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详尽解析渔药(十二)
-----
第十二章 微生态制剂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掌握目前常用的一些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状况。 教学重点:主要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教学难点: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与使用。 目前微生态制剂已广泛应用于饲料、农业、医药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由经过定向筛选的正常微生物群中的有益菌株配合而成的。它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内微生态平衡,拮抗致病微生物、降解养殖过程中有机废物等来达到提高免疫力、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等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绿色产业,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安全有效途径。 第一节 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制剂 一、微生态平衡 养殖水域微生态系统是存在于水域养殖对象体内和体外的有益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与其相对应的水生生态环境所构成的一种动态平衡体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体相互影响和制约,一类微生物群体的消涨会影响到另一类微生物群体数量变化。当这些微生物和宿主处于动态平衡时,二者和平共处,宿主保持健康,不会发生疾病;然而一旦微生物失衡(失调),就可能导致感染,发生疾病。感染是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微生态平衡失衡所致。 1.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 ①宿主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宿主的类别、年龄、习性、生理功能、发育状况、营养条件、应激反应、疾病、创伤等。 ②环境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气候、食物、抗生素、化学因素、辐射等。 ③微生物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外来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微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导致宿主机体发生显性或隐性的变化,甚至产生疾病。 2.养殖生态环境的微生态失调与调节 微生态失调与微生态平衡相反,是指微生态系统处于不良条件下时,出现的微生物种类、生理功能和各种相互关系的紊乱。水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平衡失调,影响水生动物体的微生态平衡,就会导致鱼虾疾病的发生。 二、微生态制剂 1.微生态制剂的定义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菌、益生素、活菌制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复壮、发酵、包埋、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对人和动物有益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有的还含有它们的代谢产物或(和)添加有益菌的生长促进因子,具有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其微生态失调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功能。对建立良好的水域微生态环境(包括养殖对象体外和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进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部分或完全替代抗生素。 2.微生态制剂菌株的筛选及其需具备的条件 微生态制剂菌株的筛选应遵从以下步骤:背景资料的采集→益生菌的获取→益生菌和病原菌的竞争力→益生菌的病原性评价→益生菌对幼体的影响→经济成本和利益分析。 理想的微生态制剂菌株一般应该具有如下条件: 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②应该是宿主某个部位的“土着菌”,最好来自水生动物肠道中或养殖水体中。 ③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酸和过氧化氢等物质。 ④能合成对大肠杆菌、弧菌、气单胞菌等水生动物致病菌的抑制物而不影响自己的活性,感染实验中能提高养殖动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促进动物生长。 ⑤易于培养,繁殖速度快。 ⑥能在养殖水体中存活,有利于降低排泄物及残饵对水质环境的污染。 ⑦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在低pH和胆汁中可以存活并能植入肠黏膜。 ⑧在整个制备和保存过程中能保持生命活力,经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稳定性好。 3.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关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有很多,主要有: ①微生态平衡 动物体内均存在一种或数种优势种群,形成一种动态的微生态平衡。这种平衡会由于病原侵入、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等原因而被破坏。如果破坏程度超过了宿主动物的适应力,就会使动物的免疫力下降,导致营养和生长障碍以及疾病的发生。这时,补给适当的有益微生物,使有益菌在数量和作用程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并占据肠壁上的靶细胞,形成生物保护屏障。这些有益菌群的繁殖和代谢大大地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保持菌群的正平衡,使微生态环境及时得到修补,让动物回复健康状态。 ②防治疾病作用 有的益生菌通过竞争作用调节宿主体内菌群结构,包括竞争黏附位点、对化学物质或可利用能源的争夺以及对铁的争夺。有的益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抑菌物质。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