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鸡 > 养鸡问答 > 正文
鸡病问题咨询:浅谈AA+肉种鸡的体重控制要点
繁殖系统疾病 更新:2016/6/1 字体:
浅谈AA+肉种鸡的体重控制要点
-----
AA+肉种鸡是美国安伟捷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培育的新配套系,其最大特点是对饲养环境要求高,并且容易超重。这要求在饲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秀的遗传潜力,取得最佳经济利益,应特别关注种鸡全程体重及均匀度的控制。笔者根据最近几批的饲养经验,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1 体重控制的重要性 肉种鸡经过多年的选育,具有商品代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良特性。但在肉种鸡的整个饲养期中,如果体重控制稍有不慎,就容易超重或低于标准体重,造成周增重不理想,实际生长曲线和标准曲线吻合度差,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因此,在育雏育成期应尽可能按照体重标准进行饲养,喂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目标体重,通过严格控制喂料量确保周增重符合标准;在产蛋期,除保持种鸡少量增重外,应尽可能避免种鸡超重或失重,喂料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量的合格种蛋。所以,要求我们在做好鸡场生物安全及各项保障措施,如准确的免疫接种、合理的药物预防,从而确保鸡群健康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种鸡体重,做到细节管理。 2 育雏期(0~4周) 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切实搞好早期鸡舍环境条件控制和鸡群的管理,确保种鸡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长在早期发育良好,最大限度地提高均匀度。因为控制体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要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尤其鸡只一生中最初的72h很重要,这期间不仅确定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才能有良好的生产性能的发挥。 管理要点:从1日龄起,要准确记录饲料采食量,从而保证自由采食向限制饲喂的平稳过渡,料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7~14日龄的体重应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此阶段饲喂原则:少喂勤添,刺激雏鸡采食。给种鸡提供高能(12.12MJ/kg)、高蛋白(18%~18.5%)的全价配合饲料,因为只有早期的骨架培育良好,才有助于防止产蛋高峰鸡只产生过多的胸肉,同时早期能量和蛋白的积累,为加光刺激时种鸡具有适宜的骨架和胸肌做准备。 母鸡4周龄末的体重要在380~450g。若4周末的体重偏大,则成鸡的体型偏大,要求较高的饲料量和营养;若体重偏小,则成鸡体型偏小,影响种蛋合格率。公鸡前4周要自由采食,4周末选种前不做任何限饲。第4周开始每天做好体重监测工作,一旦达到690g,立即采取限制饲养。对于AA+品系的种公鸡,现在不主张采用拉骨架的饲养方式,原因是此阶段如果喂料量变化太大,对公鸡产生的应激会很大,直接导致产蛋后期受精率下降过快。4周末可对种公鸡进行第一次选种,把特大、特小、畸形的个体淘汰掉。对母鸡来说,当采食时间小于4h时,转为四三法限饲。一般在21~28日龄,四三法限饲应尽可能长,一般到17周末。 3 育成期(5~24周) 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和营养程序,培育体重均匀、身体健康、适宜种用的后备种鸡,使之体格健康、体型优美、体况良好,并能适时地达到性成熟。要求早分栏、早挑鸡、早限饲。 3.1 育成前期(5~10周):此阶段是生长速度较快的阶段,最好采用限饲强度大的方法控制体重快速增长,所以也叫降低维持需要的阶段。每周平均加料2~3g,此阶段只以骨骼生长、维持需要、羽毛生长、增重作目的,加料幅度较小,保证平均增重95g左右。若4周末鸡群均匀度不理想,种鸡在该阶段应按体重大小分栏饲养,分大中小三个栏。不同栏给予不同的料量,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以争取在10~12周达到同一体重标准,也就是要培育出一个均匀的整体鸡群,而不是许多个均匀的小栏。 5~10周是公鸡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公鸡的双腿发育快速,任何偏离生长曲线标准的情况都可对公鸡成年后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带来不良影响。8周龄时,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因此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否则,种公鸡已成熟的体型要比最理想的体型要小些。如果种公鸡无一个良好的骨架,就会趋于肥胖,脂肪堆积,产蛋后期体型会更差,直接影响交配的成功率。 3.2 育成中期(11~14周):此阶段鸡群对光照时间和强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并且容易发生腿病和球虫病,要求完全遮黑饲养,及时纠正任何意外漏光现象。光照强度在3~5lx,光照时间为8h,尽量减少应激。此阶段的生长发育不随喂料量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应使种鸡按体重标准生长,确保种鸡的周增重符合标准;此阶段每周增加3~5g料量,因为生殖系统刚开始发育,加料幅度可稍微有些增加。 3.3 育成后期(15~23周):此阶段是能量储备阶段,总体重增加应超过1500g左右以满足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系统发育处于旺盛时期,并为加光刺激做准备,加料幅度最大达6~8g/周。如给料量增幅过小,会抑制生殖系统发育,直接导致卵巢和输卵管发育不全,鸡群表现开产不整齐,产蛋率上升幅度慢。对公鸡来说,会影响睾丸发育,最终影响产蛋后期精子的产生。 为了确保周增重的需要,建议增加10%~15%的喂料量,不管体重大小,都要按比例增加饲料;种鸡体重增加刺激生理变化并达到性成熟,增重量的逐渐增加,将确保种母鸡平稳地向性成熟的生理转换,并在210日龄左右达到性成熟。产蛋初期加料是否过快可以从双黄蛋的多少和腹腔内直径1cm以上的卵子多少去区分,正常情况下产蛋初期双黄蛋的比例不超过2%,腹腔内1cm以上的卵子为6~7个,如腹腔内1cm以上的卵子超过9个则表明加料过快或料量过大,腹腔内1cm以上的卵子少于5个时说明营养不足。 喂料量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之一,育雏育成期,在制定每周喂料量时,应该遵循瞻前顾后、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周料量增加的幅度,要依据饲料质量、鸡舍环境条件,如温度、气候、通风、密度、转群、免疫以及鸡只体重的增量来综合决定。前期,每周料量增幅要小,以后随着种鸡生长发育迅速,逐渐提高料量。产蛋期,喂料量的多少将随产蛋率、蛋重、环境条件、周增重变化灵活掌握。每周定期抽测体重,经常触摸评估鸡只,可以使管理者及时调整料量,更全面地掌握鸡群的基本发育状况。 4 产蛋期(25~66周) 4.1 从容不迫光照刺激至5%产蛋率(23~26周),此阶段是性成熟及非生殖器官的快速生长阶段,增加光照以22周鸡群的生长情况为准。预产期光照程序的确定需考虑以下因素:一是22周的体重是否达到标准体重(2.4~2.6kg);二是22周的营养贮存是否达到代谢能贮存累积117MJ、粗蛋白贮存1320g的标准;三是22周胸部肌肉横断面呈V字形的鸡应占80%以上;四是22周主翼羽残留1~2根的鸡数应有80%以上。种鸡在育成期只有保持正确的体重、良好的均匀度和正常的营养摄入才能对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刺激产生最佳的反应。 23周以后加料不能操之过急,要少量多次添加,产蛋率达到5%以前,每周加料2~3次,每次不超过3g。 4.2 5%产蛋至产蛋高峰(26~30周)是产蛋上升阶段,体重和蛋重都在增加。因此母鸡产蛋率10%的鸡应视为20%~25%的鸡饲喂,否则母鸡利用自身体脂肪储备补充饲料中营养素的不足,鸡表现出产蛋率缓慢上升。种鸡从开产到产蛋高峰,应获得持续的增重,且产蛋高峰以后的整个产蛋期,都要保持一定的增重。母鸡料量的增加必须先于产蛋率的增长,原因在于许多个体母鸡的产蛋率要高于鸡群的平均产蛋率。 产蛋上升阶段的鸡群应实行动态管理,每天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敏感指标。根据每天蛋重绘制蛋重曲线并添加趋势线,了解蛋重增长趋势,指导加料。 4.3 30~40周是产蛋高峰期,要保证维持体能和能量进食量的平衡。保证鸡只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高产才有物质基础。影响维持体能的因素包括体重、产蛋率、蛋重、环境温度,其中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这时由于总需能量中绝大部分是代谢维持能,该部分的摄入取决于环境温度。研究表明,家禽饲料的摄入,以20~21℃为基准,在5~35℃的温度范围内每上升或下降1℃,能量摄入应减少或增加21kJ。 4.4 41~66周高峰后的体重控制要点:通过保持种母鸡高产的持久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合格种蛋的产量。一般鸡群在30周龄达到性成熟,高峰后期机体的生长率下降,营养需要也降低;产蛋量减少,40周龄后产蛋明显下降,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将有所下降。如果种鸡采食量超过需要量,它可以通过脂肪沉积继续增重。脂肪沉积速度是影响高峰期后产蛋率和受精率的关键,应根据体重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喂料量,以调节脂肪的沉积速度。种鸡减料的准确时间应取决于鸡群的生长及鸡群的状况。对于产蛋率比较高的鸡群第一次减料不应早于34周,并且减料要逐步进行。30周后放松对体重的控制会明显破坏280日龄以后的产蛋持久性、正常蛋重、蛋壳质量和受精率;如果此阶段鸡群的周增重不能达到15~20g,鸡群的产蛋率和孵化率将受影响。 产蛋高峰后有计划地减少喂料量,使鸡群的周增重稳定地保持在15~20g。每周应在分析体重、蛋重、耗料时间、日产蛋数及鸡群状况等数据的基础上来决定喂料量。产蛋后期减料总量约为高峰料量的8%~12%,减料应先快后慢,每周减料0.5~1g/只。当一天死淘鸡所需料量超过1kg时,在当天投料时应减掉。 5 公鸡产蛋期的体重控制 种公鸡饲养管理及体重控制应以种公鸡睾丸的生长发育来调整,可分成以下几个期:0~12周睾丸基本不生长(初形期),12~27周睾丸迅速发育(生长发育期),料量必须快速加上,要有良好的周增重,27周睾丸发育会完全成熟。27~35周延长睾丸发育高峰维持期是关键。35~50周睾丸开始萎缩。50周以后为睾丸萎缩期。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与坏决定了睾丸的质量,最终决定了产精能力。 产蛋期种公鸡体重管理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继续保持控制种公鸡的体重,确保种公鸡具有良好的实施交配的生理条件。在母鸡减料的过程中给公鸡加料。加料要缓慢、稳定,少量多次,根据周增重决定加料幅度,控制体重生长。30周以前,每周加料不超过2g/只,以免超重,肌肉过多,导致公鸡懒惰,精液质量下降。高峰后控制周增重15~20g。控制种公鸡的数量和体重,保持较高的受精率。使种公鸡实际体重和体重标准一致,并提高种公鸡的均匀度。使用维护良好的设备实行严格公母分饲。对种公鸡至少每周一次称重,以了解种公鸡的平均体重和周增重,从混群开始到种公鸡完全不能偷吃到种母鸡料为止的这段时间内,应每周称重两次。此外,应根据种公鸡物理特性(脸、冠、肉垂颜色、肌肉健壮程度、丰满度、腿脚、关节情况)、肛门颜色、羽毛状况及公鸡的机敏性和活动性淘汰种公鸡,以保持最佳的公母比例,严防公鸡过度交配。高峰过后,如公母分饲实施好,一般每4周加1g饲料。 总之,在整个生产周期,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要注重鸡群及鸡舍细节管理,经常评估观察鸡只行为,多分析、多总结,对鸡群的非正常情况及时作出相应措施,尽力做到种鸡的实际体重曲线和标准体重曲线相吻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种鸡遗传潜力,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相关文章
 2014年3月5日各地批发市场牛肉价格
 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2013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