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衣原体病—鸡病防治技术
-----
禽衣原体病是由
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最早发现本病是由鹦鹉传染的,故称鹦鹉病、
鹦鹉热,以后发现其他禽类也可感染,故又称鸟疫。病禽以呈现
结膜炎、鼻炎和下痢等症状为特征。人主要因接触病禽而患病。禽衣原体病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与病禽(尤其是病火鸡、病鸭、病
鸽)接触的人员(饲养员、屠宰工人、兽医等)都有被传染的危险。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依据禽的种类和地区不同,有的呈流行性,有的呈地方性流行。禽衣原体病:鸡霉形体病,脸面、眶下窦肿胀禽衣原体病:鸡霉形体病,脸面、眶下窦肿胀【禽衣原体病病原】禽衣原体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鹦鹉热衣原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大小两种颗粒,较小的称为原体(原生小体),是一种致密的球形体,姬姆萨染色呈紫色,在细胞外,具有感染性。较大的称始体(网状体),为网状球形体,姬姆萨染色呈蓝色。始体是繁殖型,无传染性,是由原体发育增殖而成。成熟的子代即为原体。衣原体在多种细胞内形成胞浆内“包涵体”,有各种形态,成熟的包涵体姬姆萨染色呈深紫色,内含100~500个原体和正在分裂增殖的始体。包涵体的膜破裂后,数以百计的原体释放于胞浆内,继续感染新的细胞,不断增殖。由于衣原体不能合成自身的高能化合物,而需依靠宿主细胞作为这些化合物的来源,故它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鸡胚、小白鼠和某些传代细胞是分离培养衣原体的最好环境。鹦鹉热衣原体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大,在禽类的干燥粪便和垫草中,可存活数月。它对酸、碱类
消毒药的敏感性较低,5%
碘酊、70%酒精和3%
过氧化氢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破坏其感染性。易被季胺盐类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消毒净等灭活。抗菌药物中,对金霉素、
四环素、
红霉素较敏感。【禽衣原体病
流行病学】病禽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家禽和野禽常是衣原体的普通贮存宿主。海
鸥和白鹭是衣原体强毒株的携带者并可大量向外排菌,而对这些宿主无明显影响。由于禽的种类不同,其易感性、排菌时期、排出衣原体的数量也各不相同。衣原体主要经空气传播,因此,呼吸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其次经消化道传播。鸽体内的衣原体,可随粪便、泪液和咽喉部的粘液及鸽乳排出体外,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通过接吻以及母鸽喂仔鸽而经消化道传播。试验证明,从“母鸽到雏鸽”的传播环是造成衣原体在鸽群中长期存在的主要因素。鸡螨和鸡虱等吸血昆虫可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各种家禽和多种野禽对衣原体都有易感性,目前已知有130种鸟类是衣原体的带菌者。幼鸭、幼鸽,尤其是2~3周龄的幼鸽最易感,且其死亡率也高。禽舍内过度拥挤,卫生、营养条件不良,气温剧变,鸽的紧张飞行,过度繁殖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病的发生和加剧。禽衣原体病:鸡霉形体病,眶下窦脓性渗出物【禽衣原体病症状】用强毒株实验感染幼龄火鸡,潜伏期为5~10天,感染少量衣原体或老龄禽感染大量衣原体,其潜伏期为2~8周。鸡尤其是成年鸡对衣原体有相当强的抵抗力,仅出现轻微的症状或呈隐性感染。幼龄鸡常呈急性感染。发病严重,
发热,全身
震颤,羽毛蓬松.步态不稳,食欲消失,排黄绿色水样便或红色胶状粪便。眼和鼻孑L流出一种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睛周围羽毛上有分泌物干燥凝结成的痂块。随着病程的发展,有的病鸡角膜混浊,失明,呼吸困难,病禽明显消瘦和肌肉萎缩。到末期,病禽常发生
晕厥而死亡。鸭群发病率在10%~80%,死亡率可达30%。鹅与鸡较少发病。幼鸭感染本病后,症状严重,致死率高。病鸭发生颤抖,共济失调和恶病质,食欲消失并排出绿色水样粪便,在眼及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病鸭消瘦,死于痉挛,死亡率10%~30%。【禽衣原体病病变】眼结膜炎、鼻炎、眶下窦炎以及偶见
全眼球炎和
眼球萎缩等变化。最主要的病变是体腔和气囊的浆膜有纤维素性到化脓性炎症。表面被覆着厚层的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其中以纤维蛋白性
心包炎最为常见。气囊常增厚并出现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腹腔内有大量泡沫样粘性物。心、肝、脾、肾肿大,脾尤为明显,有些病例增大3~10倍。肝、脾偶有灰色或黄色针尖至粟粒大的坏死灶。禽衣原体病:纤维素性
心包炎禽衣原体病:纤维素性心包炎【禽衣原体病诊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运用血清学试验确诊。必要时进行动物接种和病原体分离鉴定。【禽衣原体病防制】对发病禽场进行检疫,淘汰病禽,销毁被污染的饲料,禽舍用5%漂
白粉、0.3%
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0.1%抗毒威等喷雾消毒。病禽群可饲喂抗生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进行治疗。清扫禽舍时要避免尘土飞扬。由于本病可传染给人,凡与病禽或可疑病禽有接触的一切人员(饲养员、畜牧兽医人员、屠宰加工人员等)都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员感染。加强雏禽的饲养管理,注意禽舍、饲喂用具的清洁卫生,经常消毒,粪便、垫草、脱落羽毛要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引进家禽,有条件时,最好先做血清学检疫。引进种禽、种鸽和玩赏鸟时,要加强海关检疫,防止病禽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