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干旱期间水产鱼养殖技术
-----
如何使干旱对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是迫切需要积极应对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质调控技术 合理和节约用水,保障重点水面用水(1)对于兼有灌溉功能的池塘和小型水库,要积极协调好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制订科学的用水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过塘水”,即用先水过塘、再灌溉农田的办法,科学调配、充分利用有效的水资源。(2)做好池塘、养鱼稻田的渗漏检查和维修工作,及时进行修闸堵漏,减少水的浪费。(3)要优先保证亲鱼和鱼种池塘的用水。旱情严重的地方,应采取并塘或转移的方法,保存亲鱼和鱼种。并塘或转移时为了减轻对鱼体的损伤,选择在傍晚进行。 想方设法增加池塘蓄水量,保障养殖生产 有条件的地方,还需要采取临时性打小型机井提水,组织排灌机械加注新水,缓解供水矛盾。对即将干枯的池塘,将苗种集中转移到水源较好的池塘暂养,或者就近转移至大型水库、河流用网箱暂养,待旱情解除后再放回原塘饲养。 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加强水质调控高温季节易出现水温分层、水质恶化现象,故要将水位控制在1.2米~1.5米。减少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养殖水体环境良好,减少施肥量,保持良好的水质。及时开户增氧机。采用生
石灰调节和改善水质。可每隔10天~15天,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5公斤全池泼洒。或者采用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加强夜间的巡塘观察,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雷阵雨强降温、强对流可能对养殖鱼类引起泛池,要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投喂技术 因为干旱的反常气候,许多地方缺少水源,鱼类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饲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选择优质饲料 投喂高质量稳定性好的配合饲料;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质营养。 合理投饲 干旱期间的日投喂量应为正常投喂的70%~80%;调整投喂技术,做到早晚各投喂1次,并采用八分饱食投喂方法,减少饲料的浪费以及水质污染,及时清除残饵,保持养殖水体环境良好。 加强饲料管理 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和“看水温、看水质、看大气、看摄食”的“四看”投饵方法,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应激管理 干旱期间更应加强应激管理。暴发性鱼类疾病一般都出现在环境恶变,出现应激之后,特别是水质不稳定(水质发生变化)、气候环境很差、酸碱度变化大及温差大等应激强度较大时,养殖鱼类最容易感染病患。其解决方法,可全池泼洒三宝高稳
维生素C150克~250克/亩、
葡萄糖每米水深2公斤~3公斤/亩、
黄芪多糖100克/亩,以增强养殖鱼类的抗应激能力。并在泼洒后4小时~6小时,应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需注意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问题),扑杀细菌和病毒,双管齐下,方能最有效控制水产养殖鱼类疾病的暴发。 加强增氧措施 改善水体循环,消除底部缺氧,使用底层增氧机和在天气闷热、下雨天及平时,全池泼洒以过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片状增氧剂200克~300克/亩。 干旱期间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危机管理 以干旱期间养殖鱼类的养殖过程中,必须实施危机管理,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实施营养素(含营养素药物)和有益微生物成为优势种群的调控技术,使之有利于增强养殖鱼类体质的抗病力而健康成长,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增殖。 抗旱管理技术 1.对灾区大量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及时清捞死鱼,集中做深埋处理,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发生死鱼的水体在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2.及时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工作。 3.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4.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水域环境监控、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准入等环节,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和水产品检疫,严禁使用建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5.加强生产管理,适当减少养殖密度,科学投喂。旱情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将商品捕捞上市或采取并塘、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缓解水体溶氧压力,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做好并塘或是囤积处理,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尽量不施有机肥或少施无机肥。 6.加强水质调控和疫病防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数,注意日常管理,密切养殖品种的变化。干旱期要经常清除池塘内的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从水中打捞出来,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加强病害监测,加大疫病防治,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7.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做好苗种准备工作。对已干枯的池塘,及时清除淤泥、消毒塘体,修补塘埂和沟渠,做好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做好苗种储备供应和信息调度,组织干旱程度较轻的地区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力度,及时发布水产苗种供需信息,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8.做好销售对接,保障市场供应,减少渔民损失。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水产批发市场、超市等上门采购,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做好水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渔民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