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新城疫
-----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和高度毁灭性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粘膜和浆膜出血,常呈
败血症。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属于副粘病毒,能在鸡胚内迅速繁殖,也可在细胞上培养,引起细胞病理变化,使感染细胞形成空斑。病毒具有血凝素,可与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分离的毒株,毒力大小各异,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低毒力型、中毒力型和强毒力型。毒株对不同组织表现出亲嗜性,常见嗜内脏型和嗜肺脑型。大多数高强度毒株常常是嗜内脏型。各病毒株的抗原性,在血清学上虽然有些不同,但在交互免疫保护试验上,未能证明有不同的毒型。 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容易被干燥、日光及腐败杀死。但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中,病毒可以生存很久。在掩埋的尸体和土壤中,能生存1个月。在室温或高温条件下,存活期较短。常用的
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溶液、3%石炭酸溶液、1%臭药水和1%来苏儿等消毒药液,3分钟内都能杀死病毒。 (二)
流行病学 本病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生。鸡最易感,其次火鸡、
鹌鹑,
鸽等亦可感染发病。鸭、鹅等水禽及麻
雀、
乌鸦等飞禽也可散布病毒。 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在其出现症状前24小时,即可由口、鼻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在症状消失后5~7天停止排毒。轻症病鸡和临床健康的带毒鸡,也是危险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和尘埃都可传染本病,也有的通过眼
结膜、创伤和交配而传染,但最大的潜在散播者是人和器具。当鸡抵抗力低时可使鸡群80%以上的鸡只感染发病,90%以上的病鸡死亡和淘汰。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但30~50日龄的鸡群多发,是本病的高发年龄段。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7天,强毒力株在3天内引起症状,弱毒力株的潜伏期可能延长至2周以上。 最急性病例病情发展很快,往往头天晚上不见异常,次晨已经死亡。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4℃,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眼半闭或全闭似昏睡,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囊内充满液体及气体,口腔和鼻内分泌物增多,常有大量粘液由口流出,为了排除粘液而时时摇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喉部常发出咯咯声。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血液,味恶臭。发病2~3天后可见有较多鸡只死亡,死亡呈直线上升,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大约10天左右鸡只死亡呈缓慢下降,没有很快死亡的鸡常发生神经症状,包括翅、腿麻痹,站立不稳,将头歪向一侧而嘴向上等。病程为2~6天,死亡率达90%以上。 发生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病情较缓,病鸡
咳嗽、喘息和减食,严重影响产蛋,常停产1~3周,大多没有
腹泻和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鸡常出现歪颈仰视等神经症状,也有的在受惊或抢食时突然倒地,
抽搐,数分钟后恢复正常。死亡率为5%~50%。在免疫鸡群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群体免疫力不均衡而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育雏和育成阶段发生时,首先表现的是呼吸症状,夜间可见鸡群有明显的呼吸声音,有的鸡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气,病鸡伴以神经症状出现时,食欲减退或拒食的鸡只增多,病鸡下痢,发病后2~3天,鸡只死亡增加并与日剧增,大约在1周后死亡鸡数量开始下降。成年产蛋鸡发病,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和少数鸡只的神经症状,产蛋量明显下降,鸽蛋、软壳蛋增多,并有少量鸡只死亡。 各种年龄的火鸡也可感染发病,但症状较轻且死亡率不高。鹌鹑感染新城疫病毒后,可能因生殖系统,特别是卵巢受到侵害而导致明显的产蛋率下降,也有少数病鹌鹑呈现肢腿麻痹乃至
瘫痪等神经症状,但死亡率一般不高。 (四)病理变化 典型性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包括腺胃内面乳头突起尖端或粘膜上有小出血点,有的形成溃疡,腺胃与肌胃或食道与腺胃交界处最为明显。全身粘膜和浆膜都可能出血;嗉囊内充满酸臭的液体和气体;肌胃角质膜下常有出血点;肠道表面可见多处有呈
枣核状的紫红色变化,若将此处肠道剪开,可在肠粘膜表面见到呈枣核状、略突出于肠粘膜表面的紫色的出血、坏死,
盲肠扁
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溃疡;直肠和泄殖腔粘膜出血且较明显。成年鸡除上述变化外,可见卵巢充血、出血。 非典型性新城疫致死鸡的病理剖检变化不典型而且轻微,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多不见变化,腺胃乳头出血也很少见到,肠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也不及典型性新城疫明显和特征,直肠和泄殖腔粘膜的出血经常可见。成年鸡非典型性新城疫,其病理变化更不明显。 (五)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对典型性新城疫作出诊断,但对非典型性新城疫的诊断及该病的确诊需借助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直接病毒抗原检测等实验室手段。 (六)防制 1.严格贯彻执行综合防制措施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鸡场兽医卫生综防措施,是保障鸡只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疫病传播机会的重要工作,也是防止各种疫病发生的基础工作,必须重视。 2.疫苗接种 (1) 疫苗种类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的鸡新城疫疫苗有两大类,即弱毒力株活苗和灭活苗。弱毒力株活苗有中等毒力的Ⅰ系苗及弱毒力的Ⅱ系苗(B1株)、Ⅲ系苗(F 株)、Ⅳ系苗(LaSota株)及克隆-30等。Ⅰ系苗多采用注射的方法,该苗具有产生免疫力快,免疫力坚强和免疫期长的特点,适用于广大农村养鸡场,或该病严重流行区和受威胁区的鸡只使用,一般用于2月龄以上的鸡只,也可用于鸡群发病时紧急预防接种。Ⅱ系苗免疫后7~9天产生免疫力,适用于肌注、点眼、滴鼻、气雾等多种免疫方法,该苗对呼吸道免疫效果最佳,在气管、肺、呼吸道等部位有形成局部免疫的性能,能产生中和抗体,可用喷雾接种法供紧急预防。Ⅲ系苗可用于雏鸡免疫,饮水免疫效果很好,滴鼻或肌肉注射有时引起轻微的呼吸症状,翅膀刺种的免疫效果有时很理想。Ⅳ系苗多用于B1株或F株初免后的加强免疫。灭活苗安全性好,母源抗体对其影响小,产生的免疫力和免疫期超过任何种类的新城疫活苗,采用注射。 (2)免疫程序的制订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包括疫苗种类、鸡龄、母源抗体水平(常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监测)、机体的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因素来制订合适的免疫程序,以期达到预期的防制效果。常有以下几种程序供鸡场参考。 ① 鸡只7~10日龄时进行首免,可选用弱毒力苗如Ⅱ、Ⅲ、Ⅳ系疫苗、克隆-30苗滴鼻、点眼。二免在首免后15天,即当鸡龄22~25日龄时进行,方法及疫苗同前。如首免用克隆30苗,二免用Ⅳ系苗。二免后20~25天即鸡只在42~50日龄时进行三免,使用Ⅳ系苗,在本病安全地区采用饮水方法,不安全区或高发季节用滴鼻和点眼,还可用气雾免疫。60日龄以上的
鸡根据监测的抗体水平进行气雾免疫。 在农村鸡场,鸡只60日龄以后用I系苗注射1次,鸡群开产前再注射Ⅰ系苗1次,当鸡群产蛋高峰过后仍用Ⅰ系苗注射免疫,可直至鸡群淘汰。 ②鸡只7~10日龄时进行首免,可选用弱毒活疫苗进行滴鼻、点眼,同时每只鸡注射油佐剂灭活苗0.5毫升。二免在鸡只开产前即120日龄左右进行,每只鸡注射油佐剂苗0.5毫升。整个饲养周期(500天)内只免疫三次。或首免用弱毒苗滴鼻、点眼,首免后15天进二免,用Ⅳ系苗每只鸡注射1羽份,同时在另一部位注射油佐剂灭活苗0.25毫升,三免在鸡只120日龄左右,每只鸡注射油佐剂灭活苗0.5毫升。整个饲养周期内只免疫三次。 ③对于母源抗体过低的鸡群,可考虑用Ⅳ系、Ⅱ系苗等弱毒苗于1日龄进行滴鼻、点眼、气雾免疫,30~40日龄时再用同一种疫苗作饮水免疫可在整个饲养期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或 1日龄用Ⅳ系、Ⅱ系苗等作滴鼻、点眼、饮水或气雾免疫,同时应用油佐剂灭活苗0.5毫升皮下注射,免疫力持续70天以上。70~80日龄用Ⅳ系苗饮水或气雾方法进行二免,120日龄后,或产蛋前(140~150日龄)再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油佐剂灭活苗,可保持整个产蛋期免受新城疫的感染。 对于母原抗体不平衡、参差不齐的鸡群,应进行多次弱毒苗免疫,或应用弱毒苗和油佐剂灭活苗联合使用,才可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同时要随时监测免疫鸡群的抗体水平,在鸡群抗体水平偏低或参差不齐时,特别是在鸡只80日龄和产蛋高峰过后应立即进行气雾免疫以保持鸡群有高度一致的抗体水平。 成年产蛋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后,一般不进行紧急预防注射也能耐过,但雏鸡或育成鸡发生时就采用紧急预防注射的方法,常可收到终止疫情的作用。 在发病早期,使用抗血清、卵黄抗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症状和降低死亡。 抗鸡新城疫血清或卵黄抗体在发病早期应用,对病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按鸡的每千克体重,肌肉或皮下注射2~3毫升。 3.发生新城疫后的扑灭措施 鸡群发生新城疫后,要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扩大传染。主要措施有:将死鸡火烧或深埋于地下1米处,病鸡与健康鸡群隔开,健康鸡接种Ⅰ系苗等进行紧急预防,封锁发病鸡场,进行彻底严格消毒,在疫病流行过后观察1个月再无新病例出现,且进行最后一次彻底消毒后才解除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