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产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
所谓肉鸡是食用肉仔鸡的总称,是指尚未达到性成熟就屠 宰专供食用的幼鸡。狭义的肉鸡是指从国外引进的快大型肉 鸡,一般词养8周左右,体重2.5千克左右时屠宰。广义的肉鸡 还包括我国的优质黄羽肉鸡,词养期比快大型肉鸡稍长,2?3 月龄,体重1.5?2. 5千克时屠宰。20世纪初,肉鸡生产尚未形成产业,肉鸡市场呈现两个明显 的特点:一是只在春季孵化伺养,不能全年生产,称为春仔鸡,即 一年中只在春季孵鸡,母鸡育成后用于产蛋,公鸡词养到12? 14周龄,体重达到1.5千克左右时,作为肉鸡供应市场;二是只 用单一性别(公鸡)作肉鸡。实际上,肉鸡仅仅是蛋鸡产业的副 产品。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人首先开始实行公母鸡全年伺养并 全部用作肉食,一栋鸡舍每年饲养3批,这就突破了肉鸡传统的附 属地位,成为独立的肉鸡产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培育出了 “爱拔益加”、“哈伯德”等优良肉鸡种。这些肉鸡生长快、消耗伺料 少,而且羽毛全白,屠体美观,不带有色毛痕,更受生产者和消费者 欢迎。与此同时,在肉鸡生产中也逐步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如自 动供水、机械化供料、使用颗粒饲料、词料中添加抗生素等,使肉鸡 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肉鸡产业的
黄金时代到来。我国肉鸡产业出现较晚,但食用鸡的历史较美国早很多。从 我国消费肉鸡的传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食用产蛋一年以上的淘汰老母鸡清炖鸡汤,主要消费者 是老人和儿童。(2) 药膳鸡用开产前的黄羽及黑羽青年母鸡或
乌骨鸡等,加 人各种滋补中药共同焖煮,主要消费者是经济富有家庭。(3) 春孵的公雏鸡词养到春节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另外,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习惯于将肥育的黄羽肉鸡,通过一种“白斩”的加工方法食用。北方地区则喜欢用青年公鸡或淘汰 母鸡制作成烧鸡或扒鸡食用等。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快大型肉鸡,如加拿大 的星布罗、红布罗等现代鸡种后,肉鸡产业开始形成。80年代从 美国引进爱拔益加肉鸡后,肉鸡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词养规模不断 扩大,农村词养户遍布全国各地,与之配套的词料厂、种鸡厂、孵化 厂、屠宰场以及兽药厂等也迅速得到发展,与之相关的先进词养管 理技术也应用到肉鸡生产中来。目前我国肉鸡生产成绩已接近或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地区间发展还不平衡。优质肉鸡是相对于“快大型”肉鸡而言,肉质较好。鸡的色、 香、味是通过人的眼、鼻、舌等感觉器官反应出来的。一般来说.人 们认为好吃的鸡就是优质的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 惯和生活方式的人对鸡色、香、味的要求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 欧洲和北美的白种人认为鸡的羽毛、肉色应以白色为美,肉鸡的肉 质以40?50日龄的肉仔鸡为最好,他们认为
鸡肉含水量高、肉滑、 肉嫩、骨软的白羽白肉鸡是优质肉鸡;而港澳市场上则以黄羽、黄 脚、
黄皮肤、短身、胸肉厚、皮光滑和皮下脂肪适量,毛孔细小,肌纤 维细嫩,肌间脂肪适中,80日龄左右上市,体重1.45千克左右(小 母鸡)或1.85千克左右(阉鸡)的鸡为优质肉鸡。目前,我国对优 质肉鸡的定位仍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三黄鸡”(黄羽、黄脚、黄皮) 是优质肉鸡;仿土鸡是以土种鸡为基础与外来鸡种杂交的后代,产 蛋较多,生长较快,体型较大,耗料较少,也应称为优质肉鸡;从生长速度上认为生长慢者是优质肉鸡;从饲养方式上认为农家草地 散养或野外自由采食养大的鸡是优质肉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