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Q热的病原是是什么?
-----
本病的病原体为贝氏柯克斯体(CoxieWafowozeW)属于立克次氏体科 (Rickettsiaceae),柯克斯体属(CoxieWa)成员,严格细胞内寄生。这种病原体在 感染的细胞浆内呈直径为20?30微米的大集团存在,其个体形态为短杆状或呈两 极染色的细小双球状,有些颗粒像中等大小的细菌,也有的可小到0.3微米X0.15微米,可通过孔径为0.4微米的滤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壁为三层,内层较厚,胞浆中有致密的核样结构 及纵行纤维,与核糖体大小形状相似的颗粒。上层密度低的细胞较小,稠密,呈 棒状致密的核样结构。下层密度高的细胞较大、圆形、多形性明显,核丝较疏 松。本病原具有较完整的酶系统,可独立完成各种代谢,能合成各种
氨基酸和叶 酸。有两种抗原即I相抗原和E相抗原,初次分离的菌株,不能与康复血清发生 补体结合反应。将野毒株经鸡胚卵黄囊多次传代后的菌株可与康复的血清产生明 显的补体结合反应。前者称为I相菌,后者称为II相菌。但I相菌制备疫苗产生 的免疫保护力比n相菌要高1〇〇?3〇〇倍。由于n相菌产生的抗体早、滴度高、 持续时间长,在血清学诊断和
流行病学调查中常采用n相抗原。贝氏柯克斯体的 双向性具有可逆性,即n相菌通过动物或蜱传代仍可变成I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