物的防御系统。这个反应是特殊的可诱导的反应。鱼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基本相同。对鱼类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那些难以控制的和经常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的最佳选择。例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草鱼烂鳃病。 据免疫力形成的机理,可分为对抗原异物无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e)(
现代免疫学将其改称为非特异性防御)和对抗原异物有针对性的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e)。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对抗原异物无针对性的天然防御机能。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①鳞片、皮肤和分布在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部膜表向的上皮细胞,以其特殊的解剖生理构成的屏障外物入侵的物理屏障附着在这些物理屏障表面的黏液,以及黏液中的蛋白酶、凝集素、溶菌酶(钱云霞等,2000)、溶酶体、障碍微生物动用的粘蛋白(李彦和江育林,1997)等构成的化学屏障;②一旦病原体突破外部屏障(物理化学屏障),血清补体、溶菌酶、转铁蛋白、天然溶血素、干扰素。C一反应蛋白(杨先乐,1989;聂品,1997;张永安和聂品,2000)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将作用于病原体,抵抗其侵袭和感染(李彦和江育林,1997)。 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异物所形成的对抗原异物有针对性的免疫力。参与真骨鱼类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有胸腺、前肾、脾脏以及消化道淋巴组织与血液淋巴组织,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鱼类具有类似于哺乳动物参与细胞免疫的T一淋巴细胞,和参与体液免疫的B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一些体液淋巴因子等(杨先乐,1989;陈怀青和陆承平,1994 李亚南等,1995)。有颌鱼类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类似于哺乳动物的IgM,血液中的相对水平较哺乳动物高,软骨鱼和肺鱼为高分子量的lgM五聚体,硬骨鱼为高分子量的IgM四聚体(张永安和聂品,2000)。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刚出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虽已具有免疫的基本特征,但较原始,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相比有较大的差异(陈怀育和陆承平,1994李亚南等,1995)。其抗体产生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相比有如下特点:①抗体形成期较长,抗体滴度增高较慢,冷水性鱼类则更长;②在初次应答中,鱼类抗体持续期较长;③免疫记忆弱,受水温的影响,二次应答与初次应答抗体价的比率一般较低,有的鱼类几乎没有区别(杨先乐,1989),首次免疫和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都是IgM(陈怀青和陆承平,1994)。因此与哺乳动物和鸟类不同,鱼类的非特异性防御在其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 增加鱼类免疫力的基本方法 通过注射,浸泡,口服疫苗的方式使鱼体产生免疫力。在实际接种过程中,常常因操作等问题而最终未取得预期的防病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接种前了解鱼类免疫接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里首先介绍一下鱼类免疫接种的通用法则: 1.免疫接种只适用于未受任何刺激的健康鱼,当鱼患病或近期刚受到重度处理或受到其它环境刺激时,不能进行接种; 2.为在接种时保持几乎全空的胃肠,接种前应该停食。鱼越小,水温越高,所需禁食的时间越短。禁食的鱼对操作造成的刺激的耐受力较差,对麻醉剂敏感; 3.接种必须在无病环境下进行,在水温15℃时接种后约2周,才能暴露于病害中或转入易患病的池中。水温越高,产生免疫所需的时间越短; 4.在浸泡接种时,疫苗稀释液和养殖水体的温差不应超过2℃。 了解了接种的通用原则,对具体鱼类是否需要进行接种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情况: 1.某一养殖场和地区的
流行病学; 2.鱼的种类和年龄组对某一病原体的敏感性 疫苗的生产厂家:目前国内外出现在市场上的细菌性疾病的疫苗包括福尔马林灭活菌苗和油佐剂产品,另外,可以拌饵投喂的口服疫苗在国外市场上也有出现。市售的疫苗有只抗一种细菌的单价疫苗,也有可抗一种以上细菌的多价疫苗。 Aquatic Diagnostics Limited (ADL)是一家国际性生物公司,以研究和生产检测鱼类疾病的单克隆抗体(Mabs)为主。这类产品对水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另外通过提高饲料中VC 的含量有可以达到增加鱼体免疫力的目的。例如:吞噬细胞是鱼类非特异性细胞防御的主要细胞,
维生素C提高吞噬细胞吞噬活性可能的机制如下:①提高吞噬细胞的运动趋化性。维生素C缺乏降低豚鼠巨噬细胞的迁移和化学趋化反应(Ganguly等,1976)。高剂量的维生素C提高嗜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和杀菌功能(钱伯初,1989)。维生素C是通过清除体内组织腔的毒性,间接地增强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反应,因为白细胞的趋化性与血浆维生素C的浓度无关,而与血浆中的组织胺呈显著负相关(JOhnston等,1992)。每天服用维生素C能使健康人嗜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提高19%,使血浆组织胺下降38%(Johnston等,1992)。高剂量的维生素C还可能提高环鸟苷酸(cGMP)和前列腺素EI( PGEI)的浓度,防止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被氧化,从而使细胞的趋化性得以维持(钱伯初,1989);②影响吞噬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补体因子C5a和脱
精氨酸C5a、巨噬细胞趋化因(macreophage chemotactic facor ,MCF)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维生素C是体内的还原性物质,氢的传递体,参与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可影响特定的酶反应和吞噬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从而影响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Sobhana 维生素C对免疫细胞很重要,其在白细胞中的含量是血浆中的8倍多。Li和Loved(1985)认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对鱼类体液免疫的影响可能与其组织中维生素C量的大小有关。虹鳟可利用
抗坏血酸-2-硫酸酯作为维生素C的来源,从饲料中吸收的维生素C部分在体内转化为抗坏血酸一2一硫酸酯储存起来(Sfeffens, 1989)。当组织需要时,抗坏血酸一2一硫酸酯在抗坏血酸酯-2一硫酸酯酶(该酶的活性由组织中维生素C的浓度通过负反馈抑制进行调节)的催化下水解成维生素C以供给组织需要,从而保持组织中维生素C水平的相对稳定(Li和Loved,1985;Sfeffens,1989)。高剂量的维生素C超过了机体组织的调节能力,就会使组织维生素C的水平升高,组织中维生素C的增加就促进了体液免疫能力的提高(Lin和 Lovell 1985)。 维生素C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可能机理:①维生素C使淋巴细胞免受氧化损害,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抗体的产量(Aidern等,1980)。维生素C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抗体的产量可能是由于其减轻了活性氧(包括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对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持了淋巴细胞的功能。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