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仔猪的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出生后一周和断奶2周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仔猪死亡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黑猪养殖技术和仔猪的管理是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
饲养里岔黑仔猪使用发酵床的好处:
1、改善仔猪消化道酶系统环境
仔猪在20日龄以前,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消化酶f胃蛋白酶、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在3周龄后分泌才开始上升。35—40日龄时仔猪胃内的蛋白酶才具有较强活性,表现出消化能力,此时仔猪才能较好地消化利用饲料。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普遍采用3周龄断奶,由于仔猪对母乳的依赖而产生强烈的断奶应激。仔猪强烈的依赖母乳是由于仔猪没有能力获得乳汁以外饲料中的营养,这种应激是仔猪生理需要所产生的条件反射。因此,各养殖场应该参考一般仔猪的断奶日龄并根据里岔仔猪的实际体况进行断奶。
有效减少里岔仔猪断奶应激的方法是在仔猪开口料、断奶过渡料和保育料的全价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酵素http://www.med126.com/shouyi/yang/yangbing/。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仔猪消化道内所缺乏的高活性的淀粉酶和蛋白酶,同时,酵素中的纳豆芽孢杆菌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繁殖,它们能分泌多种酶和多种酸(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改变了消化道的pH值和功能,从而激活了酶的活性,使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总量增加、酶的活性增强,达到改善消化道微生态环境,提高仔猪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2、建立消化道的菌群平衡,改善仔猪消化道的微生态环境
随着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消化机能的不断完善,消化道的微生态系统将逐渐得到优化,但时间较长,需在40 日龄后。在此之前,仔猪消化道的微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易受到致病菌攻击而导致仔猪生病。因此,人为的改善仔猪消化道环境,建立消化道的菌群平衡尤为重要。仔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酵素(主要包括纳豆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就是为达到此目的。纳豆芽孢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大量生长繁殖,快速消耗掉肠道内的氧气,这为长期定植在消化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创造厌氧条件,使它们大量增殖,同时带动凝结芽孢杆菌的生长。这样,仔猪消化道就形成了以纳豆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为主体的益生菌强势菌群,提早建立起消化道的菌群平衡,有效改善消化道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增加仔猪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3、仔猪养殖的垫料管理
一个健康的生物发酵床是一个良好的仔猪运动场。奔跑是仔猪的天性,有利于仔猪健康和减少合群应激的发生。在发酵床+运动场模式下,仔猪管理在一定程度可说是垫料的管理,即垫料干净卫生,则猪只健康。垫料管理的重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垫料的厚度不得低于(保育舍)55cm;粪尿(微生物的营养)分散均匀,每天1次;水分调节:即垫料表面15 cm的水分50%。60%,中层水分30%—40%,底层水分20%—30%,切忌垫料表面起粉尘,仔猪奔跑和拱掘时会将微粒纤维吸人肺部,造成异物性肺炎;氧气供应:因纳豆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其生长繁殖。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达到减少仔猪发病的目的。供氧的方法是翻动或疏松垫料,如果人工翻动则每天1次,翻动深度为35cm以上;若机械翻动则2~3天1次,翻动深度为50cm左右;疏松度调节:如果垫料易板结,疏松性差,可能是稻壳比例偏小,添加稻壳混合均匀即可:如果垫料过于疏松,且吸水性和保水性较差时,可能是锯末比例偏小,添加锯末混合均匀即可;pH值调节:垫料的pH 值范围应控制在7.5—8.5,这样的酸碱度有利于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调节pH值的方法是使用小苏打调节喷洒垫料用水的pH值;堆积发酵:一是定期堆积发酵,即保育猪转圈后将垫料堆积发酵1次,发酵前添加3—4kg/m3的米糠或玉米粉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二是不定期堆积发酵,凡仔猪生病打针和饲喂抗生素后,应当将垫料堆积发酵,把抗生素杀灭的纳豆芽孢杆菌培养起来,同时杀灭病原微生物;驱虫消毒:仔猪驱虫采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对垫料无影响;垫料无需药物消毒,一般采用堆积发酵的高温消毒:温度管理:生物发酵床80%的垫料温度应在40—45℃范围,否则,垫料将处在不健康状态,应及时堆积发酵进行补救。
总之,我们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仔猪的抵抗力,为里岔黑仔猪的健康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