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仔猪
腹泻的预防
-----
腹泻病可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中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在仔猪的三个年龄段:出生后1~3日龄、7~14日龄和刚断奶后的仔猪。 1 致病机理 小肠是大部分营养成分吸收的场所,大肠段含有众多的菌落具有强大的发酵作用。所吸收的大部分是一些挥发性脂肪酸、电解质和水分。仔猪在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肠道内环境发生紊乱,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产生、释放有害气体和毒素,造成肠绒毛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破坏了肠粘膜完整性,消化机能紊乱,小肠吸收能力降低,小肠中大量未充分消化的食糜进入大肠,使大肠微生物发酵产生有害酸的浓度增加,而引起大肠内渗透压上升,大量水渗入大肠从而引起腹泻,使营养物质、电解质、体液严重丢失,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2 致病因素分析2.1 传染性病原因素引起腹泻致病陛病原有: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猪
痢疾密螺旋体如 Treponemahyodysentefiae,TH、沙门氏菌Salmonellosis等);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轮状病毒rotavims、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寄生虫(猪等孢球虫 (1sospomalis)、类圆线虫如 Strongyidesmnsomi、
猪毛首线虫Tfichurissuis等)的感染都可引起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球虫。据统计哺乳猪流行的病原:球虫占32%、大肠杆菌占21%、传染性胃肠炎占20%、产气荚膜梭菌占11%、轮状病毒占10%、未诊断的占6%。常常同一病料所分离鉴定出来病原不止一种,并随着近些年来的观察分析,球虫导致的腹泻有增加趋势。2.2非传染性病原因素消化不良(如喂食过多、饲喂发霉或有毒饲料、大豆粉等饲料过敏)、代谢失调(如
低血糖症)、环境恶化引起的应激等,大多发生在断奶期间。3 细菌性腹泻3.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集约化猪场猪只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1~5日龄的仔猪所占比例较高(54%),从6日龄到断奶时所占比例较少(14%),根据发病日龄可分为以下两种:3.1.1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黄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原是以溶血性大肠杆菌O抗原型O60和O115两种血清型为主,以排出黄色水样或内含凝乳小片的粘液状粪便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胃肠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严重充血、
水肿。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发病率在75%左右,死亡率50%,更小的仔猪甚至100%死亡。控制不好将给养猪场" style="font-size:14px">养猪场造成很大损失。3.1.2迟发型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3周龄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出灰白色、糊状、有腥臭味稀粪为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3.2 C型魏氏梭菌(仔猪红痢、
坏死性肠炎)该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的,病猪排出血红褐色或含有坏死组织碎片、气泡的稀粪。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据调查,1~3日龄发病率为71%,4~7日龄为11%,2周龄为13%,3周龄为5%,该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剖检病变为空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3.3 密螺旋体(猪痢疾、血痢)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2~3月龄发育的小猪最为严重。主要症状为剧烈下痢,排出混有血液、血凝块、粘液及组织碎片的褐、黑红色血痢。可引起病猪死亡,发育受阻,饲料报酬低,死亡率一般在25%~30%。剖检病变为大肠枯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重者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样坏死性肠炎。3.4 沙门氏菌(仔猪副
伤寒)
-----
做好疫苗接种和保温
-----
做好免疫和管理工作